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电影《话说长江》插曲第一课时1.学习歌词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歌词内容。理解歌词内容。(重点)
3.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难点)张寒晖:(1902 1946),原名:张兰璞,河北定县(今河北省定州市)人。现代著名的作曲家,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煤“火”末笔变为点,“木”撇、捺舒展。méi矿左窄右宽。“广”书写要大方,撇画伸展到位。kuàng粱上部紧凑;下部横画长,撇、捺伸展。liánɡ衰上紧下松,重心保持在一条线上。shuāi抛左窄右宽,“九”横折弯钩把“力”包住。pāo弃上半部分紧凑,下半部分较为舒展。qì惨cǎn高粱 衰老 悲惨 抛弃 宝藏liɑng shuāi cǎn pāo zàng藏尽同胞:
衰老:
悲惨:
流浪:
指同父母所生的;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造句:大熊猫团团和圆圆是同胞兄弟。
因年老而精力衰弱。
造句:两年没见,老人显得衰老多了。
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让人伤心。
造句:小女孩无依无靠,生活很悲惨。
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本文指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漂泊。
造句:旧社会的三毛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漫山遍野:
欢聚一堂: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造句: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造句:春节时,许多游子都回到故乡,和家人欢聚一堂。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歌的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歌曲,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句子。核心问题:
这首歌词与什么事件有关?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主义感情?
串珠问题:
《松花江上》中的“我”指谁?因为什么而离开家乡?心情如何?第一部分(第1-6 行)怀念沦陷故土。 写流亡的东北民众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第二部分(第7-14 行)诉说流亡凄苦。 写“九一八” 事变后,东北人民满怀家乡沦陷的哀痛与逃亡生活的凄苦。
第三部分(第15-21 行)渴望返回家园。 用感慨的发问,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急切的呼唤,渴望收复失地,返回家园。交流分段情况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liáng)松花江代指什么?森林、煤矿、大豆、高粱又代指什么?这句话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松花江代指故乡,借森林、煤矿、大豆、高粱代指发达的工业、农业,概说家乡的美丽富饶,突出了流亡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cǎn)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四行歌词诉说流浪的原因,是“九一八”事变使“我们”土地沦丧,“我们”才流浪“九一八”即指“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九一八”反复出现两次,表明这个日子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何等的刻骨铭心。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流浪”一词反复出现三次有何用意?“流浪”反复出现三次,既表现了流浪时间之长,无休止,又表现了流亡者的无助与无奈,同时也是向国人进行控诉,控诉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控诉国民党当局不抵抗,不体恤民众。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这三个问句都是同一个意思,即收复失地,返回故乡。但发问的角度不同:第一问从场所上发问,强调了对家乡的眷恋;第二问从物产角度发问,强调了家乡东北物产丰富,并对于丰富的物产被侵略者掠夺而感到痛心;第三问更进一层,从人的角度发问,亲人离散,令人痛心。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这首歌词与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这件事有关;《松花江上》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还我河山的渴望和决心。这首歌词与什么事件有关?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主义感情?《松花江上》中的“我”指谁?因为什么而离开家乡?心情如何?《松花江上》中的“我”指流亡者,“我”因为“九一八”事变故土沦陷之后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异乡的心情是痛苦、无助、无奈,热切盼望早日收复失地,和家人团聚。串珠问题:松花江上怀念故土有家难回
抛弃宝藏
流浪关内家乡美丽
家乡富饶
家有父母感慨发问
收复故土
重返家园呼唤光复诉说凄苦抗击日寇
收复失地日思夜想颠沛流离望眼欲穿《松花江上》这首歌词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松花江上》是一首在抗日战争期间广为流传的歌。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东北三省沦陷的悲惨遭遇,歌曲用悲怆的旋律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课件41张PPT。电影《话说长江》插曲第二课时1.学习歌词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歌词内容。理解歌词内容。(重点)
3.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难点)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他的诗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主要作品:长篇叙事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等名篇。冈注意第二笔是横折钩。
gāng 丈撇先向下再向左伸,捺舒展,与撇相对。zhànɡ帐左部竖为垂露竖;右部捺要伸展有力。zhànɡ豪上窄下宽,下部整体要紧凑。háo挥左窄右宽。“军”末横稍长,竖为悬针竖。huī矛第三笔横钩的横要长,稳住字的重心,竖钩写在竖中线上。máo咆 哮 逞páoxiàochěng挥动 huī逞:
咆哮:
英豪:
显示(自己的才能、威风等),夸耀。
造句:我们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猛兽)发出洪亮有力的声音。
造句:一场暴雨过后,山洪暴发,河水就像凶猛的野兽在咆哮着。
指英雄豪杰。
造句:近代中华武术英豪中,霍元甲是最受国人崇敬的。保卫 保护都指保护使不受损失。
“保卫”是指保护使不受侵犯,一般指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等;而“保护”是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对象较广泛。
1.门口的保安叔叔在为我们做保卫工作。
2.请保护好你的眼睛。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 点击
听朗读核心问题:
两首歌词都与什么事件有关?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主义感情?
串珠问题:
1.《保卫黄河》描绘了哪些战斗场面?表现了抗战军民怎样的精神?
2. 《松花江上》 与《保卫黄河》这两首歌词,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第一部分(第1-6 行)黄河气势磅礴。 描绘了抗战时期黄河的宏伟景观。
第二部分(第7-14 行)英豪保卫祖国。描绘抗日将士机智勇敢的战斗情景。交流分段情况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máo)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土枪”“洋枪”“大刀”“长矛”表示武器的词语罗列,写出了英雄们的战斗雄姿,显示出中国人民绝不屈服,誓与日寇抗战到底的豪情。 四个“保卫……”句形成排比,从家乡到黄河再到华北再到全国,保卫的范围逐渐扩大,表现了战士们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抒发了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仿写:
我来仿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们爱护小花,我们爱护小草,我们爱护小树,我们爱护环境。相信你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句子,试一试吧!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这首歌词与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这件事有关;《保卫黄河》表达了抗日军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这首歌词与什么事件有关?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主义感情?1.《保卫黄河》描绘了哪些战斗场面?表现了抗战军民怎样的精神?《保卫黄河》描绘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表现了抗战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的精神。串珠问题:2.《松花江上》 与《保卫黄河》这两首歌词,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这两首歌词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松花江上》中“‘九一八’”反复用两次,表达了难忘国耻的情感,《保卫黄河》中“黄河在咆哮”两次反复,表达出黄河正处在危急之中。不同的是,《松花江上》写得悲怆,采用哭诉的形式表达了流亡之痛;而《保卫黄河》写得激昂,歌词充满战斗豪情,奔涌着奋勇抗战的激情。保卫黄河黄河景观机智战斗 勇敢作战
大刀长矛 保卫祖国山河壮丽 气势磅礴
人欢马叫 英雄辈出英勇善战抗日英雄
保家卫国《保卫黄河》这首歌词描写了抗日战争万马奔腾的伟大气势,抒发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壮志。大刀进行曲
文/麦新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义勇军进行曲
文/田汉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李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刘禹锡)【谚语】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成语】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描写波浪的词语波浪滚滚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波澜壮阔 奔腾咆哮 惊涛拍岸
汹涌澎湃 浊浪排空 碧波荡漾
碧波万顷 风急浪高 风平波息有关黄河的诗句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保卫黄河》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队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点拨:《松花江上 》是一首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在大声的朗读中,感受到歌曲是在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东北儿女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体会到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保卫黄河》 歌词中充满战斗的豪情,奔涌着奋勇抗战的激情。歌词中多用短句,所以朗读时节奏要急促而强劲!用铿锵有力的语气读出抗日军民的豪情壮志。
参考答案:《松花江上》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保卫黄河》抒发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壮志。练:画出《松花江上》这首歌词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然后说说每次出现的作用。参考答案:第1行和第4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反复出现两次,突出了怀恋家乡的情感。第7行“‘九一八’、‘九一八’” ,表达了难忘国耻的情感。第11、12和14行“流浪”反复出现三次,宣泄流浪之苦以及心中的哀愁。第15、17行“哪年哪月”反复出现两次,尽抒期盼回乡的情思,表达驱逐日寇的决心。第19、20行“爹娘啊”反复出现两次,仿佛是流亡者大声的哭诉,悲愤之情达到高潮。练:用自己的话把《保卫黄河》改写成记叙文。参考答案:天上狂风怒吼,地上战马嘶鸣,黄河水汹涌澎湃,怒吼咆哮。 黄河两岸的高粱熟了,山高林密。抗日英雄正与日寇周旋在高山密林和青纱帐之中,伺机打击敌人。 战士们拿着土枪、洋枪、大刀、长矛等武器,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东北,保卫全中国。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衰老(shuāi āi) 青纱帐(zhāng zhàng)
咆哮(bāo páo) 逞强(chéng chěng)
尽快(jǐn jìn) 尽力(jǐn jìn)
宝藏(zàng cáng) 收藏(zàng cáng)????√????√√√√√√√二、我是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méi kuàng zhàng liáng pāo qì
shān ɡānɡ yīng háo huī dòng煤 矿丈 量抛 弃山 冈英 豪挥 动三、慧眼辨字。(比一比,再组词)
梁 粱
高( ) 房( )
矛 茅
长( ) ( )草
丈 仗
打( ) ( )量粱梁矛茅仗丈四、词语加油站。(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衰老______ ______
悲惨______ ______
保卫______ ______
欢聚______ ______苍老年轻凄惨幸福保护侵犯团聚分别五、词语搭配。(连线)
衰老的 故乡 端起 大刀
悲惨的 宝藏 挥动 家乡
可爱的 爹娘 保卫 土枪
无尽的 时候 收回 宝藏六、句子天地。(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有森林、煤矿。我的家有大豆、高粱。(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很漂亮。(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家不仅有森林、煤矿,还有大豆、高粱。东北有大豆、高粱。学校真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