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鹿柴(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鹿柴(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5 07:51:17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鹿柴”的“柴”读zhài,通“寨”。“鹿柴”是一个地名。诗人以此为题,为我们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的幽静景色,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人与景的和谐、安详之情。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王维 (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jié)。王维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工书画,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要作品:《鸟鸣涧》《从军行》《九月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在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的南面,有一个地方,名叫辋川。王维自从得到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这里的别业后,一住就是几十年,流连山水,寄情于山水。他和裴迪各写了二十首绝句,歌咏辋川的景物。王维把这些绝句,命名为《辋川集》,《鹿柴》就是其中的一首。鹿“广”的点画正,横画长,长撇伸展到位。lù返“反”捺变点,“辶”捺要平。fǎn复“日”略扁,下部撇的斜度基本一致。fù照上部左右宜紧凑,不宜过大,下部四点排列
均匀。zhào复习 青苔fùtái空空山:
但:
闻:
语:
景:
深林:
复:空阔的山林。
只,仅仅。
听见。
说话。
通“影”。
山林深处。
又。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点击
听朗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空旷的山林。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说话。但:只,仅仅。闻:听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余光又洒落在青苔上。返景:夕阳西照的反光。景,“影”,日光之影。深林:山林的深处。复:又。照:照射。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1.拼一拼,书写规范字。
fǎn jǐng rù shēn lín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2.比一比,组词语。
鹿(   ) 返(   )
漉(   )   这(   )  
复(   ) 照(   )
夏(   )   招(   )  小鹿湿漉漉返回这些复习夏天光照招呼3.选择恰当的读音。
A.zhài   B. chái
(1)火柴(   ) 鹿柴(   )  砍柴(   )
A.kōng   B.kòng
(2)空地(   ) 空间(   ) 填空(   )......BABBAB4.下面的诗歌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 余光洒落在青苔上。B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说话。课件27张PPT。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古诗所描绘的山林空旷幽远的意境。(重点)
2.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难点)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哪里的景色?它有什么特点?
串珠问题:
1.一读:这首诗前两句写什么?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二思:诗中后两句写什么?诗人又是如何描写的?
3.三品: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联系?
4.四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静。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个字,将“空”具体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可能无人,但不可能没有声音。“但闻”二字将其他的声音排除在外,只听见偶尔传来的“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人语响”之后,山林更显得寂静。诗人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和清冷。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幽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积累:
把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补充完整。
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
随意春芳歇,____________。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莲动下渔舟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描绘了哪里的景色?它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景色,山林幽静、空旷,景色美丽。核心问题:1.一读:这首诗前两句写什么?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串珠问题:这首诗前两句写“声”,即写了空山里见不到人影,却传来说话的声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用有声反衬无声山林的寂静、空旷。2.二思:诗中后两句写什么?诗人又是如何描写的? 这首诗后两句写“色”,即写了一抹余晖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青苔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运用了转瞬即逝的“返景”之光反衬深林的幽暗,把空旷的山谷、幽暗的深林描写得活灵活现。3.三品: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联系? 前两句是以有声来反衬寂静,后两句则以光亮反衬幽暗,二者都是为了突出山里的幽静。4.四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人与景的和谐、安详之情。山林空旷——空山不见人
人生回荡——但闻人语响山林幽暗
人心宁静鹿 柴   光影返照
(幽暗)夕阳柔美——返景入深林
景色迷人——复照青苔上人声入林
(寂静)本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人与景的和谐、安详。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府》)【王维对对联】王维进京赶考,傍晚途经荒野,遇一小茅屋,只好敲门请求留宿。一姑娘开门说:“若能对出下联,就可以留宿,否则,恕不接待。”姑娘的上联是: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上联的字均是宝盖头,王维想不出,只好赶路,后来,他突然想到下联: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无声的寂静、无光的幽暗,一般人们都极易察觉;而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对声音及色彩的敏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有的幽静世界。而这种敏感,又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密不可分。同学们,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和留心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背诵这首诗。点拨: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中写出了山林的幽静、空旷之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安详。背诵时,要反复诵读,然后抓住“声”“色”这两条线索,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讨论交流。点拨:“但闻人语响”中的“但”是“只,仅仅”
的意思。
“复照青苔上”中的“复”的意思不是“复习”,而是“又”。这句话的意思是“又照在青苔上面”。
“空山不见人”是直接写空山的寂静的,“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
“深林”的意思不是“森林”是“山林深处”。一、读拼音,写词语。
méi huā lù fǎn huí

fù xí zhào míng

梅 花 鹿返 回复 习照 明二、根据语境写同音字。
1.他往fǎn(  )跑了四次,终于fǎn(  )败为胜。
2.伯fù(  )为了丰fù(  )我的课余生活,特意教我编fù(  )杂的中国结。
3.他在这篇wén(  )章里仔细地描写了自己在台湾的见wén(  )。返反父富复文闻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kōng B.kòng
目空一切(   )   空出座位(   )
空白图纸(   )   空跑一场(   )
晴朗的夏夜,我喜欢躺在屋后的空(   )地上仰望星空(   )。......ABBA BA四、请选择恰当的字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复 鹿 反 返 照
指(   )为马   (   )老还童
(   )璞归真 (   )复无常
(   )本宣科 周而(   )始鹿返返反照复五、先用“静”字组三个词,再选词填空。
(    ) (    ) (    )
1.(    )的湖面像镜子一样。
2.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字,教室里十分(    )。
3.(    )的山谷里鲜花盛开。安静平静寂静平静安静寂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