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3 14:02:00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22.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教学设计
课题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单元 五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内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蒋介石曾自信地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切可能之条件,皆 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但短短三年之后,国民党政权就土 崩瓦解了!革命形势发展之快出人意料。这个戏剧性的变化是怎么发 生的? 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接受授课前,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轮廓,方便教学的进行。
讲授新课 (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明理】土地制度的变革 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基本任务之一。中 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 口总数的绝大多数, 农民问题解决得好还 是不好,直接关系着 中国革命的成败。《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有权,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 均分配土地;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 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土地改革作用:1.土地改革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 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2.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 求,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革命和生产 的积极性。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 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到1948年底,大约1.5亿解放 区人口完成了土地改革的任务,使1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展示部分材料图片,以及“军民鱼水情”(二)国共大决战1948年秋,国民党主力被迫收缩在一些大城市 和重要交通线附近。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决战。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至此,双方力量对比发 生逆转,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的军队。1948年11月,以刘伯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 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 (邓小平为书记) 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发动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陈毅在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大使尤金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时,陈毅对尤金特别强调,五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最后说了一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展示图片淮海战役顺利进行之际,东北解放军挥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南下,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 解放军联合发起了平津战 役。1949年1月,北平和 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 束。至此,华北全境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4个多月,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 利的基础。【博闻】解放军首先选择 在东北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党军队 主力决战的原因是: 第一,东北战场解放 军有百万雄兵,而敌 军只有55万人,是解 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 唯一战场。第二,东 北敌军孤立分散在长 春、沈阳、锦州三个 地区,而当时蒋介石 对是否从东北撤军举 棋不定。第三,东北 解放区面积大,又连 成一片,并且进行了 土地改革,解放区政 权巩固,支援战争的 物质力量雄厚。(三)“百万雄师过大江”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濒于崩溃,美国也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在 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仓 皇退据台湾,从此,一道浅浅的海峡将宝岛台湾与 祖国大陆隔绝开来。展示视频《大决战》混剪,回答下列问题。“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战役 [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选D.渡江战役【博闻】钟 山 风 雨 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苍 黄,百万雄师过大 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 寇,不可沽名学霸 王。天若有情天亦 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京》*学而时习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温故知新观看《大决战》《席卷大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等反映人民解放战争的影片或书 籍,回顾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想一想,革命前辈为建立新中国发扬了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仍有什么意义?这些革命前辈身上可以看到新中国的精神不屈不挠、坚定而顽强。这些精神正是民族之魂是如今生活于和平年代的人们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集思广益联系过去学过的王朝兴衰的历史,重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说说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原因:1、中共正确领导方针战略指导2、解放军英勇奋战,积极主动,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3、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4、国统区人民和地下党作用5、国民党腐败,军无斗志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本课内容。翻阅课本,找出答案,分析原因。绘制表格,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观察生动的录像,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战役名称参战部队指挥者特点主要地点消灭国民党军人数战果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等“关门打狗”(先攻锦州)锦州、长春、塔山、黑山、大虎山、沈阳等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等“中间突破”(徐州为中心; 小车推出的胜利)徐州等地55.5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等“瓮中抓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天津、张家口52万余人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渡江战役——解放南京(4.21——4.23) ①指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 ②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千里战线上,百万雄狮横渡长江。 ③南京解放:1949.4.23,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1927.4.21——1949.4.23)*渡江后胜利进军 5.15解放武汉,5.27解放上海,接着向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进军,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革命力量团结一心;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如给出的实例,根据自己的记忆,绘制多级框架,再参照课本加深对不熟悉的地方的理解。 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
板书 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1.土地制度改革标志 2.内容 3.作用 二、 国共大决战 1.三大战役作战部队 2.主要地点 3.作战特点 4.战果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1.指挥 2.战线 3.结果 四、渡江后胜利进军 五、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根据板书,能自己叙述下本课内容。 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可以自己去概括本课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练习
一、选择题
1. 以下战役中,最先发动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2.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 )【来源:21cnj*y.co*m】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3. 山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近现代的革命斗争给山西留下的革命纪念地有( )
①平型关战役旧址 ②中共七大旧址 ③百团大战纪念碑 ④刘胡兰纪念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三大战役是“一场中国战争史上空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政权赖以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为解放全国莫定了基础”。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5. 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罗荣桓
B. 刘伯承
C. 陈毅
D. 傅作义
6.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进攻中原解放区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7.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
A. 东北解放军
B. 华北解放军
C. 中原解放军
D. 华东解放军
8. 解放战争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策略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9. 山东莱东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扁担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唐和恩支前经过的这些地点来看,他支援的应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淮海战役
10. 2010年3月14日10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以下各项不能说明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雅克萨反击战
B. 五四运动
C. 淮海战役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简答题
11.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2.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www-2-1-cnjy-com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1*cnjy*com
13. 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南京发生的哪三件大事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你写出来,并结合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谈谈你的理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材料分析
14. 2009年“十一”上映的《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大业》成为献礼国庆60周年的经典收藏影片,其剧情讲述的是1945年到1949年间的风云岁月。2011年“七一”上映的《建党大业》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佳作。其剧情讲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电影让你重回到那个久违的年代,再次感受民主革命历程艰辛。www.21-cn-jy.com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影片《建党大业》的剧情,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1分)
(2)假设要拍摄影片《建党大业》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应该选择哪个城市最为理想?(1分)
(3)影片《建国大业》着重介绍了发生在重庆、北平(北京)的重大事件。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的名称?(3分)【版权所有:21教育】
(4)两部影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感悟?.(1分)
15.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他受到了外来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21*cnjy*com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南京为名,《南京条约》是在哪场战争后签订的?(1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写一点得1分,共2分)
(2)南京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清政府的灭亡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日本侵略者在侵略中国时,对中国实施了什么暴行?(1分)
(4)“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1949年标志着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什么?(1分)
16. 1921年7月,一个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1分)
(2)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是谁?这次起义有何重要意义?(4分)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简述遵义会议的意义。(2分)
(4)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什么思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
(5)1948年,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发动了哪三大战役?(3分)
(6)陈独秀的晚年是在江津度过的,现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秀故居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也曾评价他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请列举一项关于陈独秀的功劳。(1分)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答案
一、选择题
1.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史实。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战争时期,最先发动的是1948年9月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是在1948年11月6日开始的,平津战役是在1948年11月29日开始,渡江战役是从1949年4月21年开始的,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大片船只”指的是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山西的革命斗争的史实。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刘胡兰均与山西有关,中共七大的地点是陕西延安,故选D。
4.本题难度适中,平津战役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答案选B。
5.本题难度适中,1949年1月,傅作义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率部起义,促成和平解放,答案选D。
6.本题难度适中,挺进大别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标志了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都战略进攻,答案选C,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召开的,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进攻中原解放区是战略防御阶段发生的。
7.本题难度适中,三大战役是指194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先后参加过其中的是东北解放军,答案选A。
8.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解放战争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策略的战役是平津战役,故选B。
9.根据所学可知,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凡尔登战役不是发生在中国的战役,只有选项D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只能选D。 21·cn·jy·com
10.本题考查的是重大事件性质的认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是针对沙俄侵略的雅克萨反击战,属于反侵略性质,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B项五四运动发生是针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从其口号“外争国权”“还我青岛”可以看出其维护国家主权的意义。D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C项淮海战役是国共之间的战争,属于中国内政,故选C。
二、简答题
1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此签订,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教育网
12.(1)本小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三大战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狮,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结束。2-1-c-n-j-y
(2)解放战争速胜的原因应从两方面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从中共方面说: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等等。从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等。【出处:21教育名师】
13.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大事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大屠杀:充分说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22年的反动统治垮台。
三、材料分析
14.(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在思想上是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2)中国一大在上海召开,共产党诞生地点也就是在上海。(3)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在同一城市,可以拓展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重庆谈判、北平和谈、开国大典等等,符合事实即可。(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至高领导地位,因为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前进的主要驱动力,此题言之合理即可。
15.(1)由题目中“南京市中国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史的起点”,可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古老的中国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历史结束,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手段对南京居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六周的血腥大屠杀,人数达30万以上。21cnjy.com
(4)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终结于1949年4月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持续了22年,开始于南京也终结于南京,到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开始了现代史时期。21·世纪*教育网
16.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以记忆性知识为重点考察内容。
(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是周恩来。南昌起义的意义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1·c·n·j·y
(3)遵义会议的意义是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召开,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1948年战略决战时期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功劳即贡献。包括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创办《青年杂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等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历史岳麓版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内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蒋介石曾自信地说:“一切可能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但短短三年之后,国民党政权就土 崩瓦解了!革命形势发展之快出人意料。这个戏剧性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蒋介石退守台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到1948年底,大约1.5亿解放区人口完成了土地改革的任务,使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
军民鱼水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土地制度的变革 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 的基本任务之一。中 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 口总数的绝大多数, 农民问题解决得好还 是不好,直接关系着 中国革命的成败。
明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 均分配土地;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 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土地改革作用:
1.土地改革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 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
2.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革命和生产 的积极性。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 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到1948年底,大约1.5亿解放 区人口完成了土地改革的任务,使1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国共大决战
1948年秋,国民党主力被迫收缩在一些大城市 和重要交通线附近。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 军队主力进行决战。
到1948年6月,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280万,其 中正规军149万,国民党兵力则下降到360多万,其 中可用于一线的兵力仅170多万,国民党不得不由全 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切断了敌军向关内 的退路。被围困的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一部分 投降,长春解放。接着又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廖耀 湘兵团,并乘胜攻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至此,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的军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8年11月,以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 的总前委 (邓小平为书记) 率领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 州为中心,发动淮海战役,基本 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 地区。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 左起:
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淮海战役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物资供应全靠民工肩挑背负、 小车推送。陈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丧失殆尽。
淮海战役顺利进行之 际,东北解放军挥师南 下,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解放军联合发起了平津战 役。1949年1月,北平和 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 束。至此,华北全境解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陈毅在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时,陈毅对尤金特别强调,五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最后说了一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解放军用 “ 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 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 战役分割,然后按“先打 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 发起攻击,连克新保安、 张家口等地。天津解放后,为了减少人民生命财 产的损失,也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派出代表同国民党军华北集团的总司令傅作义谈判,晓之以民族大义,傅作义最终接受了和平改编的要求。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历时4个多月,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解放军首先选择在东北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原因:
第一,东北战场解放 军有百万雄兵,而敌 军只有55万人,是解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 唯一战场;
第二,东 北敌军孤立分散在长 春、沈阳、锦州三个 地区,而当时蒋介石 对是否从东北撤军举 棋不定;
第三,东北 解放区面积大,又连 成一片,并且进行了 土地改革,解放区政 权巩固,支援战争的 物质力量雄厚。
博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濒于崩溃,美国也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以此为缓兵之计。 中国共产 党为了实现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同意和谈。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形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观看视频《大决战》混剪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
A. 百团大战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故选D。
D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百万雄师过大 江。虎踞龙盘今胜 昔,天翻地覆慨而 慷。宜将剩勇追穷 寇,不可沽名学霸 王。天若有情天亦 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京》
博闻
1949年6月开始,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华南大进军,追歼国民党 的残余势力。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625万余人, 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地方政 权,建立了各级地方民主 政权,为新中国的建立奠 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濒于崩溃,美国也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在 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仓皇退据台湾,从此,一道浅浅的海峡将宝岛台湾与 祖国大陆隔绝开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学而时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观看《大决战》《席卷大西南》等反映人民解放战争的影片或书 籍,回顾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想一想,革命前辈为建立新中国发扬了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仍有什么意义?
这些革命前辈身上可以看到新中国的精神不屈不挠、坚定而顽强。这些精神正是民族之魂是如今生活于和平年代的人们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温故知新
辽沈
淮海
平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集思广益
联系过去学过的王朝兴衰的历史,重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说说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中共正确领导方针战略指导
2、解放军英勇奋战,积极主动,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3、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4、国统区人民和地下党作用
5、国民党腐败,军无斗志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解放战争中,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争
D. 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故选C。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 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谁( )
A. 李泉仁
B. 张学良
C. 佟麟阁
D. 傅作义
解析:本题难度大,考查点比较细, 1949年1月底,傅作义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选D。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这首诗是谁写的?材料中的“大江”指哪条江?
(2)“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战役?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渡江战役”。
(1)这首诗中“钟山”是指南京,本诗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有感而作的,诗的全名是《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占领南京前,渡过的“大江”是指长江。
(3)而这个战役很容易就得出是“渡江战役”。
(4)通过诗文可知: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不应该像楚霸王项羽一样贪图名利。而且在1949年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后,毛泽东就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所以,不难看出,此句表达了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思想”。本题用诗句出题,出题思路新颖,但学生解题需要一定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记忆,完成绘制架,再参照课本加深对不熟悉的地方的理解。
战役名称 参战部队 指挥者 特点 主要地点 消灭国民党军人数 战果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关门打狗”(先攻锦州) 锦州、长春、塔山、黑山、大虎山、沈阳等 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中原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 谭震林等 徐州等地 55.5万余人 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中间突破”(徐州为中心; 小车推出的胜利)
林彪、罗荣桓等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等 “瓮中抓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天津、张家口 52万余人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渡江战役
①指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千里战线上,百万雄狮横渡长江。
③南京解放:____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1927.4.21——1949.4.23)
*渡江后胜利进军
5.15解放武汉,5.27解放上海,接着向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进军,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
1949.4.23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1.土地制度改革标志
2.内容
3.作用
二、 国共大决战
1.三大战役作战部队
2.主要地点
3.作战特点
4.战果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指挥
2.战线
3.结果
四、渡江后胜利进军
五、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根据板书,尝试自己叙述下本课内容。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