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球的绕日运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4-3地球的绕日运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23 08:35:0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宝安中学科学教研组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P128思考:
杆影的长度和太阳高度有关,一天中杆影最短是正午,此时杆影朝向正北。
一天中的正午,即杆影朝着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
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读图思考:1、不一样。夏季的太阳高度大,冬季的太阳高度小。夏天中午冬天中午南北122、冬季的。北半球中纬某地南北南北冬天中午夏天中午12二、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由于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P129实验1 、A(直射点的影子最短为0。)
2 、A(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最大为90°)
规律:
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导致影子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增。二、地球的公转观察杆影时,我们发现影子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正午的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根本原因就是地球的公转.P130读图1、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即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66.5o23.5o公转轨道面赤道二分二至的划分(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31实验
EPMNP夏至 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2、23.5oN; 23.5oS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23.5°N——23.5°S。太阳直射点变化规律(北半球):3、(H=90 o-E) 83 .5o;36.5o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夏至日,由23.5oN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23.5oS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时达最小值。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日时达最小值。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23.5°N或23.5°S )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P132思考1、朝南,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大部分时间太阳光从南面照过来,故朝南采光充足。
2、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那时北半球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四、昼夜长短的变化P132读图
1、6月,约16小时。
2、12月,约11小时。
3、不相同。
P133实验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P134思考:P134一般选在我们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气候比较好。
五、五带的划分人们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P135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