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质量情况调查
初三历史 2017.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50分钟,总分50分。
2.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上,否则作答无效。请沉着应对考试,相信自已的实力,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
2.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行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第一幅画中,中国人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
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
3.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胜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4.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它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它”是指
A.《宅地法》 B.《独立宣言》 C. 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1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己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D.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12. 1878年美国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煤气灯也随之被淘汰,白炽灯逐步推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内燃机的出现
C.电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应用
1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640年英国的伦敦 B. 1789年法国的巴黎
C. 1861年美国的华盛顿 D. 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14.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颁布新宪法
15.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建立苏联
16.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只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17.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招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8.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19.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
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图是20世纪
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
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来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2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下列哪件事情不属于西方学者所谓的“焦虑时代”
A.苏联实施斯大林模式,经济实力跃居欧洲第一
B.经济大危机下,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一片萧条
C.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D.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四处侵略扩张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21.1649年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政权,推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 )
22.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的革命热情。
( )
2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坦克、飞机,使得战争更加残酷,凡尔登战役就是一个例证。
( )
24.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不朽名著,被马克思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 )
25.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 )
26.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以上。说明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 (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而二战中 (事件)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8.达尔文提出的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爱因斯坦提出的 ,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29.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道路;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3题,每题6分,共18分)
30.(6分)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优越的政治制度”是通过哪个文件确立起来的?材料一中的“机械技术”又是指哪件事情?(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因素有哪些?(2分)
(3)从英国和美国的崛起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31. (6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指引着人们前进。行动折射着这一时代的思想,并把思想在实践中运用。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踢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知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踢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起源于哪一地区?(2分)
(2)材料二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材料二和材料一中所指事件共同的本质是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在材料二所指运动的推动或指引下,欧美发生了哪些重大革命运动。(2分)
32. ( 6分)在20世纪上半期,短短的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战争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是二战后国际社会的追求。
材料一
表一:1870年-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年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870年
23%
13%
32%
10%
1913年
38%
16%
14%
6%
表二:1914年美、德、英、法占有的殖民地(万平方千米)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30
290
3350
1060
材料二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知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三 (二战后)盟国认为,当初作为世界大战防火墙的国际联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低效而缺乏权威是其致命弱点,……与国联议决事项须“一致通过”的原则不同,联合国来取了多数或三分之二通过的决议原则。……联合国宪章第十二条规定:当安理会对任何争端采取行动时,“大会非经安理会请求,对于该项争端或情势,不得提出任何建议”。赋予安理会可以不经联合国大会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力。
—王建朗《从世界秋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指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所说的“好心肠”其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好心肠”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3分)
(3)据材料三,为防止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作出了哪些制度安排?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