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3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3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2-13 15: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3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反应物、生成物及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明确化学方程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2、能正确写出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配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归纳与总结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复习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2)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小结: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导入新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配平是难点,这节课将对化学 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作以介绍,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小公倍数法: 步骤: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2、推出各分子的系数(化学计量数)。 例如: KClO3──KCl?+?O2 观察法: 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KMnO4─K2MnO4?+?MnO2?+?O2 奇偶配平法 步骤: 看哪种元素在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平H2O2─H2O?+?O2 得氧失氧法 步骤: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例如: CO?+?Fe2O3?─Fe?+?CO2? 21教育网
总结 1、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臆造物质。 2、反应物、生成物不能“调位”。 3、别忘配平,没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是不正确的。 4、正确使用↑、↓、?等符号。 韵语:无气生气标↑无固生固标↓ 5、燃烧的条件是:“点燃”。反应条件通常有: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写在等号的上面或下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