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一节地球的演化
我坐飞船到天上,看看地球什么样。
啊,地球是个大圆球,浑身穿着花衣裳。
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那黄色的地方,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
那蓝色的地方,是河流、湖泊和海洋。
那白色的地方,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
夜晚,那灯光闪耀的地方,是城市、矿山和村庄。
将来,我再坐飞船到天上,地球一定大变样。地球什么样感受地球 18世纪,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太阳系各星体几乎都以同样的方向自转,行星的公转方向也是一致的,而且各行星的轨道接近于圆形,还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结论: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如果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一: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二: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太阳系的形成三: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太阳系的形成四:中心部分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
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太阳系的形成太 阳 系 家 族 诞 生了 !讨论 地球刚诞生时,它的模样和现在一样吗?根据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你能想象地球诞生时的“模样”吗?原
始
地
球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火山爆发形成原始大气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发生蜕变等原因,温度逐渐增高,使较重的物质沉到中心形成地核,较轻的物质浮在上面,形成由岩石构成的地壳。当时地球上的火山频繁爆发,喷发出大量的气体,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其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降落在地面,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就诞生在海洋之中。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目前,科学上是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方法,作为测定地球年龄的“计时器”。地球的年龄估计约有46亿年。
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 化石是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鱼的骨骼化石足迹化石恐龙的足迹化石 化石是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化石是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琥珀里的蚊子珊瑚化石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真实的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化石”。
④因地壳运动被带到地表面被发现 化石提供了哪些信息呢1.地球上曾出现过种类繁多的生物,许多与今天的生物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化石引发的思考:2.有时在高山上会出现海洋贝壳化石,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在不断地进化着,有些生物不能适应环境而遭到灭绝。这说明这座高山以前曾经是个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隆起为高山。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太古代46亿年--24亿年----5.7亿年----250万年--生命开始藻菌植物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藻类植物繁盛 原始陆地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现三叶虫繁盛、软体动物繁盛 棘皮动物、低等鱼类出现 鱼类繁盛、 昆虫类繁盛 爬行类出现 、两栖类繁盛裸子植物繁盛
被子植物出现被子植物繁盛类人猿出现、哺乳类繁盛
人类繁盛硬骨鱼类出现、爬行类繁盛鸟类和高等哺乳类出现元古代:
藻类植物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古生代:鱼类、两栖类繁盛
古老的蕨类植物大量生长中生代:爬行类和鸟类,裸子植物非常茂盛http://www.hongen.com/edu/kxdt/zrzm/ki021301.htm恐龙灭绝之谜新生代:哺乳类、人类,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人类的出现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来”作为24小时,那么地球在0时诞生,6时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现最原始的细胞,21时以后海洋中出现三叶虫,22时45分开始有恐龙出现,23时20分哺乳动物出现,直到23时59分,才出现了最早的猿人。
?
?
右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你知道下列现象或生物分别出现在“金钉子”的哪段时间区域:
原始海洋形成于
蕨类植物的繁盛和裸子植物的出现
哺乳动物的出现
恐龙生活的时期
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和增多
鱼类的出现和繁盛
?
?课件42张PPT。第 1、2 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1、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它的模样和现在一样吗?
2、根据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你能想象地球诞生时得“模样”吗?讨论:地球形成初期的模样(46亿年前)1、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岩浆喷发形成熔岩流(46亿-26亿年前)岩浆的冷却、凝固
(46亿-26亿年前)2、固态地壳逐渐形成。岩浆喷发释放水蒸气和二氧化碳(46亿-26亿年前)3、原始大气逐渐构成(不含氧气)。水蒸气凝结成水降落地面(46亿-26亿年前)4、原始海洋逐渐构形成。5、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逐步揭示了:25亿年前到现在的变化。5、最原始生命体在原始海洋诞生。(35亿年前)5.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逐步揭示了: 25亿年前到现在的变化。1、太古代--46亿~25亿年前:地壳刚形成,火山地震剧烈,岩浆中的气体和水汽大量喷发,形成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2、元古代--25亿~5.7亿年前:出现大片的陆地和山脉,陆地面积逐渐扩大,海洋中的出现藻类释放出氧气,在大气中氧气含量增多。四.地球的历史---46亿年前到现在的变化。3、5.7亿~2.5亿年前的古生代:海洋中的出现大量的三叶虫,后又出现鱼类、两栖类和蕨类植物。地球是一整块的大陆。4、中生代---2.5亿~6500万年前:地壳运动变化剧烈,大陆开始分裂漂移,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陆地上出现爬行动物、鸟类和大量的恐龙,裸子植物茂盛。5、 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地壳运动变化剧烈,地球上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等大山脉,奠定了现在地球的地貌的基础,恐龙遭到灭绝,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时代,出现哺乳类和大量被子植物。第四纪约二三百万年以前出现了人类。6、现今的地球。 早期地球的特点: 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球。岩浆喷发岩浆的收缩冷却凝固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的水蒸气降温凝结成水
滴降到地表,汇流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
海洋中诞生。总结:视窗:恐龙灭绝之迷灭绝原因假说:
1、超新星爆发引起强烈的宇宙射线照射造成的。
2、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气候和环境的灾变使食物骤减造成的。
3、地壳运动剧烈,气候变冷变干造成的。视窗:阅读
人类诞生在新生代第四纪小资料:
了解 地质年代表元古代 (25 亿年到 5.7 亿年前)早元古代
中元古代-----大气圈和水圈中自由氧含量的增加
18 亿年时导致了真核生物 的出现
晚元古代(震旦纪)----出现了大量裸露高级动物和少量小型硬壳动物的先驱。
元古代生物界占主导地位的是菌、藻类
古生代( 5.7 亿年到 2.3 亿年前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时期早寒武小壳动物开始繁盛,藻类、三叶虫,笔石、低等珊瑚,腕足类,头足类等也十分丰富。
晚古生代------晚古生代是陆生生物的大发展时期在大陆上出现了高大的乔木等蕨类植物到晚二叠纪时,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和繁盛陆生脊椎动物主要为鱼类和两栖类,晚石炭纪出现了爬行动物。晚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腕足类、珊瑚、有孔虫、菊石类最为繁盛。二叠纪末海生生物有一次大的灭绝事件,灭绝的生物主要是海生无脊椎动物。2、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几种说法:
1、神创论”——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圣经”中详细描 述了上帝创造各种生物以至最后创造人的故事。西方有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东方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2、 “自然发生论”——古代中国、埃及、希腊都曾经有过“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说法,认为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
3、 “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但是,仍然遇到在外星空间生命如何起源的问题。
4、“生命化学起源”——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演变而来(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到多分子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学说,但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生命起源问题的观点之一化学进化说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思考:
腐肉“自然”生蛆对照实验证明了什么?
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探究活动:微生物来自哪里?
1、探究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哪里的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巴斯德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
空气中的微生物又来自哪里? 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形成了原始生命。
这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生命的起源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形成组成演变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火山爆发形成原始大气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米勒模拟实验实验条件(1)原始大气:甲烷、氨气、水、氢气(2)能量:闪电、紫外线、宇宙射线(3)场所:原始海洋实验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能够转变为有机物。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是可能的。实验结果:水中溶有数种氨基酸和多种有机酸。地球 蛋白质核酸有原始界膜 原始物质交换生命起源问题的另一类观点:
宇宙胚种说思考与讨论:
1、谈谈你对生命诞生的认识。
2、在现在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形成原始生命吗,为什么?达标测评:
1、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海洋和陆地 正确答案:A2、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起源于: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 D、火山附近正确答案:B3、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1965年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
A、氨基酸
B、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
C、脱氧核糖 D、结晶牛胰岛素正确答案:D4、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具有原始界膜和物质交换能力
B、具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
C、具原始的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
D、具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正确答案:C谢 谢 !课件15张PPT。生态平衡课
堂
目
标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
生态平衡的原理。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破环生态平衡的因素。
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1 、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知
识
要
点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成
熟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数量和种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
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各组成成
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
相对平衡。生态平衡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和功能平衡。
结构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在种类和能量上能较长时间的保持相
对稳定。
功能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和输出基本相等。
要点 1生态系统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才具有平衡功能。
这里所说的成熟阶段,此时,生态系统中所
有的生活空间都被各种生物所占据,环境资源被
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生物彼此间协调生存。要点 2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动态平衡。
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动态的
变化过程中这种动态的变化表现为生态系统中。
的生物个体不断的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的物
质和能量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到生物群落,又不断
地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要点 3总而言之 阶段性(成熟阶段)
稳定性(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
平衡性(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
相对性(相对稳定,经常发生上下波动)2 、生态平衡的原理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抗污染自净化能力
抗干扰自恢复能力种群间的相互调节通过捕食和竞争关系来调节 例:根据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回答:
( 1 )除鹭鹚外,哪一种生物对鱼鹰的生存最为不利?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的生长
状况对于生态系统内生态
平衡的维持起着最为重要
的作用。
( 3 )全部消灭鱼鹰和鹭鹚
后,比目鱼和鳗鲡的数量变
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比目鱼;比目鱼是河豚和鳗鲡的食物竞争者,而河豚和鳗鲡是鱼鹰的食物。水生植物 先增多,后减少,
最后维持稳定3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
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反之,生
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的生
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
衡就越容易维持。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判定依据:
1 、生态系统空间范围的大小。
2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
3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条数。
4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分配。4 、破环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植被的破坏食物链的破坏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
态平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具有长远
的意义。 例:下图是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理
( 1 )有稳定的________来源。
( 2 )各类生物数量_______________。
( 3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微生物能利用和
转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能量相对稳定动物生活提动物生活提供氧气
和养料CO2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动物粪便和动植物残体植物生活提供营养 例: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 1 )这个生态系统所
出现的状态是
.永不平衡
B .永远平衡
C .短暂动态平衡
D .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
( 2 )图中曲线表明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
.寄生
( 3 )猞猁被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先上升后下降 B .先下降后上升
C .不断上升 D .不受影响
( 4 )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 5 )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_____。DC一B自动调节整个生态系统 例: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大气中 CO2 含量剧增,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①森林的超量砍伐和土壤的沙漠化;②对有限耕地的频繁耕作和水域严重污染,也造成大气中的 CO2 的剧增,试对①②作出恰当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森林超量砍伐和土地沙漠化,使光合总面积减少,因
此对 CO2 的同化减少了,使大气中 CO2 量增多。
(2)频繁耕作或水域污染,加速了土壤和水域中微生物对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从而向大气中释放的 CO2 增多。 例:下图是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
( 1 )这种人工生态系统
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________要使它长期。
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
的_______来源,各类
生物要_______。
( 2 )建立这一生态系
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
定的能量_______;其
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的特点。
( 3 )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作用,形成_______,被植物吸收。
( 4 )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食物链短 (3) 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 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第二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与主要内容
二、本章内容的主要特点:
1、本章大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也比较抽象。学习中很难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对9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想像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本章内容的取材,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提供了许多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素材,包括理论性的探究活动和科学假说的建立(如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自然选择学说)等,为学生在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本章引用了大量的科学假说,(如宇宙形成的宇宙大爆炸假说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地球的诞生与演化的假说和生物进化学说等),突显了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科学假说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和一成不变,都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科学假说对当时的科学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教科书内容的编排还注意创设便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情景,在问题驱动下展开内容。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思考、模拟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突出地放在了显现的位置。
5.本章内容展示了科学家对真理不断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深切的领悟到人类追求真理的意志与精神。
三、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
?
内容
学生实验
课时
一
地球的演化
讨论: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2
二
生命起源
活动:微生物来自哪里
2
三
生物进化
活动:收集生物进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2
四
生态平衡
讨论:麻雀要吃粮食,我们要不要保护
1
合计
7
四、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节 地球的演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知道化石的成因
3、领悟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
4、了解科学假说的时代局限性
5、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进化不能绝然分开,而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生物的进化。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地球的演化一般有一个大致的过程,但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于教学中可通过图片、媒体使学生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
2、9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其逻辑思维的能力与批判接受能力也日渐增强,所以,简单的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远不能满足学生,在教学中可补充大量的证据及研究成果,使学生理解这个过程。
3、本课时内容,是涉及到巨大空间范围和漫长时间跨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外,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起自然界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基本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今天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在过去几十亿年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变化发展还将按照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持续下去。
教学建议
1、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示太阳系行星绕太阳公转的三个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引导学生讨论:这三方面的特征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起源产生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讨论使学生确认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同时使学生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建立假说的过程、也认识到假说的不确定性。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原始地球的诞生及地球上生命的演化。
3、通过学生画图的形式,使其感受到沧海桑田时空大尺度的转换关系。如从生命的诞生到生物的进化,时间是几十亿年、几亿年、几千万年、几万年等。
(1)下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
(2)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地球和生物演化的时间坐标图。
(3)画一个“地球钟”
第2节 生命起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巴斯德的实验设计
2、知道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3、了解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
教学建议:
1、教师可由日常所见的一些生物引出主题,想一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由近而远,追溯到最原始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2、引导学生讨论腐肉自然生蛆实验,组织学生分析引起肉汤混浊的原因。结论是肉汤中有细菌。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细菌来自何方?
3、对于生命的诞生,可让学生课前多收集一些不同的假说,课内交流。通过交流使其体会到人类对生命诞生的关注与思考。也使学生通过比较更能接受,生命的化学起源学说。
“神创论”——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圣经”中详细描述了上帝创造各种生物以至最后创造人的故事。西方有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东方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自然发生论”——古代中国、埃及、希腊都曾经有过“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说法,认为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
“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但是,仍然遇到在外星空间生命如何起源的问题。
“生命化学起源”——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演变而来(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到多分子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学说,但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4、介绍生命诞生与米勒实验后,也可提供其他资料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批判的接受生命诞生的化学进化历程。
材料:
对于生命诞生的探索。自60年代以来,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
(1)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成功,揭示月球表面的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CH4和NH3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辐射裂解为CO2、H2和N2。
(2)天文学家已发现了数十种星际分子(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化合物。1959年9月,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人们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命的起源仍在不断地思索中。
你认为上述科学发现是否都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如果不是,请请列举出你的理由。
第3节 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即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
2、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
3、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生物适应是相对的
教学建议:
1、对于支持进化论观点的科学证据化石。最好能展示化石或带学生参观、有条件去挖掘化石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并使学生认同化石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录者。讲解时如能制作课件,在不同地质年代的马化石图片上配以相应的环境条件,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讲述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及生物进化的历程时也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这一部分内容可先以实例引出概念,如教师可举一些例子,也可请学生再举一两个例子以加深印象。
3、关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教师可通过若干个生物与生物相适应的例子,说明生物之间可以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教材中选用了桦尺蛾的例子来说明生物与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4、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以到相关网站去搜索,或到图书馆去查阅近年来有关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文章。
第4节 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平衡。
2、认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教学建议:
1、请学生先以讨论的形式回忆一下七年级曾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入讲解生物圈是如何形成的
2、生态平衡是本节的重点,主要讲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让学生了解平衡是相对的。一旦受到某个因素的影响,平衡就会被打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与环境又会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生态平衡,所以说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3、通过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生物进化》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即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
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
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生物适应是相对的。
教学建议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证据
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学生已学习了化石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讲授如何利用化石来研究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也可稍带提及。
先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化石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化石。问:化石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
⑴讲述同一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出示不同地质年代马的图片及现代马的图片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并配以相应的环境条件。问:找找它们有何不同,你可以找出几个方面的不同点呢?依地质年代顺序,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呢?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如若学生找得不够完整,教师提示:马的体型、脚趾的变化及生活环境的不同等。)
教师打出表格,请学生总结(在教师的帮助下)
问:大家认为,始祖马和现代马之间有何联系吗?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
再问:始祖马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大家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化再来思考一下。
(同一种生物是如何从原始演化到现代的)
⑵讲述一类生物演变为另一类生物
出示始祖鸟的化石及复原图片。让学生描述它的形态特征。(可提示与鸟类和爬行类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共同点)
教师先列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相同点,再列出始祖鸟与爬行类的相同点。
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判断始祖鸟的位置,从而认识到鸟类的起源)
出示中华龙鸟的化石及复原图片,其他过程与上类似。
问:这类过渡型生物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一类生物是如何演化成另一类生物的)
了解小资料:鸟类起源恐龙假说的新证据——原始热河鸟
2、解剖学证据
出示一些同源器官的图片,问:这些器官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处吗?(学生回答)
由教师总结同源器官的概念:这些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结构、来源和着生部位却很相似。问:同源器官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生物是从共同的祖先发展来的)
出示鸟和蜻蜓的图片,问:它们的翅膀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处吗?(学生回答)
由教师总结同功器官的概念:这些器官外形和功能相似,内部构造和来源却不同。
问:同功器官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生物虽然不是从同一祖先发展而来,但由于它们这些器官适应相同的环境,用于相同的目的,因而在发展中趋向于一致,形成了相似的形态。)
总结: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都可以证明生物进化。
3、胚胎学证据
出示鸡蛋孵化的过程图片,问: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图片进行比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并解释“重演”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些结构出现一段时间之后又消失的现象,这些结构在相关分类群的成体中还保留着。
生物进化的历程
出示地质年代示意图和生物进化图,回顾所学相关知识,知道化石在地层里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结合上两幅图来讲解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几个主要阶段(可分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历程来说),也可先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来小结一下,而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在讲述各时期生物的进化时,要紧密联系地球上的自然条件的演变。知道生物是螺旋式进化的。
打出相关幻灯片。
在讨论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生物的种类、生活环境、身体结构等几个方面加以归纳,最后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是:生物的种类由少到多,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身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达尔文进化学说
由长颈鹿的长颈如何形成引出概念。(PPT或动画皆可)。说明生物要生存,必然会出现竞争,而且不仅是种与种之间的竞争,还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竞争。也可让学生再举几例子,以加深印象,使学生意识到生存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生存竞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而后提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几个主要观点,并进行解释。关于变异,这里不展开讲,不讲到变异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逐代积累的。而后请学生试着用自然选择学说去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过程。
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播放几个有趣的图片,引出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并重点举出桦尺蛾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物与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活动:从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收集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资料,写成文章,并在墙报上交流。
课件18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本章的知识结构与主要内容 二、本章内容的主要特点:1、本章大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也比较抽象。学习中很难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对9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想像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本章内容的取材,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提供了许多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素材,包括理论性的探究活动和科学假说的建立(如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自然选择学说)等,为学生在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本章内容的主要特点: 3.本章引用了大量的科学假说,(如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地球的诞生与演化的假说和生物进化学说等),突显了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科学假说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和一成不变,都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科学假说对当时的科学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教科书内容的编排还注意创设便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情景,在问题驱动下展开内容。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思考、模拟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突出地放在了显现的位置。5.本章内容展示了科学家对真理不断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深切的领悟到人类追求真理的意志与精神。 三、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四、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节 地球的演化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知道化石的成因
3、领悟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
4、了解科学假说的时代局限性
5、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历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进化不能绝然分开,而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生物的进化。学情分析1、学生对地球的演化一般有一个大致的过程,但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于教学中可通过图片、媒体使学生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2、9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其逻辑思维的能力与批判接受能力也日渐增强,所以,简单的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远不能满足学生,在教学中可补充大量的证据及研究成果,使学生理解这个过程。3、本课时内容,是涉及到巨大空间范围和漫长时间跨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外,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起自然界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基本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今天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在过去几十亿年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变化发展还将按照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持续下去。1、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示太阳系行星绕太阳公转的三个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引导学生讨论:这三方面的特征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起源产生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讨论使学生确认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同时使学生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建立假说的过程、也认识到假说的不确定性。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原始地球的诞生及地球上生命的演化。第2节 生命起源教学目标:
1、了解巴斯德的实验设计
2、知道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3、了解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教学重点:生命起源1、教师可由日常所见的一些生物引出主题,想一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由近而远,追溯到最原始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2、引导学生讨论腐肉自然生蛆实验,组织学生分析引起肉汤混浊的原因。结论是肉汤中有细菌。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细菌来自何方?教学建议:3、对于生命的诞生,可让学生课前多收集一些不同的假说,课内交流。通过交流使其体会到人类对生命诞生的关注与思考。也使学生通过比较更能接受,生命的化学起源学说。 “神创论”——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圣经”中详细描述了上帝创造各种生物以至最后创造人的故事。西方有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东方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自然发生论”——古代中国、埃及、希腊都曾经有过“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说法,认为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
“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但是,仍然遇到在外星空间生命如何起源的问题。
“生命化学起源”——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演变而来(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到多分子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学说,但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教学建议:4、介绍生命诞生与米勒实验后,也可提供其他资料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批判的接受生命诞生的化学进化历程。 材料:
对于生命诞生的探索。自60年代以来,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
(1)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成功,揭示月球表面的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CH4和NH3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辐射裂解为CO2、H2和N2。
(2)天文学家已发现了数十种星际分子(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化合物。1959年9月,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人们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命的起源仍在不断地思索中。
你认为上述科学发现是否都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如果不是,请请列举出你的理由。第3节 生物的进化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即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
2、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
3、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生物适应是相对的1、对于支持进化论观点的科学证据化石。最好能展示化石或带学生参观、有条件去挖掘化石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并使学生认同化石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录者。讲解时如能制作课件,在不同地质年代的马化石图片上配以相应的环境条件,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讲述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及生物进化的历程时也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这一部分内容可先以实例引出概念,如教师可举一些例子,也可请学生再举一两个例子以加深印象。
3、关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教师可通过若干个生物与生物相适应的例子,说明生物之间可以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教材中选用了桦尺蛾的例子来说明生物与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4、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以到相关网站去搜索,或到图书馆去查阅近年来有关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文章。教学建议:第4节 生态平衡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平衡。
2、认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1、请学生先以讨论的形式回忆一下七年级曾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入讲解生物圈是如何形成的
2、生态平衡是本节的重点,主要讲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让学生了解平衡是相对的。一旦受到某个因素的影响,平衡就会被打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与环境又会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生态平衡,所以说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3、通过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教学建议:班门弄斧
请多指教!课件14张PPT。二、生 物 进 化 学 说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作出了最好的解释学习目标
识记: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和评价。
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应用: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为什么会有这一种现象?和自然环境有联系吗? 自然选择学说一、提出者: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是进化论的中心内容。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2、生存斗争(1)概念: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2)原因:①生物的过度繁殖②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如食物和空间)有一定的限度(3) 结果:大量生物个体死亡,少量生物个体生存3、遗传和变异(1)具有普遍性(2)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3)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4、适者生存(1)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2)例:A、同一环境下的植物,长得快的会比长得慢的占有广大的地盘,因此发育就好、开花结实就多。B、跑得快的动物比跑得慢的更易得到食物并逃避敌害。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实例: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长颈鹿的祖先过度繁殖后代个体间的差异生存斗争长颈、长前肢个体(遗传积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现代长颈鹿(变异)长颈鹿个体差异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变异是不定向个体差异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新类型内因动力生存斗争逐代遗传积累内因长颈鹿祖先发生变异个体有长颈长前肢的也有短颈短前肢的长颈长前肢生存逐代选择现代长颈鹿缺乏青草的环境下自然选择实例生物进化过程结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1、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2、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3、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4、进化动力——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意义:(1)说明物种是可变的,是进化的。(2)正确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未能做出本质的阐明。一、填充题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其主要内容是 、 、 和 。2、一般地说, 是不定向的,而 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 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二、选择题1、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遗传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 ( )(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B)选择是不定向的;(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变异自然选择自然选择D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