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1 我与地坛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1 我与地坛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4 16: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我与地坛 有一位正值人生黄金时期的青年,在21岁生日那天突然残废了双腿,丧失了行走能力,面对巨大的打击,他的精神几乎崩溃。这时候,有一个地点抚平了他心灵的创伤,启迪了他对生命的感悟;有一个人给了他继续生存的勇气,给了他奋发向上的力量。最终,这位只有初中文凭的青年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他就是——史铁生。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用心揣摩,把握文章脉络。
2.阅读典型段落,探究景物描写对于主题表达的作用。
3.珍爱生命,感恩母爱。史铁生 史铁生,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72年双腿瘫痪,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合欢树》等。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地 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指①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②风、流水、冰川等破坏地球表面,使隆起的部分逐渐变平。③侵蚀。1.沧桑( ):
2.剥蚀( ):
3.坍圮( ):
4.亘( )古不变:“沧海桑田”, 世事变化很大。倒塌,毁坏。自古以来一直都没变化。注字音,释词语cānɡ sānɡbō shítān pǐɡèn 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②(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5.捋( ):
6.恍惚( ):
7.恪( )守:
8.熨( )帖: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严格遵守。舒服,舒适。lǚhuǎnɡ hūkèyù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考:课文两部分的记叙对象有什么不同?请迅速找出一句能把“我”和二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提示】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
第二部分写“我”和母亲。
能把“我”“地坛”“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在第二部分第一段“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第一部分
思考:
1.地坛是个怎样的地方?
2.作者为什么去地坛?
3.作者去地坛做什么?
4.作者对地坛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1.结合课文前三段,说说地坛是怎样一个地方?曾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明清帝王祭地的地方,屋檐有浮夸的琉璃,门壁是炫耀的朱红,到处是高墙和玉砌雕栏。
现在:是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如同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2.既然是一处废弃荒芜被人遗忘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去?离得很近,能摇着轮椅过去。
残废了双腿,心情不好,渴望逃避到另一个世界。
“我”和地坛的相似点:
如果把地坛看作一个人的话,“我”和地坛可以理解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关系,“我”和地坛都是荒芜的。
3.作者去地坛做什么?看景物 想问题看到哪些景物,把文中景物描写的段落划出来。这些景物给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启示?
第一处景物描写: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散落了玉砌雕栏
老柏树愈见苍幽
野草荒藤茂盛得自在坦荡
太阳循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生命启示:
即使残废了双腿,也应该勇敢地活下去。地坛磨灭了昔日的繁华}却显出生命本真的模样
}第二处景物描写: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说明它是多么快乐、悠闲、自在。“急行”,说明它充满活力,充满信心,有目标。
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升空”。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生活轨迹。
蝉蜕:也许是觉得自己和这蝉蜕一样空空如也,也许是新生的获得也定像蝉一样经历蜕壳的煎熬吧。
露水:没有生命的一滴小小的露水竟也能摔开万道金光,那么人呢?也应该是即将面临死亡也要精彩度过,而不是消极等死。
第二处景物描写:
小昆虫,草木展现了一个鲜活灵动的世界,许多卑微的小生命自得其乐。
生命启示:
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悦,虽然残疾,也有自己的人生。出生,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1)像石门中的落日那样活着,即使即将下沉也要使生命最后的光辉依然绚烂夺目。
(2)像雨燕那样活着,勇敢迎接生命的挑战。
(3)像孩子们那样快乐地活着,在冬雪覆盖看不到一点生机的时刻,用脚印来讲述生命的触角在不断延伸。
(4)像苍黑的古柏一样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坦荡自如。
地坛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可它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是谁也不能改变的。它形体可变,可活力永存,它像一位智者,不动声色地启示作者从颓废中振作起来。第三处景物描写:
地坛的形体被破坏,但生命本身的力量却在每一个细微处体现出来。
生命启示:
环境改变了,外界条件改变了,但生命的内在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要坚强地活下去,去体味人生的种种。 1、该不该去死?
2、为什么要生?
3、怎样活?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
作者开始长时间地思考:1.不应该去死。2.出生不是可以辩论的问题。3.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衬托作者心境。
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的感悟密切相关,给了作者生命的启示。4.作者对地坛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提示】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依赖地坛,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恋地坛。
这是因为在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悟,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地坛不动声色地挽救了作者。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1.“我”的母亲是一位 的“母亲”?
2.“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是怎样的难题呢?(找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3.品味“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母亲的脚印”一句的含义?
4.思考“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忧送找我对母亲的思念与痛悔站在原地自我安慰
暗自祷告四处张望 她是一位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具有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的,活得最苦的母亲。 2.“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是怎样的难题呢?(找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儿子残疾,又沉默寡言,独自上地坛,情绪变化无常,使本已痛苦的母亲更增了悲伤和恐惧,却又不知道为儿子做些什么。3.品味“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母亲的脚印”一句的含义?
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与关爱。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 “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也早与“我”融为一体。4.思考“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1)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2)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地坛 母亲荒芜但并不衰败坚忍、毫不张扬生命感悟
看透了生死生存启发
理解了生命生命的两个支点走出困境 重塑自我自然
精神家园精神支柱
亲情 作者从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景象中感悟到:要珍爱生命,要体味人生。从母亲的一生中领悟到:要有坚忍的意志,要理解他人。
残疾人的母亲,她们比平常的母亲更为痛苦,更为不易,她们注定是没有回报的,她们承担的是一辈子的苦役,所以她们的爱更加无私,更为崇高,因而也更具有人格美、人性美,是人间爱的极致、美的极致。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 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