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永嘉县瓯北镇中学 郑忠道
一、学习任务分析
《物质的酸碱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中的第6节内容,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酸碱性、酸碱性的测定。本节内容是前几节内容基础上介绍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只要求学生对物质的酸碱性建立初步的认识,是第五册《常见的物质及性质》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两类物质的一些性质。(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3)知道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二、学习者分析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接触它们,所以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学生能够举出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对它们的性质有一些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应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营造小组合作交流氛围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技能,学会观察与实验。(2)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知道一些典型的强酸和强碱并确定它们具有腐蚀性,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确定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3)学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怎样进行观察、怎样进行实验等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本质。(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学习科学的价值。(3)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培养安全实验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1、食醋、盐酸、硫酸、硝酸等样品,浓H2SO4和火柴梗,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样品。
2、实验的药品和仪器:试管、石蕊试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A溶液(白醋)、B溶液(白酒)、C溶液(肥皂水)、PH试纸,玻璃棒等,及生活中的物质用来测定PH值。
五、教学流程:
物质的酸碱性 酸性物质 浓硫酸腐蚀性 碱性物质 碱性物质去污能力
判断酸碱性, 石蕊的使用 酸碱性强弱 PH试纸使用 巩固深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开放性情景引题:老师这里有一条银项链和一条铁制的假项链,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分辨出来? 讨论 交流 为新知识的建构搭脚手架
出示:白醋、肥皂水、白酒问题:老师今天从家里带了三种物质,由于匆忙忘了贴标签,现在想请同学帮老师将它们分辨出来,不知道同学有没有什么方法? 闻气味,并描述、酸味-----纠正学生闻气味的方法 训练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讲: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是一种酸性物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
(二)探究新课(介绍一下溶液的含义与构成),你还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也是酸性的呢? 举例:桔子、葡萄、弥猴桃、苹果、橙、草莓等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出示:盐酸、硫酸、硝酸问题:这些酸性物质与同学举的例子的酸性物质有什么区别吗? 小结:强酸性物质,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有强有弱。
实验(实物投影):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火柴梗上,(提醒注意安全)用浓硝酸做实验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强酸具有强腐蚀性。 观察颜色变化,并描述:变黑,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培养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体验腐蚀性酸的厉害。
讲: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安全教育
出示: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弱碱性物质:小苏打、洗涤剂等问: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说明不同的碱性物质,碱性有强有弱;都具有一定的碱性 培养归纳能力
你还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也是碱性的呢? 举例:洗发水、肥皂、沐浴露等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实验:为什么碱性物质可以做洗涤剂呢?①用湿布擦沾有油污的瓷砖,容易擦干净吗?②倒一点烧碱溶液到沾有油污的瓷砖上。 共同得出: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做洗涤剂 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讲: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安全教育
创设疑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具有酸性或碱性呢? 学生讨论 培养质疑能力
创设疑问: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学校的花坛中的泥土显酸性还是碱性呢? 猜想、讨论 培养猜想能力,激发探究热情
实验:用石蕊试液判断酸碱性,(1)白醋、盐酸、橘子汁(2)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肥皂水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获得信息的能力
设疑: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肥皂水的碱性都一样强吗?如何测定? 讨论 培养猜想能力,激发探究热情
介绍PH试纸使用方法: 练习使用PH试纸 培养动手能力、规范实验操作方法。
PH值范围,意义如何呢? 通常在0~14之间。PH<7为酸性,PH数值越低酸性越强;PH>7为碱性,PH值越高,碱性越强;PH数值等于7的物质为中性。 培养阅读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原来不知道的知识? 归纳 培养归纳、表达能力并进行反思
巩固训练: 1、用PH试纸测定自己唾液的PH是多少?2、某物质的溶液用PH试纸测试显红色,若滴入石蕊试液,此时石蕊显 色。3、纯水、食盐水的PH= 7,呈 性。
作业布置:1、作业本P165 2、利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试下列物质的PH:醋、食盐水、自来水、洗洁精、汽水、牙膏、洗发液、茶水、桔子汁、酱油、味精。
七、教学反思
1、实验中,蓝色与紫色难以区别,要加以比较。
2、发PH试纸让学生回去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兴趣,效果好。
3、实验规范要强调。
附:媒体课件网址
土地盐碱化 http://www./tdyjh/index.htm ( http: / / www. / tdyjh / index.htm )
http:///gb/earth/environment/china/200205290041.html ( http: / / / gb / earth / environment / china / 200205290041.html )
酸雨的危害 http:///gb/earth/acidrain/index.html ( http: / / / gb / earth / acidrain / index.html )
八、板书设计:
§4—6 物质的酸碱性
石蕊试液
定性判断
酸性物质 中性物质 碱性物质
定量测定
PH试纸
情景引题
举例分析
实验强化
举例分析
创设疑问
实验演示
再次设疑
实验演示
实验证明
拓展练习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