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分式(1)
班级 姓名
一、讲一讲
【例1】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是不等式组的
整数解.
【例2】若,试求M与N的表达式.
【例3】已知实数,,满足,且,试求代数式
的值.
二、练一练
1.化简:.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3.化简,并求值,其中与2、3构成△ABC的三边,且为整数.
4.已知方程的解为=2,先化简,再求它的值.
第2讲 分式(2)
班级 姓名
一、讲一讲
【例1】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1.5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5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
(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
二、练一练
1.甲、乙两人准备整理一批新到的实验器材,若甲单独整理需要40分钟完工,若甲、乙共同
整理20分钟后,乙需再单独整理20分钟才能完工.
(1)问乙单独整理多少分钟完工?
(2)若乙因式作需要,他的整理时间不超过30分钟,则甲至少整理多少分钟才能完工?
2.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养老金保险制度甲、乙两人刊划用相同的年数分别缴纳养老保险金15万元和10万元,甲计划比乙每年多缴纳养老保险会0.2万元求甲、乙两人计划每年分别缴纳养老保险金多少万元?
3.某工厂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生产24000个零件,若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0个零件,则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多生产300个零件.
(1)求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和规定的天数.
(2)为了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工厂在安排原有工人按原计划正常生产的同时,引进5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共同参与零件生产,已知每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比20个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总数还多20%,按此测算,恰好提前两天完成2400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求原计划安排的工人人数.
第3讲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班级 姓名
一、练一练
1.下列多项式:①;②;③;④,其中能直接用
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若,,则的值是 .
3.若与互为相反数,则分解因式为 .
4.化简:
5.因式分解:(1)9m2n-6mn2 (2)4x2-16y2
二、讲一讲
【例1】因式分解:(1) (2)
【例2】已知a+b=4,ab=3,求 下列各式的值:(1);(2)
【例3】如图①所示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方式拼成一个正方形.
(1)你认为图②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
的边长等于 .
(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代数式表示
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方法① .方法② .
(3)观察图②,你能写出,,这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
(4)根据(3)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则求的值.
三、试一试
1.计算:① ②
2.分解因式:(1) (2)
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第4讲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班级 姓名
【例1】如图,在△ABC中,BA=BC,D在边CB上,且DB=DA=AC.
(1)如图1,填空∠B= °,∠C= °;
(2)如图2,若M为线段BC上的点,过M作直线MH⊥AD于H,分别交直线AB、AC
于点N、E,
①求证:△ANE是等腰三角形;
②试写出线段BN、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例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B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以AP为边作
等边△APE,连接CE.
(1)求证:AB∥CE;
(2)是否存在点P,使得AE⊥CE?若存在,指出点P的位置
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请说明理由.
【例3】探究题:如图:
(1)△ABC为等边三角形,动点D在边CA上,动点P在边BC上,若这两点分别从C、B
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由C向A和由B向C运动,连接AP,BD交于点Q,两点
运动过程中AP=BD成立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2)如果把原题中“动点D在边CA上,动点P边BC上,”改为“动点D,P在射线CA和射
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两点运动过程中∠BQP的大小保持不
变.请你利用图(2)的情形,求证:∠BQP=60°;
(3)如果把原题中“动点P在边BC上”改为“动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连接PD交
BC于E”,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动点D,P在运动过程中,DE始终等于PE吗?
写出证明过程.
第1讲 分式(1)
班级 姓名
一、讲一讲
【例1】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是不等式组的
整数解.
【解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求出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原式===
解不等式组得:-4<x<-1
∵ x是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 x=-3,-2.
∵ x≠-2
∴ x=-3,
∴ 原式=.
考点:1.分式的化简求值;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例2】若,试求M与N的表达式.
【解析】根据分式的性质可知,
===,
由此可得方程组,求得M=-2,N=-1.
考点:分式的通分,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3】已知实数,,满足,且,试求代数式
的值.
【解析】∵;∴,于是
又
二、练一练
1.化简:.
解:原式=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解析】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先化简后再求值.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
3.化简,并求值,其中与2、3构成△ABC的三边,且为整数.
【解析】原式第一项约分后,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把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原式==
===,
∵a与2、3构成△ABC的三边,且a为整数,∴1<a<5,即a=2,3,4,当a=2或a=3时,原式没有意义,则a=4时,原式=1.21教育网
考点:1.分式的化简求值;2.三角形三边关系.
4.已知方程的解为=2,先化简,再求它的值.
【解析】根据x=2是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可求得a,然后根据异分母的分式的通分,除法变乘法,约分来化简,再把a的值代入求解.21cnjy.com
解:把x=2代入中解得:a=3,
原式==
当a=3时,原式=4.
考点:方程的解,分式的化简求值
第2讲 分式(2)
班级 姓名
一、讲一讲
【例1】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1.5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5天.21·cn·jy·com
(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
(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
【解析】(1)设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x天,根据甲、乙队先合做15天,余下的工程由甲队
单独需要5天完成,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
(2)先计算甲、乙合作需要的时间,然后计算费用即可.
解:(1)设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得:
(+)×15+=1.解得:x=30.
经检验x=3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30天.
(2)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完成,所需时间为:1÷(+)=18(天),
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18×(6500+3500)=180000(元).
答:该工程的费用为180000元.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二、练一练
1.甲、乙两人准备整理一批新到的实验器材,若甲单独整理需要40分钟完工,若甲、乙共同
整理20分钟后,乙需再单独整理20分钟才能完工.
(1)问乙单独整理多少分钟完工?
(2)若乙因式作需要,他的整理时间不超过30分钟,则甲至少整理多少分钟才能完工?
解:⑴ 设乙单独整理分钟完工,根据题意得:
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答:乙单独整理80分钟完工.
⑵ 设甲整理分钟完工,根据题意得:
1,解得: 25
答:甲至少整理25分钟完工.
2.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养老金保险制度甲、乙两人刊划用相同的年数分别缴纳养老保险金15万元和10万元,甲计划比乙每年多缴纳养老保险会0.2万元求甲、乙两人计划每年分别缴纳养老保险金多少万元?
3.某工厂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生产24000个零件,若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0个零件,则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多生产300个零件.www.21-cn-jy.com
(1)求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和规定的天数.
(2)为了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工厂在安排原有工人按原计划正常生产的同时,引进5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共同参与零件生产,已知每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比20个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总数还多20%,按此测算,恰好提前两天完成2400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求原计划安排的工人人数.
(1)解: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由题意得, 解得x=2400,
经检验,x=240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规定的天数为24000÷2400=10(天).
答: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2400个,规定的天数是10天.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第3讲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班级 姓名
一、练一练
1.下列多项式:①;②;③;④,其中能直接用
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若,,则的值是 54 .
3.若与互为相反数,则分解因式为.
4.化简:
【参考答案】:3a+3
5.因式分解:(1)9m2n-6mn2 (2)4x2-16y2
【参考答案】(1)3mn(3m-2n);(2)(2x+4y)(2x-4y)
二、讲一讲
【例1】因式分解:(1) (2)
【参考答案】(1) ;(2).
【例2】已知a+b=4,ab=3,求 下列各式的值:(1);(2)
【参考答案】(1)10 (2)4
【例3】如图①所示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方式拼成一个正方形.
(1)你认为图②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
的边长等于 .
(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代数式表示
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方法① .方法② .
(3)观察图②,你能写出,,这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
(4)根据(3)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则求的值.
【解析】根据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法得出代数式之间的关系
(1) (2),;(3)=;
(4).
考点: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三、试一试
1.计算:① ②
【参考答案】(1)①;②;
2.分解因式:(1) (2)
【参考答案】(1);(2)2a
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参考答案】:
(1)原式=÷9y
=(-18xy+9)÷9y=-2x+y
当x=3,y=-2时,
原式=-2×3+(-2)=-8
第4讲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班级 姓名
【例1】如图,在△ABC中,BA=BC,D在边CB上,且DB=DA=AC.
(1)如图1,填空∠B= °,∠C= °;
(2)如图2,若M为线段BC上的点,过M作直线MH⊥AD于H,分别交直线AB、AC
于点N、E,
①求证:△ANE是等腰三角形;
②试写出线段BN、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BA=BC,
∴∠BCA=∠BAC,
∵DA=DB,
∴∠BAD=∠B,
∵AD=AC,
∴∠ADC=∠C=∠BAC=2∠B,
∴∠DAC=∠B,
∵∠DAC+∠ADC+∠C=180°,
∴2∠B+2∠B+∠B=180°,
∴∠B=36°,∠C=2∠B=72°,
故答案为:36;72;
(2)①在△ADB中,∵DB=DA,∠B=36°,
∴∠BAD=36°,
在△ACD中,∵AD=AC,
∴∠ACD=∠ADC=72°,
∴∠CAD=36°,
∴∠BAD=∠CAD=36°,
∵MH⊥AD,
∴∠AHN=∠AHE=90°,
∴∠AEN=∠ANE=54°,
即△ANE是等腰三角形;
②CD=BN+CE.
证明:由①知AN=AE,
又∵BA=BC,DB=AC,
∴BN=AB﹣AN=BC﹣AE,CE=AE﹣AC=AE﹣BD,
∴BN+CE=BC﹣BD=CD,
即CD=BN+CE.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例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B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以AP为边作
等边△APE,连接CE.
(1)求证:AB∥CE;
(2)是否存在点P,使得AE⊥CE?若存在,指出点P的位置
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请说明理由.
证明:(1)∵△ABC、△APE是等边三角形,
∴∠BAC=∠PAE=∠B=60°,AB=AC,AF=AE,
∴∠BAP=∠CAE,
在△ABP和△ACE中,
∴△ABP≌△ACE(SAS),
∴∠B=∠ACE=60°,
∴∠BAC=∠ACE,
∴AB∥CE;
(2)存在点P使得AE⊥CE.此时P为BC的中点;理由如下:
∵AE⊥CE,
∴∠AEC=90°,
由(1)得:△ABP≌△ACE,
∴∠APB=∠AEC=90°,
∴AP⊥BC,
∵AB=AC,
∴P为BC的中点.
∴存在点P,使得AE⊥C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例3】探究题:如图:
(1)△ABC为等边三角形,动点D在边CA上,动点P在边BC上,若这两点分别从C、B
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由C向A和由B向C运动,连接AP,BD交于点Q,两点
运动过程中AP=BD成立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2)如果把原题中“动点D在边CA上,动点P边BC上,”改为“动点D,P在射线CA和射
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两点运动过程中∠BQP的大小保持不
变.请你利用图(2)的情形,求证:∠BQP=60°;
(3)如果把原题中“动点P在边BC上”改为“动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连接PD交
BC于E”,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动点D,P在运动过程中,DE始终等于PE吗?
写出证明过程.
解:(1)成立.理由:
∵△ABC是等边三角形,
∴∠C=∠ABP=60°,AB=BC,
根据题意得:CD=BP,
在△ABP和△BCD中,
,
∴△ABP≌△BCD(SAS),
∴AP=BD;
(2)根据题意,CP=AD,
∴CP+BC=AD+AC,即BP=CD,
在△ABP和△BCD中,
,
∴△ABP≌△BCD(SAS),
∴∠APB=∠BDC,
∵∠APB+∠PAC=∠ACB=60°,
∠DAQ=∠PAC,
∴∠BDC+∠DAQ=∠BQP=6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