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多种多样的生物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选择、填空
2~4分
2.显微镜的使用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生物的分类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4.动植物类群的特点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 、有 、能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 。
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1.放大镜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和结构,而更微小的生物和细胞则需用显微镜观察。
2.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其中 和 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骤为:取镜→ → →放玻片→调焦距→ 。
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 粗准焦螺旋。
(3)显微镜所成的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 ,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 。当光线较暗时用 和 ,当光线较强时用 和 。21cnjy.com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 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5)观察生物时,无论其大小,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将观察对象移到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 ;高倍镜下视野 ,细胞数目少。
三、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1.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分类是依据生物 上的特征。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 是:界、 、纲、 、科、 、种七个等级。其中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单位)。
3.分类的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数量越 ,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 ;分类的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数量越 ,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 。
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动物的分类
动物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种类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呼吸
器官
幼体:鳃
成体:肺和皮肤
肺
肺
肺
体温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生殖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哺乳
五、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点
1.植物按是否有种子分为 植物和 植物,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无种子植物包括 植物(紫菜、水绵等)、 植物(地钱、葫芦藓等)、 植物(芒萁、满江红等)。
2.植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一类植物是 植物。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是植物能进行 制造有机物,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有机物养活自己。
4.孢子植物用 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用 来繁殖后代。
5.植物五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注:“√”代表有,“×”代表无。)
植物类群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藻类植物
×
×
×
×
×
×
苔藓植物
×
√
√
×
×
×
蕨类植物
√
√
√
×
×
×
裸子植物
√
√
√
×
×
√
被子植物
√
√
√
√
√
√
六、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
1.常见的微生物有 、 和 。其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没有细胞结构。www-2-1-cnjy-com
2.细菌是 生物,其结构有细胞壁、鞭毛,无核,属于 细胞。细菌按形态可分为 、 和 。
3.真菌分为 真菌(酵母菌)和 真菌(食用菌和霉菌)。真菌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取营养。
4.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露置在 中容易滋生微生物。抑制微生物滋生的方法有:干藏法、冷藏法、真空包装法等。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例1: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 )
A.进行呼吸
B.进行运动
C.生长和繁殖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答案】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变式训练
1.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活需要营养
知识点2:显微镜的使用
例2:如图中,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要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像,他应该怎样做( )
A.换用较高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D.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解: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居于右上方,标本应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而移动物像实际上是通过移动标本实现的,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才能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象。
【答案】C
【点评】遇到此类题目时,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一个细胞的物像在视野的哪一方向上,要想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哪一方向移动即可。
◆变式训练
1.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21·cn·jy·com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2.如图所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知识点3:生物的分类
例3:小江学习了下列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如图)。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草履虫 B.乙—酵母菌
C.丙—大肠杆菌 D.丁—衣藻
【考点】生物的分类
【解析】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应是大肠杆菌,乙没有细胞壁,应是草履虫,丙没有叶绿体,应是酵母菌;丁有叶绿体,应是衣藻。21*cnjy*com
【答案】D
【点评】熟练掌握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分析题意,一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个体大小
B.同一分类单位中的生物,其特征完全相同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如图是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B.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
C.猫和虎同属于猫科
D.虎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知识点4:动、植物类群的特点
例4: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其中相当于现代动物类型中爬行类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选项
类型
主要特征
A
胎生四肢动物
有毛
B
卵生四肢动物
皮上有鳞
C
卵生二肢动物
有羽毛,能飞
D
卵生无肢动物
有鳞,水栖,用鳃呼吸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析】胎生四肢动物,有毛,这是哺乳动物,A错误;卵生四肢动物,皮上有鳞,相当于现代动物类中爬行类的特点,B正确;卵生二肢动物,有羽毛,能飞,相当于鸟类,C错误;卵生无肢动物,有鳞,水栖,用鳃呼吸,相当于鱼类,D错误。
【答案】B
【点评】掌握各种动物类群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请将图1中动物代号A~D与图2中①~④联系起来。
图1 图2
1.(易错题)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对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一部分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则较模糊,这是由于( )
A.物像受损 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C.反光镜未调好 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2.(易错题)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C.观察时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D.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3.(经典题)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少 D.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4.(经典题)下列对几种植物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衣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海带、葫芦藓和玉米都是孢子植物
C.银杏种子外面包有肉质的果皮
D.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5.(经典题)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21教育网
A.向上 ③②
B.向下 ④②
C.向上 ③①
D.向下 ③②
6.(经典题)某同学构建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如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 D )www.21-cn-jy.com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7.(经典题)下列对脊椎动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鲫魚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B.爬行动物都为陆生生物,都在陆地上生活
C.鸟类骨骼轻薄而坚固,有利于飞行
D.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8.(经典题)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9.(易错题)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2·1·c·n·j·y
A.①香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①木耳、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①蘑菇、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①银耳、②侧柏、③墙藓、④紫菜
10.(经典题)显微镜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你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所成的像为上下、左右颠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上左图),则其实际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在显微镜下要把如上右图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2-1-c-n-j-y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写出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____。
(5)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6?绍兴)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出现的现象与相应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重新制作装片
B.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D.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有重叠——换用高倍镜观察
2.(2016?湖州)下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3.(2017?衢州)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4.(2016?绍兴)如图分类检索表中,鸽子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的认识错误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6.(2017?嘉兴)为适应本地冬季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时会以“落叶”方式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常绿植物的叶片在形态.结构上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如叶片较小。较厚,表面有蜡质或角质层等。以下是我市常见的四种植物,其中属于常绿植物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枫树?????????? B.银杏 C.香樟????????????? D.梧桐
7.(2017?宁波)“制作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A.制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C.调节时,用左眼观察目镜内,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D.观察时,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使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8.(2017?金华)“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频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属于无脊椎动物???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
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9.(2017?衢州)如图为近日在浙江丽水确认的一新物种,它的叫声听起来像鸟鸣,大约仔猪大小,有肺,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它属于(??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鸟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
10.(2017?丽水)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_______正对通光孔;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3)观察血涂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
10.(2017?金华)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进行观察。
第一讲 多种多样的生物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选择、填空
2~4分
2.显微镜的使用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生物的分类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4.动植物类群的特点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__有无生命现象__。
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__生长__、有__应激性__、能__繁殖__、__新陈代谢__。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__新陈代谢__。
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1.放大镜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和结构,而更微小的生物和细胞则需用显微镜观察。
2.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其中 目镜 和 物镜 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骤为:取镜→ 安放 → 对光 →放玻片→调焦距→ 装片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 不能再用 粗准焦螺旋。21·世纪*教育网
(3)显微镜所成的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 倒像 ,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 正好相反 。当光线较暗时用 大光圈 和 凹面镜 ,当光线较强时用 小光圈 和 平面镜 。【来源:21cnj*y.co*m】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 目镜 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5)观察生物时,无论其大小,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将观察对象移到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 多 ;高倍镜下视野 暗 ,细胞数目少。
三、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1.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分类是依据生物__形态结构__上的特征。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 是: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七个等级。其中 种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单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分类的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数量越__多__,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少__;分类的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数量越__少__,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多__。
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动物的分类
动物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种类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呼吸
器官
鳃
幼体:鳃
成体:肺和皮肤
肺
肺
肺
体温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生殖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哺乳
五、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点
1.植物按是否有种子分为 孢子 植物和 种子 植物,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无种子植物包括__藻类__植物(紫菜、水绵等)、__苔藓__植物(地钱、葫芦藓等)、__蕨类__植物(芒萁、满江红等)。
2.植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一类植物是__被子__植物。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是植物能进行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有机物养活自己。
4.孢子植物用__孢子__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用__种子__来繁殖后代。
5.植物五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注:“√”代表有,“×”代表无。)
植物类群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藻类植物
×
×
×
×
×
×
苔藓植物
×
√
√
×
×
×
蕨类植物
√
√
√
×
×
×
裸子植物
√
√
√
×
×
√
被子植物
√
√
√
√
√
√
六、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
1.常见的微生物有__细菌__、__真菌__和__病毒__。其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__真菌__,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细菌__,__病毒__没有细胞结构。21*cnjy*com
2.细菌是__原核__生物,其结构有细胞壁、鞭毛,无核,属于__原核__细胞。细菌按形态可分为__球菌__、__杆菌__和__螺旋菌__。【出处:21教育名师】
3.真菌分为__单细胞__真菌(酵母菌)和__多细胞__真菌(食用菌和霉菌)。真菌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取营养。【版权所有:21教育】
4.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露置在__空气__中容易滋生微生物。抑制微生物滋生的方法有:干藏法、冷藏法、真空包装法等。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例1: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 )
A.进行呼吸
B.进行运动
C.生长和繁殖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答案】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变式训练
1.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活需要营养
【解析】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是花卉对光的刺激的反应,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答案】A
知识点2:显微镜的使用
例2:如图中,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要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像,他应该怎样做( )
A.换用较高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D.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解: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居于右上方,标本应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而移动物像实际上是通过移动标本实现的,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才能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象。
【答案】C
【点评】遇到此类题目时,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一个细胞的物像在视野的哪一方向上,要想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哪一方向移动即可。
◆变式训练
1.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21教育网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解析】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视野越亮.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要由低倍物镜换成了高倍物镜,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提高亮度,然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此过程中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B
2.如图所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解析】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注视目镜,因此是对光。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应在对光之后。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应在刚观察时。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应在图②之后,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3:生物的分类
例3:小江学习了下列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如图)。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草履虫 B.乙—酵母菌
C.丙—大肠杆菌 D.丁—衣藻
【考点】生物的分类
【解析】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应是大肠杆菌,乙没有细胞壁,应是草履虫,丙没有叶绿体,应是酵母菌;丁有叶绿体,应是衣藻。
【答案】D
【点评】熟练掌握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分析题意,一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个体大小
B.同一分类单位中的生物,其特征完全相同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解析】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A错误;B.同一分类单位中的生物,其特征不完全相同,B错误;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 ,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C错误;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正确。
【答案】D
2.如图是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C )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B.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
C.猫和虎同属于猫科
D.虎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解析】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上图中目是最大的分类单位,A错误;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狼和犬同属,相似程度较大,B错误;有分类等级图知,猫和虎同属于猫科,C正确;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与犬同属于食肉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D错误。
【答案】C
知识点4:动、植物类群的特点
例4: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其中相当于现代动物类型中爬行类的是( )
选项
类型
主要特征
A
胎生四肢动物
有毛
B
卵生四肢动物
皮上有鳞
C
卵生二肢动物
有羽毛,能飞
D
卵生无肢动物
有鳞,水栖,用鳃呼吸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析】胎生四肢动物,有毛,这是哺乳动物,A错误;卵生四肢动物,皮上有鳞,相当于现代动物类中爬行类的特点,B正确;卵生二肢动物,有羽毛,能飞,相当于鸟类,C错误;卵生无肢动物,有鳞,水栖,用鳃呼吸,相当于鱼类,D错误。
【答案】B
【点评】掌握各种动物类群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请将图1中动物代号A~D与图2中①~④联系起来。
图1 图2
【解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A属于鱼类,B属于节肢动物,C属于鸟类,D属于线形动物。
【答案】A—①;B—③;C—②;D—④
1.(易错题)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对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一部分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则较模糊,这是由于( )
A.物像受损 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C.反光镜未调好 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解析】对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一部分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21cnjy.com
【答案】D
2.(易错题)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C.观察时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D.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解析】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正确;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B错误;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C正确;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D正确。www.21-cn-jy.com
【答案】A
3.(经典题)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少 D.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正确;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B正确,C错误;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D正确。
【答案】C
4.(经典题)下列对几种植物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衣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海带、葫芦藓和玉米都是孢子植物
C.银杏种子外面包有肉质的果皮
D.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解析】衣藻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二者都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而玉米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B错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最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而不是果皮,C错误;苔藓植物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21*cnjy*com
【答案】D
5.(经典题)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A.向上 ③②
B.向下 ④②
C.向上 ③①
D.向下 ③②
【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从甲调整为乙,物像A向下移动了,并且细胞变大了,所以应向上移动装片,然后转动③转换器调换高倍物镜,最后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答案】A
6.(经典题)某同学构建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如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 D )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解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甲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乙有茎和叶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是苔藓植物;丙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是蕨类植物。
【答案】D
7.(经典题)下列对脊椎动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鲫魚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B.爬行动物都为陆生生物,都在陆地上生活
C.鸟类骨骼轻薄而坚固,有利于飞行
D.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解析】鲫魚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A正确;爬行动物能在地上爬行,两栖动物也能在陆地上爬行如蝾螈,另外,有些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如龟、鳖等,B错误;鸟类骨骼轻薄而坚固,有利于飞行,C正确;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D正确。
【答案】B
8.(经典题)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解析】海带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它的假根固着在岩石上,A错误;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B错误;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弱,C错误;种子是一种生殖器官,孢子是一个生殖细胞,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所以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D正确。
【答案】D
9.(易错题)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
A.①香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①木耳、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①蘑菇、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①银耳、②侧柏、③墙藓、④紫菜
【解析】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①无叶绿体,应该是蘑菇或香菇或木耳或银耳;②有种子,应该是银杏或油松或水杉或侧柏;③无种子,有叶,应该是葫芦藓或墙藓或肾蕨,不应该是大豆,因为大豆有叶、有种子;④无种子,没有叶,应该是藻类植物。可见只有B错误。
【答案】B
10.(经典题)显微镜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你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所成的像为上下、左右颠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上左图),则其实际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在显微镜下要把如上右图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写出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____。
(5)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给一个字母或者文字,最好把这个字母或者文字写到纸上,旋转180度,也就是倒过来看,就可以了.字母b显微镜下看到的就是q;但是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不变,所以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逆时针。(2)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图2中的甲转为图乙,玻片标本应往左下方移动。(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光圈和反光镜,若光线强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反之用小光圈和平面镜。(4)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越大,反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越小。(5)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一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仪器正常且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切片厚薄不均匀。2-1-c-n-j-y
【答案】(1)逆时针方向 (2)右下 (3)将平面反光镜改为凹面反光镜或增大光圈
(4)少 (5)切片厚薄不均匀
1.(2016?绍兴)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出现的现象与相应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重新制作装片
B.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D.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有重叠——换用高倍镜观察
【解析】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说明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产生大量气泡,影响观察,应重新制作装片,A正确;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应选择凹面镜,因为凹面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B错误;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C错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有重叠,说明材料未被展开,应寻找材料展平部分观察或重制装片,D错误。
【答案】A
2.(2016?湖州)下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1·c·n·j·y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解析】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A正确;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C正确;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D错误。
【答案】D
3.(2017?衢州)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解析】低倍镜换高倍镜后,只需转动甲图中①细准焦螺旋,物像就更加清晰了,A错误;乙图中,②表示的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量少,B错误;丙图物像在右下方,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C正确;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错误。
【答案】C
4.(2016?绍兴)如图分类检索表中,鸽子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分类检索表可知:甲有种子,因此属于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乙无种子,因此属于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丙体温恒定,因此是鸟类和哺乳类;丁的体温不恒定,因此是变温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因此,鸽子是鸟类,其类别应该位于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C
5.(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蟹属节肢类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动物属消费者,B错误;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只能称一个种群,群落应有多种有关系的生物,C正确;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自然才能生活下来,D错误。
【答案】C
6.(2017?嘉兴)为适应本地冬季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时会以“落叶”方式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常绿植物的叶片在形态.结构上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如叶片较小。较厚,表面有蜡质或角质层等。以下是我市常见的四种植物,其中属于常绿植物的是(?? )
A.枫树?????????? B.银杏 C.香樟????????????? D.梧桐 【解析】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枫叶落叶为红色,故A不符合;根据日常生活经验,银杏叶为黄色,故B不符合;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樟树为常见的常绿植物,故C符合;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梧桐叶秋天会变黄色,故D不符合;故选C 。
【答案】C
7.(2017?宁波)“制作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制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C.调节时,用左眼观察目镜内,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D.观察时,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使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滴水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B正确;调节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压碎玻片标本,C错误;观察时,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才能使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故选B。
【答案】B
8.(2017?金华)“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频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无脊椎动物???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
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解析】鲵属于两栖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故A错误;鲵把精子.卵细胞产在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鲵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故B错误;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产生更多细胞,通过分化形成多种组织,故C错误;鲵属于两栖类动物,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故D正确。【答案】D
9.(2017?衢州)如图为近日在浙江丽水确认的一新物种,它的叫声听起来像鸟鸣,大约仔猪大小,有肺,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它属于(?? )
A.鸟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
【解析】鸟类,幼体生活不在水中,A错误;爬行类,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开始幼体完全离开水,B错误;两栖类,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成体有肺,C正确;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没有肺,D错误。
【答案】C
10.(2017?丽水)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_______正对通光孔;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3)观察血涂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
【解析】(1)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有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低倍物镜通过的光线多,放大倍数小,用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范围较大,容易对光;(2)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应该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3)血涂片中含有血细胞,观察的图像为球状,故观察的的物象为A。
【答案】(1)低倍物镜 (2)C (3)A
11.(2017?金华)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1·cn·jy·com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 进行观察。www-2-1-cnjy-com
【解析】(1)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装片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2)显微镜的物镜为螺丝式,目镜是嵌入式,所以AB为目镜,CD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D。
【答案】(1)①在装片上 ②在目镜上(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