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夜莺的歌声(2课时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夜莺的歌声(2课时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4 16:18:41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夜莺的羽色并不绚丽,但其鸣唱非常出众,音域极广。今
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夜莺的歌声。故事发生在什么时
间?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让我们一起到这个故事中看看吧!1.认识“聋、潘”等生字;会写“坝、掏”等生字。能够运用查词典等方法理解“凝神、寂静、婉转、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掏tāo蠢chǔn坝bà灶zào胳gē模mó毁huǐ岔chà耷 潘dāpān钉沉寂:①十分寂静。本课指战斗结束后的村庄非常安静,没有声音。②消息全无。一词
多义沉
寂沉寂的深夜,他还在工作。这位明星沉寂了多年,最近又复出了。耷拉:
轻蔑:下垂。本课指“小夜莺”的双腿垂在河岸边上。
造句:他耷拉着脑袋,也不说话,情绪有些低落。
轻视,不放在眼里。
造句:他对我轻蔑地一笑,好像是不相信我会比他做得好。呻吟:
婉转: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本课指敌人的惨叫声。
造句:她一下子跌坐在地上,捂着伤口呻吟起来。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本课指从孩子嘴里飞出的夜莺的歌声抑扬动听。
造句:远处传来了横笛的声音,婉转悠扬。垂头丧气:
不慌不忙: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本课形容树木被烧焦后弯着腰的样子。
造句:因为输了足球比赛,同学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
不慌张,不忙乱。
造句: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朝教室跑去,只有李明一人不慌不忙地走着。聚精会神:
兴致勃勃:形容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本课指游击队员集中精神盯着远方。
造句:课上,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兴趣很高的样子。
造句: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讨论周末去哪儿游玩。注视 凝视都有“特别注意地看”的意思。
“注视”的对象可以是人或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凝视”的对象是人或具体而静止的东西。
1.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
2.他久久地凝视着那张照片,陷入了沉思。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24自然段)歌声诱敌。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同时机智地应对敌人的盘问,将敌人引入密林。
第二部分(第25-34自然段)巧妙报敌情。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学鸟叫向游击队员巧妙报告敌情。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脱身歼敌。写“小夜莺”机智脱险,游击队员消灭了德国兵。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执行新任务。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河岸边吹奏婉转的歌声,又投入了新的战斗。“夜莺”指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文章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这是文章的线索。机智的“小夜莺”利用“夜莺的歌声”将进村的敌人吸引到河边,用“夜莺的歌声”使敌人放松警惕,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又用“夜莺的歌声”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协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这歌声歌唱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也歌唱出了“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文章用“夜莺的歌声”为标题。“夜莺”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标题?本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人的情报,最后协助游击队员消灭
了敌人的故事,充分展示了苏联少年儿童勇敢机智、面对强敌的时候不畏惧 的品质。1.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tāo chū dī bà ɡē bo mó hu
yú chǔn zào tái huǐ huài chà lù掏 出模 糊堤 坝胳 膊愚 蠢灶 台毁 坏岔 路2.形近字组词。
锋( ) 哨( )
峰( ) 消( )
削( ) 掏( )
梢( ) 陶( )锋利山峰口哨消逝削铅笔树梢掏钱陶罐3.多音字组词。
xiāo( )
xuē( )
mó( )
mú( )
dīng( )
dìng( )削模钉削铅笔剥削模型模样钉子钉扣子4.在括号中填写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
(2)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
(3)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 拟人双关··反问5.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
(  )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  )德国兵走到林中空地上的时候,突然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像回声一样回答了孩子。
(  )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
(  )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军官还没来得及抓住手枪,就滚到路边的尘埃里。2143课件43张PPT。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中受到熏陶感染。(重点)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黑色的碎瓦”“烧焦的树”写出了村庄环境惨不忍睹。“垂头丧气地弯着腰”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树木所遭受的破坏。此处环境描写,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拟人的修辞手法什么是拟人手法?
把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
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具有吸引力,借此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感情。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夜莺”指的是小男孩,“夜莺的歌声”点明题目。歌声“停了一会儿”是因为小男孩发现了敌人;“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小夜莺”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表明了“小夜莺”的机警。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小夜莺”之所以既学夜莺叫又学杜鹃叫,是因为一方面用只是学学鸟叫的方式消除敌人的疑虑,另一方面为下文用鸟叫声传递情报做铺垫。“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的话一语双关,“麻雀、乌鸦、猫头鹰”表面上指鸟,实际上指敌人。这样既巧妙地回答了敌人的盘问,又达到了辱骂敌人的效果。此处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及对敌人的仇恨。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野兽”表面上指兽类,实际上暗指敌人。“小夜莺”一语双关的话旨在戏弄、谩骂敌人,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及对敌人的憎恨。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两人并排着走。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小夜莺”一路上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是为了后面用学鸟叫的方式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至于引起敌人的怀疑;同时甩胳膊打路旁的树枝、拾球果、踢球果等动作是在麻痹敌人,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个顽皮的孩子,放松警惕。这里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了“小夜莺”的勇敢与机智。“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此处为语言描写。“小夜莺”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军官觉得从孩子嘴里什么也问不出来,就不再问了。通过前面的盘问,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皮的孩子,因此就“不再问了”。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军官还没来得及抓往手枪,就滚到路边的尘埃里。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因为本文主要表现“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所体现的机智勇敢的形象,如果详细写战斗过程,就偏离了这一主题,所以对此写得简略。补写:
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员们见到“小夜莺”会怎么夸他?补写一个小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战斗结束了,游击队员们都对“小夜莺”赞不绝口。那个满脸胡子的汉子拍着小夜莺的肩膀,说:“小夜莺,干得不错!”斯切潘叔叔则向小夜莺竖起大拇指,说:“咱们的小夜莺,真称得上小英雄了!”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相同,都写了战斗结束后村庄的悲惨景象和“小夜莺”在村口放哨,以夜莺的歌声吸引敌人。这样写形成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突出如果再遇到敌人,“小夜莺”一样会出色地完成诱敌上钩、将敌人引入游击队埋伏圈的任务。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夜莺”指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文章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这是文章的线索。机智的“小夜莺”利用“夜莺的歌声”将进村的敌人吸引到河边,用“夜莺的歌声”使敌人放松警惕,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又用“夜莺的歌声”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协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这歌声歌唱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也歌唱出了“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文章用“夜莺的歌声”为标题。“夜莺”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标题?1.一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打击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串珠问题:2.二思: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为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课文写了四部分内容,分别可以加上这样的小标题:(1)诱敌上钩;(2)巧传情报;(3)脱身歼敌;(4)执行新任务。3.三探:“小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
“小夜莺”先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以颇具童味、虚实相间的回答加上一系列顽皮的动作,赢得敌人的信任,最后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传送情报。4.四品:课文主要通过哪些描写,刻画了“小夜莺”怎样的形象?课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如“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盘问,故意说天真幼稚的话;在敌人面前,故意让敌人知道自己会学鸟叫;为敌人带路途中,故意做顽皮不懂事的动作。凡此种种,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形象。诱敌上钩 巧传情报 脱身歼敌 新的任务
回答天真 引敌入林 成功脱身 地点依旧
动作顽皮 传递情报 歌声依旧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本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小英雄于连
五百多年前,布鲁塞尔市民打败了残暴的国王。一天,人们聚集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
不到十岁的于连吃过晚饭,连蹦带跳地往中心广场跑去。当他经过一座院子时,忽然闻到一股火药
味,他发现院子里有火星在闪耀。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咝咝地燃烧着。他想:这一定是敌人想要炸毁这座城市。怎么办?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找根长棒,没有;找水,也没有;喊人,显然来不及了。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保住了这座城市和全城的人。
为了表彰于连,人们在离广场不远的街口,为他塑造了一座栩栩如生的铜像。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看到铜像上喷出的那股清泉飘洒在美丽的布鲁塞尔。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淮村兵后》戴复古)【关于慈禧的对联】1.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2.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3.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点拨:读夜莺的话要读出夜莺的童声稚气、天真活泼,从而体现出夜莺的机智。读军官的话要读出狡诈、阴冷,读出诱骗、恐吓。参考答案: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村庄附近的树林里。文中有“小夜莺”、德国兵、苏联游击队员。参考答案:“夜莺”指的是一个苏联的小男孩。因为他利用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员报信,所以大家称他为“夜莺”。参考答案:故事:见“串珠问题 1”参考答案。结果:游击队员歼灭了敌人。参考答案:这样写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对后来故事的猜想可以是小男孩继续利用学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员报信,歼灭了一伙又一伙敌人。参考答案:他们的相同点都是机智勇敢,有一颗爱国心。不同的是雨来是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显现出热爱祖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特点,凭着水性好保住了生命;小夜莺则是用惟妙惟肖的夜莺的歌声和顽皮达到传递情报的目的,表现出热爱祖国、镇定自若、机智勇敢的品质。参考答案: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凝神:精神高度集中。寂静:没有声音,很静。婉转:形容声音曲折、优美、动听。一、读拼音,写词语。
chà dào  dā  lɑ 
gē  bo dī  bà 
huǐ miè   yú chǔn岔 道耷 拉胳 膊堤 坝毁 灭愚 蠢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ó mú     
模样( )   模仿( )
模型( ) 模具( )﹒múmó﹒﹒﹒múmó三、选词填空。
寂静 沉寂 安静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2.枪声打破了林中的(   )。
3.请小声点,病人需要(   )。沉寂寂静安静四、选择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环境描写 E.外貌描写
1.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孩子说。( )
3.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
4.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 )
5.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EA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