一、选择题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舒适、方便。如果你是生活在1900年的一位美国企业家,你能够做到的事情有:(
)
①搭乘火车从东部到西部旅游
②驾驶汽车欣赏纽约夜景
③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④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
⑤坐飞机到英国商谈生意
⑥通过电脑发送电子邮件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00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火车在1825年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汽车是1875年发明的;耐用的碳丝灯泡于1879年由爱迪生发明,1906年出现了钨丝灯泡;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1876年由贝尔发明的;飞机到1903年才试飞成功;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符合1900年实际的情形是①②③④,⑤⑥不符合题意,故选D。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
①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 ②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
③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④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汽车、电话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选A。
4.波音、空客等现代大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对科技、制造力、财力等有着极高的要求。2017年5月,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举国欢庆,世界瞩目。最早发明飞机的是国家(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中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其中美国和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完成的。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5.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下列属于材料中的“新的科技成果”的是
A.
火车
B.
汽车
C.
轮船
D.
电子计算机
【答案】B
点睛:解答本题的第一步,依据关键信息“电磁学理论”判断这次科技革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然后判断题干四个选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是汽车。
6.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该船在遇险以后用“CQDMG'’无线电信号进行呼救,这项技术的发明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新航路开辟
D.
文艺复兴
【答案】B
7.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为切入点,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都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注意将历史上同类知识和相似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概括归纳,分析比较。以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为切入点。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一场空前的浩劫,其开始的标志是(
)
A.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B.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D.
1916年2月开始的凡尔登战役
【答案】B
【解析】据“开始的标志”可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故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志”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区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成员不包括(
)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匈牙利
【答案】D
【解析】据“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为解的第一步。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故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成员不包括匈牙利。故选D。
点睛:以“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为关键信息。注意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
10.(见下图)下列对这文献解读有误的是(
)
A.
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B.
分析了阶级斗争作用
C.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D.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1.20世纪的战争空前残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1916年发生在法国境内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最残酷,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A符合题意;B项日本偷袭珍珠港、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诺曼底登陆战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子弹”导致了(
)
A.
三国同盟的建立
B.
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C.
三国协约的建立
D.
德国战败投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三国同盟的建立和三国协约的建立是一战前列强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德国战败是一战的结果。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 普林西比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
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南斯拉夫某地一块碑文土的一句话,它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
A.
子弹涂抹猪油事件
B.
萨拉热窝事件
C.
凡尔登战役
D.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答案】B
14.“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
A.
新航路开辟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三角贸易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题意不符;B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与题意不符;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其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意相符;D项三角贸易从15世纪末开始,持续了近三百年,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金,与题意不符。故选C。
15.我们能够享受电灯带来的光明最应该感谢(
)
A.
瓦特
B.
爱迪生
C.
莱特兄弟
D.
卡尔·本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A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项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D项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所以答案选择B。
16.“范围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之一。下列充分体现“范围广”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A.
一战从1914年到1918年,历时4年多时间
B.
一战共有30多年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C.
一战中出现飞机、坦克、毒气弹等新式武器
D.
一战中双方阵亡人数达840万,经济损失达2084亿美元
【答案】B
17.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描写了1872年英国人福克先生经历各种艰难险阻,80天周游地球的故事。下列情节他可能会经历的是( )
A.
乘飞机离开华盛顿
B.
乘汽车穿越柏林
C.
在纽约看到电灯照明
D.
乘轮船离开纽约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1872”,结合所学可知,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汽车出现的时间是1885年,电灯发明的时间是1879年,飞机的发明是1903年。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18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车展,它成为德国汽车工业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为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德国工程师有(
)
①戴姆勒
②狄塞尔
③卡尔·本茨
④亨利·福特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卡尔·本茨;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大王;戴姆勒是德国汽车工程师;狄塞尔是柴油机的发明人,被誉为柴油机之父;故都是德国工程师的是①②③,故选D。
点睛:分析题干人物所属国家及其贡献,按照题干要求进行选择即可。
19.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城有一块石碑上刻着:“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中的事件导致了(
)
A.
克里木战争的爆发
B.
南北战争的爆发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C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以德国为首结成了(
)
A.
三国协约
B.
三国同盟
C.
三国轴心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协约的成员是英国、法国和俄国;三国同盟的成员是德国、奥匈和意大利,其中德国是核心;三国轴心是二战期间结成的军事同盟;北约是冷战的产物;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2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呜声,打破了恬静的田园生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电力以及石油大量使用使城市面貌、社会生活随之巨变,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摘自《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新能源是什么?
(4)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5)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归纳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6)现阶段,要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你认为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史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1)图一是火车;图二是汽车。
(2)国家:美国和德国
(3)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4)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居世界霸主地位。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美国、德国更多地采取新技术成果,英国逐渐落后。
(5)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兴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
造成环境污染。(任答2点即可)
(6)要重视制度创新;要维护祖国统一;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言之有理即可)
(4)依据所学可知,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居世界霸主地位。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美国、德国更多地采取新技术成果,英国逐渐落后;
(5)依据材料信息:烟囱、厂房、机器轰呜声,打破了恬静的田园生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兴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
造成环境污染。
(6)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
,要重视制度创新;要维护祖国统一;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22.奥运会开幕式历来是历届奥运会的重头戏,它不光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也表现着历史的波澜壮阔。下面三张图片分别选自三届奥运会开幕式。
请回答:
(1)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火炬手跨越到代表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的横幅时故意摔倒了,这象征着那次奥运会因战争而停办。请问这是哪一场战争?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活字印刷术是谁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3)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有一个表演环节是“高高耸立的烟囱与大英帝国的光荣”。请问这表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确立了近代英国怎样的国际地位?从材料中看,它又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4)2016年的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办。如果开幕式中要表现“从孤立走向整体”的环节,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综合上述材料,如果你有机会参与奥运会,你会借助奥运会表达怎样的思想(理念)?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掠夺性战争(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2)毕昇;北宋
(3)工业革命;英国成为近代头号工业强国(或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环境污染
(4)新航路开辟
(5)珍爱和平、反对战争;重视科技发明与创新;关注环保;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等等
(2)根据所学可知,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毕昇,他生活的年代是北宋。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烟囱代表的是工厂工业,可将烟囱与煤炭联系起来,进一步联系到蒸汽机,因此与英国有关的工业发展事件指的是工业革命;第二小问,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展和完成,促进了英国生产的飞速发展,使英国成为近代头号工业强国;第三小问,联系烟囱的浓烟可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与造成环境污染有关。
(4)根据所学可知,巴西位于美洲,发现美洲是新航路开辟中的一大成果,所以“从孤立走向整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
(5)根据奥运因战争而停办可知,我们首先要表达反战思想,即珍爱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北京奥运会对科技的展示可知,我们要宣传重视科技发明与创新的思想;通过伦敦奥运会展示的高耸的烟囱可知,我们要宣传关注环保;通过巴西奥运会关于“从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可知,我们可以宣传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的思想等。
点睛:分析题干四次奥运会展示的环节相关的史实,分析这些史实相关知识点,进一步分析总结要表达的思想,如反战、重视科技和保护环境,加强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一、选择题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舒适、方便。如果你是生活在1900年的一位美国企业家,你能够做到的事情有:(
)
①搭乘火车从东部到西部旅游
②驾驶汽车欣赏纽约夜景
③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④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
⑤坐飞机到英国商谈生意
⑥通过电脑发送电子邮件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③④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
①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 ②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
③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④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波音、空客等现代大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对科技、制造力、财力等有着极高的要求。2017年5月,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举国欢庆,世界瞩目。最早发明飞机的是国家(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中国
5.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下列属于材料中的“新的科技成果”的是
A.
火车
B.
汽车
C.
轮船
D.
电子计算机
6.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该船在遇险以后用“CQDMG'’无线电信号进行呼救,这项技术的发明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新航路开辟
D.
文艺复兴
7.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一场空前的浩劫,其开始的标志是(
)
A.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B.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D.
1916年2月开始的凡尔登战役
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成员不包括(
)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匈牙利
10.(见下图)下列对这文献解读有误的是(
)
A.
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B.
分析了阶级斗争作用
C.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D.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11.20世纪的战争空前残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战
12.“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子弹”导致了(
)
A.
三国同盟的建立
B.
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C.
三国协约的建立
D.
德国战败投降
13.“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 普林西比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
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南斯拉夫某地一块碑文土的一句话,它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
A.
子弹涂抹猪油事件
B.
萨拉热窝事件
C.
凡尔登战役
D.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4.“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
A.
新航路开辟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三角贸易
15.我们能够享受电灯带来的光明最应该感谢(
)
A.
瓦特
B.
爱迪生
C.
莱特兄弟
D.
卡尔·本茨
16.“范围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之一。下列充分体现“范围广”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A.
一战从1914年到1918年,历时4年多时间
B.
一战共有30多年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C.
一战中出现飞机、坦克、毒气弹等新式武器
D.
一战中双方阵亡人数达840万,经济损失达2084亿美元
17.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描写了1872年英国人福克先生经历各种艰难险阻,80天周游地球的故事。下列情节他可能会经历的是( )
A.
乘飞机离开华盛顿
B.
乘汽车穿越柏林
C.
在纽约看到电灯照明
D.
乘轮船离开纽约
18.18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车展,它成为德国汽车工业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为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德国工程师有(
)
①戴姆勒
②狄塞尔
③卡尔·本茨
④亨利·福特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城有一块石碑上刻着:“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中的事件导致了(
)
A.
克里木战争的爆发
B.
南北战争的爆发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以德国为首结成了(
)
A.
三国协约
B.
三国同盟
C.
三国轴心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综合题
2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呜声,打破了恬静的田园生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电力以及石油大量使用使城市面貌、社会生活随之巨变,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摘自《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新能源是什么?
(4)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5)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归纳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6)现阶段,要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你认为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史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2.奥运会开幕式历来是历届奥运会的重头戏,它不光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也表现着历史的波澜壮阔。下面三张图片分别选自三届奥运会开幕式。
请回答:
(1)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火炬手跨越到代表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的横幅时故意摔倒了,这象征着那次奥运会因战争而停办。请问这是哪一场战争?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活字印刷术是谁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3)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有一个表演环节是“高高耸立的烟囱与大英帝国的光荣”。请问这表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确立了近代英国怎样的国际地位?从材料中看,它又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4)2016年的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办。如果开幕式中要表现“从孤立走向整体”的环节,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综合上述材料,如果你有机会参与奥运会,你会借助奥运会表达怎样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