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4.4物质的构成
日 期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2、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
3、通过举例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知识的理解。
4、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物态变化。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渗透科学的思想。
4、树立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的观点。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 1、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扩散现象。
2、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物态变化。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蔗糖(包括碾碎的) 放大镜 烧杯 量筒 滴定管 水 酒精 红墨水 针筒 黄豆 芝麻
2、课件
课时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2、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
3、通过举例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知识的理解。
4、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物态变化。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渗透科学的思想。
4、树立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的观点。
课前准备:
1、查找并阅读“阿佛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的有关资料。
2、物体的气味是夏天容易闻到,还是冬天容易闻到?冷菜的气味容易闻到,还是热菜的气味容易闻到?
课前预习: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毫升水与b毫升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b)毫升,由此说明 。
2、形容好酒,人们常说“酒香四溢”,这是因为 。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1、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请你以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是不是可以再进行分解?
植物细胞可以分解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这说明细胞具有复杂的结构,它是可以进行分解的。
2、如果我们对甘蔗进行压榨,可以从中榨出甘蔗汁。然后又可以将甘蔗汁分离成蔗糖和水。甘蔗汁来自哪里?这个事实为我们认识细胞提供什么信息?
甘蔗汁是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的。甘蔗汁中含有蔗糖和水等物质,说明细胞含有多种的物质。
3、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4、要想知道,就必须学习今天的内容——物质的构成
新课过程: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现在我们有一些蔗糖,怎样才能知道蔗糖由什么构成呢?
2、观察蔗糖的三个实验: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蔗糖,你看到了什么?
方糖是由一颗一颗的小颗粒组成的。
(2)、观察碾碎的蔗糖,又看到了什么?蔗糖的小颗粒可不可以再分?有什么办法使蔗糖小颗粒消失?
能看到一些更小的颗粒。
(3)、加入水中,观察糖水,能否看到蔗糖?蔗糖是否消失了?
不能看到,不是消失了。虽然糖看不见了,但这杯水是甜的,说明糖还在,只不过它现在变成了更小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3、小结:蔗糖以极小的微粒存在水中,这种微粒被称为分子,所以蔗糖由许许多多蔗糖分子构成。
4、理解:比如沙雕,远看是一个整体,而近看会发现雕像都是由一粒一粒的沙子堆砌起来的,这个沙子就好比是分子,只不过分子比沙子要小的多。
5、举例:(1)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2)水由水分子构成。
6、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些物质由原子和离子构成,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7、思考:分子很小,究竟有多小呢?
多媒体显示有关数据和放大几百万倍的分子图片。
(1)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大约是1×1021个。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一个,要数几十万亿年。
(2)将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长约1厘米。
(3)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就好象是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8、小结: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9、思考:宏观的物质有静止、运动的,那么微观的物质是否是运动?物质之间是否存在空隙?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
探究问题一:分子之间是否存在空隙?
1、实验一:(多媒体显示)
A取一支细玻璃管,向其中注入一定的水,再注入少量染成红色的酒精,记下总液面位置。
B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混合液的上表面位置。
C比较两次记下的液面位置。
D结论: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 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E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们再来做一个类似实验。
2、生实验二:(多媒体显示)
A用量筒分别量取35毫升的黄豆和35毫升的芝麻
B把芝麻倒入盛有黄豆的量筒中。
C将量筒反复摇动几下,使它们混合后,记下总体积 。
D比较两次体积,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的总体积。
E分析原因: 。
F思考: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分析酒精和水混合之后,为什么总体积会减小吗?
G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H讨论:请举例说明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哪个大?
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探讨问题二:分子是否运动,运动有规则吗?分子的运动跟什么有关?
1、演示实验:向教室喷洒空气清新剂。
思考:闻到香气的原因?
小结:分子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思考:分子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2、多媒体展示分子运动的动态图。从而进一步说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运动是无规则的。
请学生举一些说明气体分子运动的事例。
思考:液体、固体分子也会发生扩散吗?
3、学生实验三:(多媒体显示)
(1)用针筒吸取少量红墨水,从底部注入到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观察一段时间,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教师记录一下大致的时间)
(2)分析以上现象,你能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
思考:如果要让红墨水快点扩散,你有何办法?(前提是同样多的水和红墨水)
4、学生实验四:(多媒体显示)
另取烧杯,注入少量红墨水和水,和第一次一样多,给烧杯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烧杯中的水变红的时间。
跟没有加热时比较,哪次用的时间短?
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
5显示的铅片和金片压在一起的实验。
结论:固体也能产生扩散现象。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及展示晶体管图片。进一步认识固体扩散现象。
教师总结:分子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会发生扩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
讨论:(1)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慢,举例说明。
(2)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之的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课堂小结: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十分微小。
2、分子之间有空隙.
不同物质分子的大小不同。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课堂练习:
课本142页练习1、2
作业布置:
1、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
(1)基本链接。
(2)尝试应用
(3)自主探究
同步练习。
预习
第二课时:
新课引入
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长期堆放煤的墙角会变成黑色。
糖块能溶于水中,而且热水要比冷水中溶解的要快。
为什么气体受压后,体积会缩小?
新课过程:
四、物态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还可以来解释物态变化的现象。
思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蒸发与沸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现象
条件
相同点
蒸发
沸腾
思考: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蒸发与沸腾又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蒸发与沸腾的分子运动动态图。
学生观察后,分析。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沸腾和蒸发的不同点和本质的相同点。
结论:蒸发实质上是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沸腾是液面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离开液体的过程。所以沸腾要比蒸发剧烈得多,两者都是汽化现象。
讨论?为什么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思考题:你还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吗?
如升华,凝华、液化、凝固
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
课外知识介绍:分子科学的广阔前景-——纳米材料的应用。(上网查找)
纳米材料是研究尺寸介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物质,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用纳米材料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性能。在医学、生物、航天、环境资源和能量等都有应用。
作业布置:
1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
(1)基本链接。
(2)尝试应用
(3)自主探究
2、同步练习。
3、预习
?
轶
事
记
录
?
?
?
课
后
反
思
?
?
课件26张PPT。4.4物质的构成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新课引入
新课过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看到的分子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2、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
3、通过举例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知识的理解。
4、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物态变化。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渗透科学的思想。
4、树立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的观点。
课前准备: 1、查找并阅读“阿佛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的有关资料。
2、物体的气味是夏天容易闻到,还是冬天容易闻到?冷菜的气味容易闻到,还是热菜的气味容易闻到? 课前预习: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毫升水与b毫升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b)毫升,由此说明 。
2、形容好酒,人们常说“酒香四溢”,这是因为 。 新课引入: 1、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请你以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是不是可以再进行分解?
植物细胞可以分解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这说明细胞具有复杂的结构,它是可以进行分解的。
2、如果我们对甘蔗进行压榨,可以从中榨出甘蔗汁。然后又可以将甘蔗汁分离成蔗糖和水。甘蔗汁来自哪里?这个事实为我们认识细胞提供什么信息?
甘蔗汁是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的。甘蔗汁中含有蔗糖和水等物质,说明细胞含有多种的物质。
3、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4、要想知道,就必须学习今天的内容——物质的构成。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现在我们有一些蔗糖,怎样才能知道蔗糖由什么构成呢?
2、观察蔗糖的三个实验: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蔗糖,你看到了什么?
方糖是由一颗一颗的小颗粒组成的。
(2)、观察碾碎的蔗糖,又看到了什么?蔗糖的小颗粒可不可以再分?有什么办法使蔗糖小颗粒消失?
能看到一些更小的颗粒。
(3)、加入水中,观察糖水,能否看到蔗糖?蔗糖是否消失了?
不能看到,不是消失了。虽然糖看不见了,但这杯水是甜的,说明糖还在,只不过它现在变成了更小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3、小结:蔗糖以极小的微粒存在水中,这种微粒被称为分子,所以蔗糖由许许多多蔗糖分子构成。
4、理解:比如沙雕,远看是一个整体,而近看会发现雕像都是由一粒一粒的沙子堆砌起来的,这个沙子就好比是分子,只不过分子比沙子要小的多。
5、举例:
(1)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2)水由水分子构成。
6、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些物质由原子和离子构成,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7、思考:分子很小,究竟有多小呢?
(1)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大约是1×1021个。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一个,要数几十万亿年。
(2)将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长约1厘米。
(3)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就好象是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8、小结: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9、思考:宏观的物质有静止、运动的,那么微观的物质是否是运动?物质之间是否存在空隙?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探究问题一:分子之间是否存在空隙?
1、实验一:(多媒体显示)
A取一支细玻璃管,向其中注入一定的水,再注入少量染成红色的酒精,记下总液面位置。
B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混合液的上表面位置。
C比较两次记下的液面位置。
D结论: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 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E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们再来做一个类似实验。 2、实验二:(多媒体显示)
A用量筒分别量取35毫升的黄豆和35毫升的芝麻
B把芝麻倒入盛有黄豆的量筒中。
C将量筒反复摇动几下,使它们混合后,记下总体积 。
D比较两次体积,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的总体积。
E分析原因: 。
F思考: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分析酒精和水混合之后,为什么总体积会减小吗?
G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H讨论:请举例说明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哪个大?
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探讨问题二:分子是否运动,运动有规则吗?分子的运动跟什么有关?
1、思考:向教室喷洒空气清新剂,闻到香气的原因?
小结:分子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思考:分子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2、多媒体展示分子运动的动态图。
说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运动是无规则的。
3、气体分子的扩散。
思考:液体、固体分子也会发生扩散吗?
4、实验三:(多媒体显示)
(1)用针筒吸取少量红墨水,从底部注入到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观察一段时间,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2)分析以上现象,你能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
思考:如果要让红墨水快点扩散,你有何办法?(前提是同样多的水和红墨水)
(3)另取烧杯,注入少量红墨水和热水,和第一次一样多,观察现象。
(4)跟冷水时比较,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液体也会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铅片和金片压在一起的实验。
说明:固体也能产生扩散现象。
举例:固体扩散现象。
6、总结:分子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会发生扩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
7、讨论:
(1)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慢,举例说明。
(2)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之的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课堂小结: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十分微小。
2、分子之间有空隙.
不同物质分子的大小不同。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课堂练习: 课本142页练习1、2
作业布置: 1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
(1)基本链接。
(2)尝试应用
(3)自主探究
2、同步练习。
3、预习 观察蔗糖1观察蔗糖2观察蔗糖3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看到的分子晶体二极管新课引入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长期堆放煤的墙角会变成黑色。
2、 糖块能溶于水中,而且热水要比冷水中溶解的要快。
3、为什么气体受压后,体积会缩小?
四、物态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还可以来解释物态变化的现象。
思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蒸发与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思考: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蒸发与沸腾又有什么不同?
观察多媒体展示的蒸发与沸腾的分子运动动态图。
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沸腾和蒸发的不同点和本质的相同点。
结论:蒸发实质上是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沸腾是液面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离开液体的过程。所以沸腾要比蒸发剧烈得多,两者都是汽化现象。
讨论?为什么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思考题:你还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吗?
如升华,凝华、液化、凝固
?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 课外知识介绍:分子科学的广阔前景-——纳米材料的应用。(上网查找)
纳米材料是研究尺寸介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物质,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用纳米材料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性能。在医学、生物、航天、环境资源和能量等都有应用。
作业布置: 1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
(1)基本链接。
(2)尝试应用
(3)自主探究
2、同步练习。
3、预习 课件4张PPT。4.4物质的构成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看到的分子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2、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
3、通过举例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知识的理解。
4、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物态变化。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渗透科学的思想。
4、树立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的观点。
课前准备: 1、查找并阅读“阿佛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的有关资料。
2、物体的气味是夏天容易闻到,还是冬天容易闻到?冷菜的气味容易闻到,还是热菜的气味容易闻到? 课前预习: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毫升水与b毫升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b)毫升,由此说明 。
2、形容好酒,人们常说“酒香四溢”,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