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古诗二首(课件+教案+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古诗二首(课件+教案+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4 13:42:16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6张PPT。王昌龄用诗歌描写士兵的戍边生活,刘长卿用诗歌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古诗二首第一课时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认识“闺”字,会写“羌”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难点)王昌龄(698—757):字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羌qiāng闺guī金闺guī更烽火:
无那:
金闺:又称烽燧(suì),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昼报警燃烟, 称为燔(fán)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 称为“烽”。
无奈。
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这里借指妻子。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2.《从军行》的前三句与第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戍边战士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着西边的烽火台。黄昏时分,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海:这里是指青海湖。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
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又传来 了 羌 笛 曲 《关山月》,呜咽的笛声,就像家中妻子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无奈地叹息。羌笛: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器。无那:无奈。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这里借指妻子。王昌龄《从军行》共七首,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本诗为其一,这首诗通过写征人秋日黄昏登上戍楼的见闻和感受,联想到思妇的闺怨,将难遣的边愁写得深沉感人。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百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烽火城西百尺楼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感情。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黄昏独坐海风秋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第三句中的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非常巧妙,非常自然。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核心问题:读《从军行》,我感受到征戍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别愁。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串珠问题:《从军行》写了一个戍边的战士在思念亲人的事。2.《从军行》的前三句与第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三句是叙事,描写环境,采用层层深入的手法,营造气氛。第四句抒情,使情感的表达做到自然地迸发。因为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才使得第四句的情感有了基础。这样使叙事和抒情互相依托,自然真挚。4. 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战场上传递信息的烽火。首句地点悲苦无奈从军行   末句心里想次句时间三句吹羌笛《从军行》描写了一个守边士兵,在黄昏时候,萧瑟秋风之中,坐在兀立的烽火台边,思念家乡和妻子的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课件38张PPT。第二课时古诗二首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pí),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1.认识“驿”字,会写“蹄”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难点)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主要作品:《刘随州集》。驿yì蹄tí驿站yì行营:
事鼓鼙:
驿路: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又叫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 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别之因和所到之地的?后两句是怎样写送别之意的?
3.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万里辞家事鼓鼙(pí),金陵驿路楚云西。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你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西去的云彩飘在通往金陵的路上。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驿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似乎在为你送行。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后二句再从时间角度向前一层,说明挥手匆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万里辞家”说明离家遥远。这句诗采用了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放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长离之别 ,为下文作了铺垫。万里辞家事鼓鼙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 “金陵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说明“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对友人征途迢迢的关切。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之情,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依不舍,既生动,又形象,十分精彩。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核心问题: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串珠问题: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别之因和所到之地的?后两句是怎样写送别之意的?作者把离家的原因——因为军务而离家,运用倒装的句式写出来,把“万里”一词提到句首,突出强调了路程之远。运用“楚云西”写所到之地——到了云彩那里,可见去的地方很远。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借用“草”来表达难舍难别之情感,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4. 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通过驿站,由邮差传送信件。   辞家万里送别友人 送李判官
之润州行营马蹄青草送行驿路中转行客骑马而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写的是诗人送一位做判官的朋友赴军,赞颂了朋友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驿站】驿站是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为过往官员提供交通、食宿服务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的设施。一个驿站,通常有管理人员和驿卒,供不同等级官员食宿的馆舍,以及车、马等运输工具;驿与驿之间还有亭、邮的设置。这首诗是盛唐诗人刘长卿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利用江春、草色、马蹄赋予人的情感,生动而又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参考答案:《从军行》:秋天的黄昏里,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个戍边的战士孤零零地坐在烽火台边,耳边传来《关山月》的曲子。此时的他不由得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她也一定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吧。参考答案:《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春天的江边,送行的人想留住客人,但是客人已经骑马远去,送行的人只好久久地伫立远望。远去的客人已经看不到踪影,只是仿佛看到青青的草色也在为客人送行。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主要体现了戍边将士那种寂寥之感、思亲之情;同时借写思妇念远的情感反衬出了战士、亲人之间的相互思念和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无奈与痛苦。
参考答案:(2)见“课文词句段点拨”中的讲解点⑥。教师点拨:“烽火”和“驿路”这两种事物在古代信息传递中的作用非常大,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现在看来,这样传递信息似乎很麻烦,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能有这样的方式和制度,已经难能可贵了。教师点拨:背诵《从军行》可以按照地点、时间、吹羌笛、想什么的思路背诵。背诵《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可以抓住关键词来背诵。参考答案: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其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四】)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古代信息传递是怎样逐步发展和进步的吗?参考答案:我国古代信息传递,从开始的长城内侧的烽火台、烽燧联络信号,到秦汉时期的驿传制度,到唐代的官邮交通线,到宋代的“急递铺”,再到明朝的民信局,演绎了我国信息传递的历程,表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小资料(内容见教材第94页)一、读拼音,写词语。
yì zhàn  mǎ tí qiāng dí
guī fáng xíng yíng驿 站羌 笛马 蹄闺 房行 营二、 比一比,再组词。
判( ) 闰( )
叛( ) 闺( )
陵( ) 蹄( )
棱( ) 啼( )
判断叛徒陵园棱角闰月闺房马蹄啼叫三、解释第1、2句带点词,说说第3句意思。
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事鼓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奈。从事军务。满江的春色不肯把远行的客人留下,青青的小草伴随着马蹄送客远去。. .. . .四、指出下列诗句采用的修辞手法。
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
2.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  )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借代拟人对偶、双关26.《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
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
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
 (板书课题及作者)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婉转。
2.教师出示幻灯片
二、练习朗读古诗
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三、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1.组织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的?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而服务。诗歌由背景写到人物,由所见写到所闻,由外在行动写到内心世界,层转层深。正如陆时雍所言:“昌龄作绝句往往襞积其意,故觉其情之深长,而辞之饱决也。法不与众同。
四、指导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
2.个人读-自愿读-齐读
五、指导学生背诵
1、学生默背,准备参加比赛
2、全班一齐背诵
六.课外延伸
 教师用幻灯出示,组织学生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组织学生背诵《从军行》。
二、学习新课
1.导语:出声地读一读古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看一看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组织学生汇报针对这首古诗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师相映出示幻灯)
2.组织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3.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
4.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讲不通。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从事军务。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楚:古代楚国,现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5.教师幻灯出示有关典故的资料
6.小组内讨论诗的大意
7.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激昂、充满豪情)
8.组织学生背诵。
三、课外延伸(出示幻灯片)
四、作业
 预习下一课(自学生字、读通古诗、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