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绕日运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绕日运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5-22 06:45:00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第 2 课 时
地平面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
1、定义: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2、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正北或正南;



西
操场上的旗杆,在一天中杆影什么时候最短?此时杆影朝什么方向?
正午时杆影最短,杆影朝北。
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
杆影长度与什么有关?
9:00
10:00
11:00
12:00
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夏天中午
冬天中午
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
同一地点夏季杆影比冬季长。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中午杆影
结论: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杆影短;冬天正午太阳高度小,杆影长。
夏天
冬天
同样长度的杆子,在同一天里,纬度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同。这是由于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观测杆影的发现:
1、杆影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900,杆影长度最小,方向向北。
2、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季节性变化:夏季比冬季太阳高度大,使杆影夏短冬长。
3、杆影的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杆子,纬度不同,杆影长度不同
——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
——地球公转引起
地球的公转是怎样的呢?
地球的公转是怎样的呢?
中午旗杆的影子为什么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呢?
因为正午的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归根原因是地球公转
地球的公转(点击图播放视频)
北极星
地轴倾斜
地轴
赤道
公转轨道
66.50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点击文字播放动画1)
11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
(点击文字播放动画2)
地球公转的特点
1、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相同)。
2、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夹角为66.5°
3、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地球公转一周需365.2422天,即一年。
地球公转的效应:
(1)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正午太阳高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2、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1、火柴杆的影子何处最短
2、正午太阳高度何处最大?
A
B
C
演示实验
A点。影长为0
A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秋分
太阳直射点
P
M
P
N
23.5 °N
23.5 °S
冬至太阳直射点
夏至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高度为900,杆影长为0。
(演示实验)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秋分
A
B
C
冬至
C
冬至
D
春分
A
次年夏至
1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0)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0)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即: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中、高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例:北纬30°时,夏至太阳高度 83.50,冬至太阳高度36.5 。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标杆
夏天正午太阳光线
夏天杆影
冬天正午太阳光线
冬天杆影


思考题1:
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答:朝南。太阳大部分时间从南面照过来,朝南面采光充足,夏凉冬暖。
2.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太阳,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答: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思考题2:
太阳公转
公转特征
公转效应
公转姿态
地轴倾斜,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中心
太阳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365天(1年)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夏季大,冬季小。
公转方向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