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星期
课题 2.3 力的存在
课时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2、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中的体验概括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3、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气球实验”体验探究,小组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情感目标:1、通过力的存在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从而亲近科学、喜欢科学。2、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课时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难点:力的相互性。
教学媒体准备 课件,树枝、矿泉水瓶子、蹄形磁铁、铁片、弹簧、橡皮筋、气球、绵绳、条形磁铁、小磁针。
时间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
引入:学生活动 猜猜看风看不见,摸不着,你是如何感受它的存在?(被你的皮肤感觉到了,被你的眼睛看到了,被你的耳朵听到了,树动了……)讲述:我们根据风力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判断风的存在。在科学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根据电灯发光确认电路中有电流)。1、各小组请一名代表吹气球,要求用一口气吹。 比一比:哪一组吹的气球最大?2、请同学们拉橡皮筋,要求各用食指拉,看哪位同学拉的最长? 学生回答,开始进入思维活动。学生回忆曾经有过的各种感受,思考并回答。
新课:一.力的作用效果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力”,你看见了吗?触摸到了吗?那么你通过什么来判断力的存在?准备矿泉水瓶子、树枝、橡皮筋、弹簧。让学生通过准备的用品,或者是自己的身边的用品来向大家展示力的存在。根据演示以及先前描述的各种情景,由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的形状3.结合事例巩固(1)改变物体的形状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一定会发生形变?“力能使物体发生微小形变”的探究课本放在课桌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会不会使桌面发生形变?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播放视频)说明桌面受力发生了肉眼无法觉察的微小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什么时候看到或感受到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游戏:抛气球(学生用气球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由记录员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概括出以下几种情况:①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② 物体的运动由慢变快③ 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④ 物体的运动由快变慢⑤ 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力,却能看到各种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种种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定有力的存在讨论:力的作用是否一定要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请举例说明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二.力的相互性以“气球实验”感受力的相互性。课前准备:每两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将两个相同的小气球吹成相同大小的气球。观察P57图2—33,猜想:下面哪些挤压方式能够产生这种效果?A. 左球不动,右球压向左球B. 右球不动,左球压向右球C. 两球同时向中间压2、讨论交流:通过这个实验你对力有什么新的认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戏: 1、拍手。 2、两位同学一组,手心对手心,一位同学手心位置 不变,另一位同学用力推,来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打人和被打,是一样的吗?答:虽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打者和被打者的伤害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施力部位与受力部位不同,能承受力的程度也不同。任何一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轿车与栏杆的较量讨论:一汽车撞在栏杆上,为什么自己也受损?汽车撞到柱子上,汽车给柱子一个力,同时柱子也给汽车一个反作用力。由于柱子和汽车的牢固程度不同,所以反而汽车受损比较严重。地空导弹的推进力来自哪里?导弹内的燃料燃烧时,会向尾部喷射出燃气,这时导弹对燃气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燃气也会对导弹有一个向前的作用力。模拟实验:⑴将一只大气球吹足气,用夹子夹住球;⑵将吸管用胶带固立在气球上;⑶将细绳穿过吸管,两学生将细绳拉紧;(为增大观察面,细绳应水平拉。)⑷松开气球口夹子(模拟点火)让气体冲出,可看到气球沿细绳前进。提问:你还看到哪些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能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那么你会学到比课本上更多的东西。作业:作业本B 学生实验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学生举大量事例,再次体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举大量事例,再次体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组内讨论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学生观察实验学生举例
改变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改变运动状态
改变速度
大小
作用效果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