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北师大版5回家路上课件(26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北师大版5回家路上课件(26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2-15 05:49:53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回家路上(建议一课时完成)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BS 二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探索新知2~5的乘法口诀课堂小结当堂检测4 × 4 16 只答:船上一共有16只小猫。1.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五六三十 四六二十四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四九三十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3×7=21 7×3=215×6=30 6×5=304×6=24 6×4=242×6=12 6×2=122×7=14 7×2=144×9=36 9×4=362.在 里填上“ >” “<”或“=”。
4×5 5×4
2×7 7+2
6×2 3×5
9×3 5×5
4×6 3×8
6+6+6 2×9
13-5 4×2
3×3 3+3=><>===>3.把得数相同的鱼用线穿起来。4.找规律,填一填。
(1)36,32,(  ),24,(  ),(  ),12,(  ),(  )。
(2)5,(  ),15,20,(  ),(  ),35,(  )。
(3)15,18,(  ),24,(  ),30。282016841025304021275.画一画,填一填。1216202428202530354045121518212427归纳总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提取信息,找到相关的两个条件判断用什么方法列式。1. 看图回答问题。(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买7瓶矿泉水需要多少元?
(3)算式5×3=15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略。略。略。(4)请你再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2×7=14(元)或7×2=14(元)
答:买7 瓶矿泉水需要14 元?2. 填一填。6810121416182022912151821242730333. 填一填。 4 × 6 24 个或6×4=24(个) 3 × 7 21 个或7×3=21(个)4. 3×5 =15(米)
或 5×3 =15(米)
答:这座楼高大约15 米?2 ×7 =14(人)
或7 ×2 =14(人)
答:7 辆索道车一共可以坐14 人?6.根据下面的积,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
12
(  )×(  )=12
(  )×(  )=12
24
(  )×(  )=24
(  )×(  )=24辨析:运用同一积想不同的口诀不熟练。3 42 64 63 8(1)看图列式,巩固2~5的乘法口诀
(2)提取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7.看图填一填。
(1)一共有多少支?
= (  )
(2)一共有多少根?
= (  )4 × 5 20 支 或5×4=20(支)4 × 6 24 根 或6×4=24(根)(3)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 (  )
(4)一共有多少把 ?

= (  )3 × 7 21 个 或7×3=21(个)2 × 6 12 把 或6×2=12(把)8.超市购物。

(1)妈妈买了6双袜子,一共花了多少钱?4×6=24(元)或6×4=24(元)
答:一共花了24元。(2)李阿姨买了5双手套,一共花了多少钱?
(3)东东买7本练习本,带40元够吗?5×6=30(元)或6×5=30(元)
答:一共花了30元。7×5=35(元)或5×7=35(元) 35<40 
答:够。(4)聪聪买2个面包,付给售货员20元,找回多少钱?
(5)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2×6=12(元)或6×2=12(元) 20-12=8(元)
答:找回8元。略9.文文和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一共要花多少钱买门票?6×2=12(元)或2×6=12(元) 
12+3=15(元)
答:一共要花15元。 Thank you! 回家路上
教学内容:
回家路上。(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们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
·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
师: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回家路上”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朵花?2×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4=16(只)
……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4=16(只)。
2.说一说: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道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道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弄懂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画面信息提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综合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条件省略。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