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2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由于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依据,所以本节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同时由于分析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必须从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研究,所以本节难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技能、经验、思维、);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等有关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基本具备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2)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验证实验的装置如何设计?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3)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后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的实施本节课学生有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并得出规律,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呈现方式(1)创设实验情境,引入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2)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微观的角度展示水电解的化学反应实质,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从而突破难点。(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2、能用实验事实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解释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得到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1、教学前的准备(1)探究实验药品及装置的准备(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准备(3)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托盘天平的使用、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等。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微观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前面的化学学习,主要研究的是“质”的方面,本单元我们要从“量”的角度研究化学。请大家思考,如果把蜡烛放在天平上,点燃,你会看到天平如何变化?说明什么?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与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得到质量相等的结论。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你怎么认为呢?[讲解]?今天,我们要自己动手实验,看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今天的实验各组同学的内容不同,请大家看你的分组。弄清自己的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第二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在敞口容器——烧杯中进行。第三组碳酸钠和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第四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实验中,注意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反应前后天平指针偏转情况。请各组同学汇报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第一、四组都得到了相同的质量方面的结论。第二、三组略有分歧。第二组说质量减小,第三组说相等,究竟谁的对呢?请同学们帮助分析。总结:由于他们的实验有气体生成,而第二组没有称到气体,因而质量变小。下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由第一、三、四组的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那么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我们以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说明。[投影]Fe与CuSO4溶液反应中我们称量了哪些物质的质量?找出实验中被称量的各物质后,划去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最后得到:反应前反应后参加反应的铁钉21cnjy.com
铜CuSO4?FeSO4?至此,得到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请大家思考:前面我们说的蜡烛燃烧实验和第二组同学的实验为什么没有得到质量相等结论呢?因而,我们要好好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倾听天平向右倾斜,说明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小。倾听猜测:增大,减小,相等。倾听,记忆看学案,弄清自己的实验操作内容和步骤。倾听教师讲解实验要点。动手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观察天平的读书变化。分析第二组质量不相等的原因。倾听、理解有气体参加或生成要在密闭体系中完成实验。思考,能验证第二个结论。产生疑惑,如何真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思考:蜡烛燃烧中,消耗的氧气、生成的CO2和H2O都未称量。由于第二组同学的实验有气体生成,而第二组没有称到气体,因而质量变小。总结并记忆关键词。开篇点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量”。从日常生活常见现象入手,介入质量内容的研究。粗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研究史,形成实验得结论的观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注重科学探究意识的塑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描述能力。根据已有知识探究新结论的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训练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明辨实验的本质,弄清自己动手可能得到的结论。分析良好总表述中的具体细微差异。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从具体实验入手,剖析参加的实质。结合其他实验事实,辨析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系统地理解定律的核心。那么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相等呢?提示: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思考。[投影]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大家总结得都很好,我们将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称为“原子三不变”。化学反应是原子重组的过程。各原子在反应前后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因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下面用几道题目来检验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情况。[练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很重要,是我们以后进行化学计算和各种研究必须遵循的。请同学们课后仔细理解并记忆,同时大家要明确质量守恒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守恒原因种类原子数目不变简称“原子三不变”质量(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粒子的总数可能变的是(?)?21教育网
A.质子B.原子C.电子D.分子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3.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物质的种类D.元素的化合价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www.21-cn-jy.com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5.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是(?)?
①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②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③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④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B、—定小于铁丝的质量C、—定大于铁丝的质量D、无法确定质量大小 7.A+B=C+D,?已知12gA和1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则生成的D的质量是()A、30g?B、58g?C、2g?D、无法确定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