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缺口的馒头【2课时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一个有缺口的馒头【2课时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3 20:05:59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送往前线的馒头中,有一个被饥饿的小女孩咬过一口而留下了缺口的馒头。就是这个有缺口的馒头,让一位老将军保存了34年。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让我们赶快进入课文学习吧。一个有缺口的馒头1.会认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曹德权:中国当代作家。笔名耕夫。四川荣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任自贡市文联编辑、副主任等。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长篇报告文学《红岩大揭密》,中短篇小说《大山留下一个谜》等。怒江:我国西南地区的
大河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
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
穿西藏东部入云南,折向南
流,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后出国入缅甸。后入印度洋。滇缅国际通道:指中国云
南通向缅甸的国际通道。这条
公路1938年开始修建,通过这
条公路,大批军用物资能够从
国外运往云南,有力地支持中国的抗战。馒 硝 触 搐
栓 栗 挪 坟mánxiāochùchùshuānlìnuófén骇人  怯生生 霎时hài qiè shà迫怒吼:
屈服:
抽搐:
硝烟滚滚:
长驱直入:
有气无力:猛兽发威吼叫,比喻发出雄壮的声音。
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
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颜面。
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连续不断。
(军队)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 
造句:我军长驱直入,一举摧毁了敌人的大本营。
形容没有气力,无精打采的样子。 
造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有气无力地走在马路上。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4 自然段)即将展开决战。写战场形势, 中日两国军队在惠通桥两岸摆开决战架势。
第二部分(第5、6 自然段)少校受命运粮。 写少校受命将食品和弹药运往前线。
第三部分(第7-18 自然段)饥民抢粮还粮。写途中发生饥民哄抢车上馒头的事件。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还粮女孩饿死。 写一周后,少校再回到事件发生地时,小女孩儿已饿死。
第五部分(第23 自然段)馒头精神永存。 写34年后,将军希望这个有缺口的馒头对今天孩子的心灵仍会有震撼作用。
这个馒头被咬了一口所以留下一个缺口,是一个饥饿的小女孩尤小翠留下的。说一说文中这个馒头为什么会有“缺口”?是谁留下的“缺口”?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滇西战场的一个小故事。一名国民党军队的少校押送弹药和食品上前线,途中遭遇饥民哄抢,少校晓之以利害,饥民又送回食品。文章歌颂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战斗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以大局为重的美德。 1.我会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抽搐(chù xù) 战栗(lì nì)    
挪动(nuó nà) 拴住(quán shuān)
触动(chù cù) 嚎叫(háo hào)......√√√√√√2.我能选择恰当的字组词。
[硝 销 消] 
______灭  ______烟  ______售  ______酸
[馒 慢 漫] 
缓______  弥______  ______头  ______谈
[嫌 赚 歉] 
______弃  道______  ______钱  ______疑消硝销硝慢漫馒漫嫌歉赚嫌3.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长(   )直入    危在(   )夕    
弹尽粮(   ) 有(   )无力    
手无(   )铁    不(   )代价
(1)爷爷病了,____________地坐在沙发上。
(2)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小鱼的生命就____________了。
(3)八路军____________,直逼敌军的老巢。
(4)中国守军____________,最后同敌人展开肉搏战。驱旦绝气寸惜有气无力危在旦夕长驱直入 弹尽粮绝4.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一位国民党军队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队向怒江方向冲去……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拿出干馒头。车队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5.我能将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调整为通顺的一段话。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他们发现了车里有馒头!
(  )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怎么弄,也出不来。
(  )顿时,饥民们呼啦冲上去抢吃起馒头来!
(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1324课件35张PPT。一个有缺口的馒头1.熟读课文,体会抗战中军民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重点)
2.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馒头为什么会有“缺口”?课文为何以“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为题?
串珠问题:
1.一读:大胡子少校在押运食品和弹药的途中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2.二思:大胡子少校和押车的官兵是怎么对待哄抢食品的饥民的?饥民为什么将抢到手的馒头又送回车上?
3.三品: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为什么要回到事发地找一个尤小翠的小女孩?结果怎样?
4.四悟:34年来,一位将军为何一直保留着一个小女孩咬了一口的留下缺口的馒头?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chù)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shuān)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大胡子少校为什么准备开枪制止饥民哄抢馒头?因为前线已断粮四天,少校深知食品、弹药送不到前线的后果,保住馒头就是保住前线官兵的性命,就是保证战斗的胜利,就是保住云南。“嘴角抽搐”“双眼滴血”“一咬牙”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少校内心的无奈、愤怒以及对饥民的同情。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lì)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儿,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饿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为什么大胡子少校选择“丢下机枪,给”“饥民”们跪了下去?大胡子少校给饥民跪下,是因为他知道那些饥民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但是前方的战士为了抗击日本鬼子更是四天没有吃饭,他们更需要这些食品。矛盾的做法,惊人的举动,涕泪的诉说,此处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大胡子少校的无奈和痛苦选择。小女孩儿怯(qiè)生生地挪(nuó)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你跟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这句话是对小女孩儿的动作、语言描写。“挪”“递” “取”几个动词既表现了小女孩儿因长期饥饿而四肢乏力,更反映出她心中的矛盾与坚定。小女孩儿的话表达了对日本鬼子的恨,表现了小女孩儿深明大义。一方面说明小女孩儿已经非常虚弱,饿到了极点,为下文她被饿死埋下伏笔;另一方面表明小女孩儿尽管非常饿,她还是放弃了抢到的馒头,突出了她深明大义的品德。探究:连续写小女孩儿“有气无力”地说话,“吃力”地点头,有什么作用?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一周前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篮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但这个馒头已经发黄了,而且还有一个缺口。他们在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儿。画线句子照应了标题,一个“发黄”“有一个缺口”的馒头,是小女孩儿顾全大局的美德的见证。拓展:
1.看到这个有缺口的馒头,官兵们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那个小女孩儿多么可怜啊!尽管她非常饿,可她听了少校的一番话,自觉地把抢到的馒头还回去,真是个深明大义的孩子啊!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háo)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绝不会屈服!”“枪声”“嚎叫”表达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誓为小翠妹报仇的决心以及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拓展:
2.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就这样被饿死了。 她是为了祖国的胜利而死的,是为了前方的战士能够吃饱了打鬼子才死的。一个幼小的女孩想的也是战斗的胜利,祖国的解放。今天我们来就是想让她好好吃一顿馒头,可是她却被饿死了,是因为日本鬼子的入侵才被饿死的。34年后,一位国民党军队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永远传下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将军为什么要让这个故事永远传下去?因为这个馒头是抗战精神的体现,是百姓支持前线将士的实际行动。将军的话,希望把中国人民在困难当头时团结对敌、一致对外的精神世代相传。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这个馒头被一个饥饿的小女孩儿吃了一口而留下了缺口。课文以“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为题,揭示了小女孩儿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美德。馒头为什么会有“缺口”?课文为何以“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为题?1.一读:大胡子少校在押运食品和弹药的途中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大胡子少校在押运食品和弹药的途中,卡车陷进炮弹坑里,车上的馒头遭到饥民疯狂哄抢。串珠问题:2.二思:大胡子少校和押车的官兵是怎么对待哄抢食品的饥民的?饥民为什么将抢到手的馒头又送回车上?面对哄抢食品的饥民,大胡子少校与押车的官兵荷枪实弹包围了饥民,少校发现一个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儿,心灵震动,给饥民下跪,请求饥民停止哄抢。饥民们从少校口中得知前方将士们为了抗击日本鬼子已经四天没有吃饭,这些被他们抢的馒头正是送给前方将士的,他们知道只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才能过上安宁生活,所以将抢到手的馒头又放回车上。3.三品: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为什么要回到事发地找一个尤小翠的小女孩?结果怎样?一周前,大胡子少校看到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儿把刚刚咬了一口的馒头还给他时,被她的深明大义所感动,也非常同情极度饥饿的小女孩儿,许诺战斗胜利后送白面馒头给她吃,于是少校提着一篮馒头和耿师长回到事发地找这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儿。结果小女孩儿在三天前饿死了。4.四悟:34年来,一位将军为何一直保留着一个小女孩咬了一口的留下缺口的馒头?一个小女孩儿咬了一口留下了缺口的馒头之所以让将军保留34年,是因为这个馒头是抗战精神的体现,是百姓支持前线将士的实际行动,是可敬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儿咬过的又交回的馒头,它震撼了少校、师长的心灵,也含有少校因没让女孩吃下馒头而导致女孩饿死的悔恨、遗憾。一个有缺口的馒头起因????送弹药和食品(急)
开端????饥民哄抢馒头(饿)
发展????少校跪诉原委(哀)
高潮????放回缺口馒头(乏)
结局????小女孩儿饿死(悲)同仇敌忾
团结抗战
顾全大局本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一个关于馒头的小故事,文章歌颂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战斗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人民以大局为重的美德。我爱杜鹃花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
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
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大
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
命烈士之墓”的墓前,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边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行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从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人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健儿饥饿射汝吃,拔汝翅翎为箭羽。 (《放旅雁》白居易)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陆游)【关于爱国的成语】忧国忧民(出自《战国策》意思是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关于团结的谚语】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关于团结的格言警句: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上下同欲者胜。
民齐者强。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作者独辟蹊径,不写战场,也不写敌后斗争,却选择一件发生在战场外的关于馒头的故事。事件是微小的,是平凡人中发生的平凡的事,并不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但小事中蕴涵着大道理,感人至深;作者将情感融于字里行间,每句话都让人体验到情之所在。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硝烟(xiāo shāo) 感触(chù zhù)
抽搐(xù chù) 嚎叫(háo áo)
坟墓(wén fén) 挪动(nuó ná)??????√√√√√√二、比一比,再组词。
馒(    ) 硝(    )
慢(    ) 消(    )
栓(    ) 栗(    )
拴(    ) 粟(    ) 馒头慢慢硝烟消失枪栓拴住栗子粟米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直入 硝烟(     )
弹尽(    ) 危在(     )长驱滚滚粮绝旦夕四、(易错题)选择省略号的用法。(填字母)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
1.“他们饿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
2.“把这馒头永远传下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BA五、按要求写句子。
1.这次战斗的胜利和老百姓有关。
(1)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中国人会屈服于敌人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战斗的胜利不是和老百姓无关。这次战斗的胜利难道和老百姓无关吗?卡车冲去。我们中国人不会屈服于敌人。六、给下列句子选出正确的描写方法。(填字母)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
2.顿时,饥民们呼啦冲上去抢吃起馒头来!(  )
3.在车尾,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的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  )
4.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面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DCB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