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门别类建新家》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硬盘分区,会对分区重命名。(2)学会创建文件夹,了解文件夹的层级以及包含关系。(3)会对文件夹进行重命名,并做有意义的命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2)利用“知识迁移”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生活及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世界也有自己的规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利用分类思想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学习者分析学习对象:四年级学生。?? 已有知识:学生已经了解文件的基本组成及命名规则,会识别各种类型的文件。?? 学校上派学区中心学校课题《分门别类建新家》教师方吉领学科及版本信息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章节第一单元第二课学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 2? 已有技能:经过之前第一节课有关文件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选定文件,如何正确的打开、关闭文件和重命名文件的方法。?? 学习差异: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年龄心理特点,设置不同梯度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明确为使文件分类整理而创建文件夹。因此,本节课教学也是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规范的一节课。同时,由于本课中知识偏于概念化,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不要浮于表面的了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世界也有自己的规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一)教学重点:(1)了解硬盘分区,会对分区重命名。(2)学会创建文件夹以及对文件夹进行重命名。(3)理解文件夹之间的层级以及包含关系。(二)教学难点:(1)根据需求,能在适当的位置创建文件夹,并做有意义的命名。(2)理解文件夹之间的层级以及包含关系。五、教学设计 3? 教学环节 及时间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一、新课导入0?'00''-1?'24''?通过对凌乱卧室的收拾整理,导 入本课教学内容,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信息 管理习惯。1、投影展示凌乱 的卧室情景,让学生思考:看到此场景,你会做什么?学生讨论。2、学生汇报3、教师总结:应该用收纳箱将凌乱的物品分类收拾起来。4、学生上台演示。5、教师:很好,平时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收拾整理。6、教师投影展示凌乱的文件,提问:该如何将这些文件收拾呢?7、教师总结,导入新课。1、学生观看屏幕,思考交流讨论。2、学生汇报。3、学生上台演示 将凌乱的物品分成三类帽子、衣服 和玩具分别放在三个收纳箱里。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遮屏与无限复制功能,引起注意。遮屏功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神秘感,引发其思考,无限复制功能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践中触发对物品二、规划硬盘分区1?'25''-21?'50''? 通过用房间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了解分区的重要性,感受整理文件的重要性和各个分区名称修改1、教师:同学们, 我们的电脑其实就像一套房子一样,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文件都凌乱地放在一起,而应该讲电脑的硬盘分成不同的房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区。现在我们来学习规划硬盘分区。2、电脑根据我们 使用习惯的不 1、学生观看,理 解硬盘各个分区的情况,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拖动与克隆功能,轻松实现。在白板上轻松移动数字即可实现,产生直觉,感觉很便利。4? 同,通常将硬盘分为四个区,分别是C盘、D盘、E盘和F盘。硬盘第一个分区是系统分区,一般不在此盘里存放个人文件或文件夹。3、提问:我们能 不能把所有的文件都存在一个分区里呢?4、同学们,每个 分区的名称都一样,你们能分清那个分区是主要存储什么文件的吗?他们各自的用途是什么?5、教师演示修改 硬盘分区名称。2、学生思考,交 流讨论,并汇报。 3、学生上台演示给硬盘分区修改名称。三、认识文件夹?21?'51''-33?'05''? 通过变魔术让学生理解文件夹的作用,并培养学生分类存储的良好习惯。师:同学们打开D盘你们有什么发现?师:你认识它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师:(1)黄色图标(2)文件夹是文件的家,用来存放文件和资料的便于我们分类整理。师:同学们对文件夹有了初步的了解 1、学生观察,思 考回答。导入媒体功能,充分利用现成资源,高效提高课堂效率。移动操作,及时生成,逐步呈现。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排列问题方面的理解与掌握特地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并考虑到趣味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认识,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变个魔术师:做游戏引出子文件夹师:同学们原来一个文件夹里还可以建立多个子文件夹,这样细分方便我们更快的找到我们需要的文件。 四、改写与省略??33? '06''-38?'00''?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与感受成功,在学习中充分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运用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移动操作,及时生成,逐步呈现。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排列问题方面的理解与掌握特地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并考虑到趣味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插入与拖动功能逐步呈现加强注意。可以快捷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录下简单回顾知识的过程。五、布置作业??38? '01''-38?'30''?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