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因为有爱才永恒。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个人、一些事感动着你我,感动着所有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人,看看他们的感人事迹。1.会认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感动中国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1.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3.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4.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突出贡献;
5.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膀bǎng诺nuò涉shè跋bá薪xīn跋涉 诺言 薪水shènuòxīn冲折率骨肉:
跋涉:
①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②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造句:她可是你的亲骨肉啊!
台湾人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我们都是中国人。
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本文指王顺友20年来送信的艰辛旅途。
造句:跋涉千里,我们只为看到这美丽的风景。踯躅独行:
越岭翻山:
形容独自一人慢慢地走,徘徊不前。在文章中指王顺友20年来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了许多次。
造句:他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在院子里踯躅独行。
越:过;岭:山岭;翻:翻过。翻越很多山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造句:李时珍越岭翻山,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飞雪传薪:“薪”是柴火的意思,“飞雪传薪”指在寒冷的时候送柴火,即雪中送炭。
造句:真正的朋友会飞雪传薪,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震撼 震荡两个词语都可表示“物体因外力的作用而震动”。
震撼:指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撼动,令自己深有感触。“震撼”重在强调剧烈的大幅度震动,程度较深,既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人或人心。震荡:震动,动荡。“震荡”一般只用于事物。
1.听了报告,大家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2.嘹亮的歌声震荡山谷。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舍己为人。简单介绍张丽莉的感人事迹以及写给她的颁奖词。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信守诺言。简单介绍陈健的感人事迹以及写给他的颁奖词。
第三部分(第8-11自然段)敬业奉献。简单介绍王顺友的感人事迹以及写给他的颁奖词。三则颁奖词中优秀的人物形象屹立在我们面前,经典的语言魅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高尚的精神品格激励着我们成长,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说一说你读完三则颁奖词后的收获。本文通过介绍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陈健——为了37年前的诺言、王顺友——马班邮路的坚守者的感人事迹及获奖的颁奖词,展现了他们舍己为人、忠诚守信、敬业奉献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颂扬之情。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bǎng chéng nuò bá shè
fēi xuě chuán xīn
肩 膀承 诺跋 涉飞 雪 传 薪2.比一比,再组词。
陪( ) 延( ) 朴( )
剖( ) 廷( ) 仆( )陪伴解剖延长宫廷 朴实仆人3.填写同音字。
(1)【mù】 坟( ) 夜( ) 羡( ) 眉( )
(2)【pǔ】 ( )实 歌( ) ( )通 江( )
(3)【xīn】 年( ) ( )苦 ( )鲜 ( )脏墓幕慕目朴谱普浦薪辛新心4.选词填空。
震动 震撼
(1)突然,大地( )起来,人们都惊慌失措地向安全的地方跑去。
(2)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 )的精神力量。震动震撼5.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独是生活常态。示例:她欢快得像一只百灵鸟。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课件34张PPT。1.熟读课文,背诵三段颁奖词,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
2.在学习颁奖词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颁奖词三则”指的是哪三则?分别赞扬了主人公的什么品质?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说张丽萍的感人事迹,思考她是个怎样的人。
2.二说:说说陈健的感人事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三想:简单陈述一下王顺友的感人事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四品:你读完三则颁奖词以后的感受是什么?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张丽莉的回答简短朴实,却又感人至深,里面包含着她对孩子们博大的爱,从中可以体会到她英勇救人、无私无悔的优秀品质。思考:通过张丽莉与别人的对话,你能体会到什么?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如果张丽莉再面对那一刻,她仍会救她的学生们。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学生面前,她永远都是他们的守护者,无论她自己面对什么,保护学生是她坚持的人生准则,她都会用她无悔的奉献,去换学生的幸福生活。这句话写出了她在危险面前舍己为人的坚定信念,表现了她无私无畏的崇高的奉献精神。想象:
如果你是张丽莉老师救下的学生,你会对她说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张老师,您用您无悔的奉献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您用您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真正含义,我们为有您
这样的老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37年前,他和同为上海知青的金训华一起,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金训华不幸遇难。陈健在心底默默许下一个心愿:一辈子留在这里,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37年来,他一直留在逊克,无论刮风下雨,陈健每年都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从他想一辈子留在这里陪伴已故战友的心愿和他37年的行动中可以体会到他坚守诺言的崇高品质。思考:从陈健许下的心愿和他的行动中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这是议论句。“火红的时代背景”指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广大城市知识青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投身上山下乡的运动。“古典意识的风范”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仁”“义”“忠”“信”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的是那个时代的政治运动,而在他身上积淀下来的却是民族精神,他守望的是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民族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要传承、弘扬这种坚守诺言的高贵精神。什么是议论?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是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
议论的表达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使文章鲜明、深刻,结构更加完整;阐明观点、深化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议论的表达手法答题技巧是怎样的?
这句话是议论句,阐明了作者……的观点,深化了主题,点明了中心。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这段话强调了王顺友的生活常态是孤独,即使是这样,他仍坚守自己的岗位,二十年如一日。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颁奖词三则”分别指写给张丽莉、陈健、王顺友的颁奖词。第一则颁奖词赞扬了张丽莉英勇救人、无私无悔的优秀品质。第二则颁奖词赞扬了陈健身上积淀的中华民族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第三则颁奖词赞扬了王顺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颁奖词三则”指的是哪三则?分别赞扬了主人公的什么品质?1.一读:读课文,说说张丽萍的感人事迹,思考她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则简单介绍张丽莉因为救学生而被迫高位截肢的感人事迹。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具有大爱精神的人。串珠问题:2.二说:说说陈健的感人事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则简单介绍陈健为一个对已故友人的承诺,自我约束,为此坚守37年的感人事迹。可以看出陈健是一个信守诺言,具有大德大义品质的人。3.三想:简单陈述一下王顺友的感人事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则简单介绍了投递员王顺友在马班邮路上忍受孤独,跋山涉水送邮件,20年零失误的感人事迹。可以看出王顺友是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4.四品:你读完三则颁奖词以后的感受是什么?读完三则颁奖词后,我不仅被三位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所感动,被他们的精神所激励和鼓舞,同时又被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的颁奖词深深地感染了。颁奖词三则张丽莉:最美的一课―→英勇救人 无私无悔
陈健:为诺言坚守37年―→信守诺言 大德大义
王顺友:20年传邮不平凡―→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本文通过介绍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陈健、王顺友的感人事迹及获奖的颁奖词,展现了他们舍己为人、忠诚守信、敬业奉献的好品质,表达了对他们的无比崇敬与颂扬之情。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颁奖词】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zhì)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关于奉献的成语】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任劳任怨 舍生忘死【关于诚信的谚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张丽莉在千钧一发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拯救了孩子们的生命;陈建为了“承诺”,放弃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王顺友,坚守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独行二十年。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凭着坚强、诚信、朴实,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1.熟读课文,结合人物的背景介绍,体会以下三句话的含义。
(1)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2)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3)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参考答案:
(1)人生只有一次,但如果张丽莉再面对那一刻,她仍会选择舍弃自己去救她的学生们。这句话高度体现了张丽莉对学生的大爱以及她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2)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做人之本,民族之本。民族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要传承、弘扬这种坚守诺言的高贵精神。这句话运用议论,高度肯定了陈健坚守承诺的传统美德,以及这种传统美德对于个人和民族的超越时代的重大意义。
(3)在这大山里,最近的邻居也住在百里之外,每家每户相距很远。在没有亲人没有邻居的条件下,20年如一日翻山越岭,克服重重的困难为乡亲们传递邮件的王顺友成了当地老百姓最亲近的人。这句话高度评价了王顺友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的敬业奉献精神,也是人们对他行为的最高礼赞。2.背诵三段颁奖词。点拨:首先要熟读这三则颁奖词,掌握颁奖词在表达形式上的共同点:先简要概述人物感人事迹,再表达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后抒发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在掌握了颁奖词结构特点并熟读的基础上即可进行分层背诵。3.在最近一期的颁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则?把你喜欢的颁奖词朗诵给同学们听。点拨: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搜集自己喜欢的颁奖词。结合人物的感人事迹进一步体会颁奖词的深刻含义,给同学们朗诵时要感情丰富、语调激昂,让听者从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范例:
孙家栋——星斗焕文章
【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chì bǎng( )。
2.一个生者对死者的chéng nuò( ),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
3.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bá shè( )飞雪传xīn( )。翅膀承诺跋涉薪二、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旁支犮傍傍晚膀肩膀肢肢体枝树枝拔拔河跋跋涉三、我会选。
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强调;②表示引用;③表示特定称谓。
1.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 )
2.陈健让人感动的是“信义”和“忠诚”。( )
3.妈妈拿我这个“捣蛋鬼”没办法。( )②①③四、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都说人生没有(安排 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2.(孤独 孤单)是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3.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 波纹),北大荒的雪雨风霜使陈健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老很多。
4.他(朴实 朴素)得像一块石头。\\五、按要求写句子。
1.张丽莉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无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张丽莉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她的本能。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引擎在哪个国家尊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