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4 14:14:14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题联”即书写对联。陶醉在轻烟袅袅、渔歌阵阵、弯月如钩的美景之中的郑板桥,脱口吟出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情。面对渔民的热情好客,郑板桥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他又给渔民题了一副什么样的对联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趣味横生的故事,体会这幅对联所描绘的情境吧!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题“是”的平捺长伸,托住“页”。tí艘左窄右宽。“舟”书写宜窄;“叟”的竖下面出头。sōu骤左窄右宽。“马”窄长,横变提,右部紧凑。zhòu蔬“艹”横长,下部笔画紧凑,竖弯钩弯势较小。shū蚌“虫”的口略扁,“丰”竖为悬针竖。bàng碑左部短小,“口”略小;右上部宽扁,下横长而托上。bēi袅 菱 藕 斛niǎolíngǒuhú菱藕 骤然
轻烟袅袅 万斛珠líng zhòuniǎohú提兴乘湖光山色:
触景生情:
沉浸:山水的风光和景色。形容美好的自然风景。
造句:这里优美的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感。
造句:来到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他不免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造句:爸爸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袅袅:
斛:
细浪如银: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造句:炊烟带着诱人的香味袅袅上升,随风飘荡。
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细小的波浪像白银一样。形容浪花很美。
造句: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上细浪如银,晶莹闪亮。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对联创作过程。详细地描写了郑板桥创作“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刻碑留纪念。概括地写了郑板桥和渔民朋友告别时题联赠渔民以及渔民刻碑留作纪念的经过。交流分段情况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介绍“对联”。 本文通过描写郑板桥触景生情创作对联赠给渔民的事,反映了渔民热情纯朴的品质以及他们丰衣足食、幸福快乐的生活景象。1.给下列汉字连接正确的读音。
艘  骤  藕  斛  菱  袅  碑
niǎo ǒu bēi zhòu sōu hú líng2.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wèn tí zhòu yǔ yì sōu
(    )    (    ) (    )    
shí bēi hé bàng     shū cài
(    )  (    )  (    )问题     骤雨一艘石碑河蚌蔬菜3.把词语补充完整。
轻烟(  )(  )  渔歌(  )(  ) 
 细浪如(  ) 湖(  )山(  )  
(  )(  )生情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附近—(   ) 赶忙—(   ) 热情—(   ) 
纪念—(   )袅  袅    阵  阵银光 色触  景远处   拖延冷淡忘却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
(1)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2)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
(3)狂风骤起,平静的湖面开始跳起舞蹈。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1)比喻 (2)对偶 (3)夸张 (4)拟人
B.(1)对偶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C.(1)夸张 (2)比喻 (3)拟人 (4)对偶
D.(1)对偶 (2)拟人 (3)比喻 (4)夸张B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人被抛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把郑板桥和船家救到船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助的人被抛在冰冷的水中。郑板桥和船家被渔民救到船上。课件33张PPT。郑板桥题(tí)联赠渔民1.了解郑板桥创作对联的过程;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重点)
2.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喜爱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写成的?
串珠问题:
1.郑板桥在乘船过程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2.面对美景,郑板桥有怎样的感触?
3.渔民们救起郑板桥后说了哪些话?
4.郑板桥听了渔民的话后有什么感触?
一天,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去,行到中堡湖,已是夕阳西下。郑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只见艘(sōu)艘渔船上轻烟袅(niǎo)袅,渔歌阵阵,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伏笔、环境描写、比喻这两句话写出了一幅美丽的湖光月色图。“只见艘艘渔船上轻烟袅袅”为下文“附近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救起郑板桥和船家埋下伏笔。“细浪如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面的美,也和下文“湖水生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写:
用“轻烟袅袅,渔歌阵阵”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时分,外出的人们都归来了,村落开始热闹起来,到处轻烟袅袅,渔歌阵阵,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相信你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句子,试一试吧!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笔写了: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沙万斛珠对偶“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半湾”对“一粒”,“活水”对“沉沙”,“千江月”对“万斛珠”。对仗工整,构思巧妙,表现出郑板桥因美景而触景生情,又因渔民生活富足祥和而心情愉悦。上下联分别与前文中哪些语句相对应?上联“半湾活水千江月”与第一自然段“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相对应;下联“一粒沉沙万斛珠”与第二自然段“湖中还产一种大蚌,蚌中还有绿豆大的珍珠呢”相对应。充分地体现出郑板桥的对联就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的途中,观赏湖光山色时触景生情,创作了上联;狂风骤起,郑板桥不慎落水,而后被渔民救起,他听到渔民对富足祥和的生活的描述时有感而发,创作出了下联。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写成的?1.一读:郑板桥在乘船过程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色?郑板桥看到了“艘艘渔船上轻烟袅袅,渔歌阵阵,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的湖光月色图。串珠问题:2.二思:面对美景,郑板桥有怎样的感触?郑板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半湾活水千江月……”3.三品:渔民们救起郑板桥后说了哪些话?渔民们告诉郑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还产一种大蚌,蚌中还有绿豆大的珍珠呢。4.四探:郑板桥听了渔民的话后有什么感触?郑板桥听了渔民的话,为渔民生活富足而感到高兴,有感而发创作出了下联:“一粒沉沙万斛珠”。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如诗如画的美景—触景生情写上联
富足祥和的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联创作对联的经过爱民如子赠渔民
才思敏捷成佳句提笔写联
刻碑留念题联赠渔民,渔民刻碑留纪念本文讲述了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的途中,触景生情,即兴创作对联的故事,反映了渔民热情、淳朴的品质以及他们丰衣足食、幸福快乐的生活景象,同时也突出了郑板桥才思敏捷和爱民如子的情怀。郑板桥吟诗送贼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古代咏茶对联】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
(郑板桥题焦山自然庵)
2.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题青城山天师洞联)【郑板桥借竹抒怀】郑板桥极为关心百姓疾苦,常因无法为民解难而愁。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中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充分表现了郑板桥以民为本,一心牵挂贫民的情怀。郑板桥的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湖光山色,让人沉醉;鱼虾菱藕、稻麦果蔬,令人垂涎;渔家生活富庶欢乐,令人神往。更让人叫绝的是郑板桥的对联,他把这一切表现得生动贴切、栩栩如生,让我们受到启示。请记住: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文;诗文也会因对生活的真实描写而生动感人。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怎样才能读出文中对联的韵律。(略)朗读。参考答案:详见本书第5页核心问题答案。1.读课文,思考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思考与交流。参考答案: “半湾”与“一粒”相对, “活水”与“沉沙”相对,“千江月”与“万斛珠”相对。2.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试着说一说上下联中哪些词语相对。参考答案:春联: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贺(寿)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挽联: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在生活当中,对联随处可见,如:春联、贺联、挽联等。请你搜集一些对联,整理后欣赏、积累。拓展与运用。参考答案:词语解释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这副对联是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所作。意思是长在墙上的芦苇扎根不深,随风摇摆,怎么能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其实中间是空的,又有什么可以自傲的呢?常用来讽刺那些基础不牢、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积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板桥
此联是清代郑板桥的书斋联,意思是文章去掉多余的词句,简明、精炼就如深秋的树;与众不同,富有新意,就像二月盛开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这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思是:大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才成就了自己的波澜壮阔;峭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没有过多的欲望,才会如此刚强。比喻人既要有容人之量,又要为人正直,不要有私欲,无私则无畏。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轻烟袅袅(niǎo liǎo)
万斛珠(dǒu hú)
狂风骤起(zhòu jù)
菱藕(líng lián)﹒﹒﹒﹒√√√√二、比一比,再组词。
碑(   ) 题(   )
啤(   )    提(   )
艘(  ) 疏(   )
搜(   ) 蔬(   )石碑啤酒题联提高一艘船疏忽搜查蔬菜三、读拼音,写词语。
shū cài tí zì

shí bēi hé bàng蔬 菜石 碑题 字河 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