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 学会记事第一,明记叙要素。如何记事才能让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事情的经过详细起因和结果简略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本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经典回顾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事件地点人物散步的时间:?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第6自然段详写??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主旨 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第二,传真情实感。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4 .母亲的临终嘱托。 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2 .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
儿子,不 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亲身经历,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经典回顾三、还要学会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经典回顾《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下边这件事写得既简单又干巴,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请你帮忙“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尝试一下思路点拨:第一:增加细节。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 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第二:融入感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思路点拨:范文示例难忘那一次摔跤
好好的天说变就变,正是放学的时候却下起了小雨,还好早上出门时妈妈让我带了一把伞。因为雨不大,我把伞拿在手里懒得打开,就和几个好朋友有说有笑地走回家,说到高兴时禁不住嘻嘻哈哈你追我赶起来……突然我脚下一滑,“啪”的一声摔在地上,【交代摔跤的时间、地点及事情的起因。 】立刻感到右手和膝盖火辣辣的疼,耳边听到他们在哈哈大笑。 【描写摔跤的具体情景。 】他们看到我龇牙咧嘴的样子就把我拉起来,我低头一看,原来我右脚正好踩在湿滑的石块上,再一看右手掌出血了,校服的裤腿也磕破了。我再也笑不起来,狼狈地回到家。 【细节描写,写出了摔跤后的感受。】 妈妈看到我,问我怎么了,我低着头不说话,伸出右手。妈妈拿起我的手,立刻大叫起来:“这是怎么了?怎么出血了?”爷爷奶奶闻声从里屋出来:“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我抬头看见他们脸上写满了“着急”。我小声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们。妈妈正在唠叨我“不好好走路”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他赶紧拿起我的手看了一眼,快步走到摩托车旁,一下子骑到摩托车上,说:“赶快到医院去!” 【写长辈的关怀,融入情感。】 ……意见客 经过“添枝加叶”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得很清楚。与原文相比,一是添加了细节,如摔跤的原因、摔跤的惨状、长辈的反应等。二是融入了情感,如长辈们的语言和行动都包含着疼爱和着急。怎样写好一件事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童年趣事、家庭琐事、校园故事、游戏活动、社会见闻、难忘往事、交往故事、赛场故事、游览故事、成长故事、亲情故事、爱好故事、发明故事、历险故事等。这些故事大多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成一篇佳作呢?学 会 叙 事 开头: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
动作
神情
中间:做事的过程要具体 心理
语言
结尾:点出中心(快乐、难过、后悔……)
按 照 顺 序
一篇好的记事作文必须:紧扣题眼
突出中心
完整叙事
环境渲染
生动描写
详略得当
紧扣题眼 审题时理解关键词语,是写事作文的难点。
如本文可填入“有趣”、“难忘”、“有意义”等词汇,对于半命题作文,这往往就是题眼。突出中心 根据题目,选定了某件事后,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趣味点,意义或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本文记事内容已经确定,但其中的意义却还可以挖掘。完整叙事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以及事件的过程等。环境渲染 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生动描写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节描写要领:抓住特征绘肖像
锤炼动词绘造型
吻合个性绘语言
烘托渲染绘环境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细节描写示例(一)例:那天,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顿。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细节描写示例(二)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把握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示例(三) 今天,我刚到学校就看见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我感到很害怕,心里像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我连忙走进教室,不一会,王老师也进来了。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我很担心会有什么事发生,其他同学也一样。我们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细节描写综合示例(一) 今天,我来到学校,一眼看见了王老师,他正站在教室的门口。我心中惊呼着,快步溜进教室,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错。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神色不宁,似乎在等待着一件极不幸的事情爆发。
一会儿,语文早读开始了。李晓在前面领读,我偷偷瞥了王老师一眼,只见王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他一走过去,全班同学一下全回过头去,口里虽然仍旧在读语文,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心里像绷紧了的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王老师的一举一动上。过了好一会,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 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王老师走到前面来了,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急忙用书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我又悄悄地把书本放低一点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知怎样是好。扩写: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细节描写综合示例(二)添加“语言描写”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动作描写”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肖像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情境描写”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点评: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细节描写综合示例(三)修改稿: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修改稿二: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小 结 充实、细致的描写可以使文章:
从枯燥走向生动;
从模糊走向真实;
从平淡走向深刻。 作文训练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注意:叙述完整清楚、条理清晰、具体生动。字数:不少于600字写作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的题目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水平,针对这次作文,我们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注意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例文:
那一次,我真感动
公交车是社会的一个小窗口,人们匆匆在此相聚,转眼又各奔东西,一切都平平常常。但有一件小事我却久久难以忘怀。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个晌午,正值下班高峰,路上行人、车辆如织。坐在公交车上,耳中充斥着人们的嘈杂声,闻着有点馊的汗水味,我不由地抱怨着:“人也真够多的,挤得像沙丁鱼。” 到了一个站点,车门刚一打开,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妈妈被人们挤进车厢,踉跄着站到了我和另一个男孩的座位旁边。我本想站起来让座,可又想到站着的难受滋味,于是就把脸扭向窗外。而坐在我旁边的那个男孩,却在这时碰了碰我,微笑着对我说:“往里面挪一下,好吗?”我不满地瞥了他一眼,心想:“你又不起来让出座位,你想干吗?” 那位年轻妈妈抱着胖乎乎的小孩,不方便抓车厢顶上的拉环,费力地稳住身子。就在我犹豫之际,身边的男孩突然伸出瘦瘦的双手,向那女人说:“阿姨,我帮您抱孩子吧!”我在心里暗笑:“真虚伪,把座位让出来不就得了?”那位年轻妈妈笑了笑,没说什么。男孩有点尴尬地收回了手。真是自讨没趣。 一会儿,男孩再次伸出了双手,说:“阿姨,我帮您抱孩子吧!”那年轻妈妈又冲他笑了笑,说:“不用。”又过了一会儿,男孩终于扶着椅背站起身来,说:“来,阿姨。您坐这儿吧。”“不用了,不用了。”“没关系的,坐这吧。”说着,男孩硬是把抱小孩的年轻妈妈让到座位上,然后用手指轻刮了一下孩子的鼻尖,冲着孩子做了一个鬼脸,孩子乐得咯咯笑。 我松了一口气,心不再纠结,虽然坐着,但裤子贴到了腿上,很不舒服,第一次体会到坐着比站着的滋味还难受。终于到站了,我站起来走到男孩身后,准备逃离这个刺到我良心的地方。忽然,公交车猛地一颠簸,我没站稳,身子仄斜,一脚踩在那男孩的脚上。我连忙向他道歉,可他竟没反应,有点茫然地看着我。我暗自纳闷:“这人真怪!”
车停稳了,人们蜂拥而下,男孩缓缓地挪向车门。我忍不住又看了他一眼,突然发现他的一条腿直直地朝前挪动着,还发出了轻微的金属响声。我愣了:“他,他,原来是装着假肢的残疾人啊!” 下车后,我目送男孩远去,脸上觉得热辣辣的,心里涌起的却是一股暖暖的感动。点评:
这篇文章以倒叙手法开头,接下来按时间顺序回忆了那一次让“我”感动的人和事,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男孩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主题。运用心理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展现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欲扬先抑的手法更突出了残疾男孩心灵的美好。范文示例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那一次演讲,我真的很棒。它让我勇于挑战自我,昂首挺胸走向远方。 【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
在七年级开学没多久,学校举行了一场和“理想”有关的演讲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日子在找材料、背稿子、排练中紧张地度过。在稍闲的时间里,我便会忍不住地想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台上应该做什么样的手势呀,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呀,微笑时该露几颗牙齿呀……总之,我惶恐而兴奋,惴惴不安又满怀期待。 【交代演讲前的准备。 】
在我惶恐而又兴奋的等待中,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令人憋闷的空气中满是紧张的气氛,我觉得似乎要窒息了。我想象着自己面对千万双眼睛注视的场景,自己给自己鼓气加油。当轮到我上场时,我顺利地完成了排练多遍的程序化动作。接下来却有些紧张,感到声音似乎有些发抖。我赶忙在心里安慰自己:一定要镇静,刚开始有一点儿紧张,这是正常的。 【写演讲前的紧张。 】 我挺直了脊梁,用手潇洒的捋了一下额前的刘海儿,声音变得激昂有力,目光自然地逡巡全场,我以一个演讲家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演讲,激情飞扬,把自己的理想畅谈得淋漓尽致。和我设想的一样,当我最后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束我的演讲时,下面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交代演讲的具体过程。重点写演讲前的有关内容,对于具体的演讲内容,并没有交代,详略得当。 】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演讲结束后不久,我所在的学校搞征文活动,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的演讲稿。为了这篇稿子,我倾注了太多太多——每天一下课就直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籍中查找资料;回到家依旧不放弃分分秒秒,苦思冥想反复修改,甚至到深夜。我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呢?于是,我将稿子毅然投了出去,没想到居然发表了!当自己捧着印有自己名字和心心血的报纸时,我由衷地笑了,深深地体会到: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设。【交代演讲之后的延续,稿子发表了。】
感谢那一次演讲,是它让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它锻炼了我的勇气,让我积累实践的经验,也让我为以后的每个目标去奋斗。
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结尾点题,既是感悟,又是收束,照应前文,结构完整。】 这篇文章用细腻的文笔对一次演讲的始末进行了全面刻画,让读者感同身受。演讲前、演讲中、演讲后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写演讲中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巧设波澜,让文章跌宕起伏。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手法,增添了文章的魅力。意见客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写作提示 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要围绕家庭展开。可以从正面去写家庭的影响,也可以从反面入手反思生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如果你平时感受较多,的是家庭温暖,那么就可以写亲情;如果你在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么就可以写家是成长的摇篮;如果你的父母外出打工,你是留守一族,那么就可以写渴望家人团聚……无论写哪一种,都应本着说真话、诉真情的原则,写自己熟悉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2.本文题材广泛,学生熟悉生活,选材不难,难就难在选择个性的材料,再好的东西大家都用,也会让阅卷老师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在选材上一定要既符合文章的主旨,又要尽量做到不与他人雷同,体现写作选材的个性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学会剪裁。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并不是直接就能运用到写作中,还要进行剪裁,剪取生活中的亮点,截取富于表达活力的生活画面来表情达意,这样处理的素材就会新颖、典型、有代表性,能够产生更为神奇的效果。范文示例我们是一家人
我升入七年级后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开篇点题,紧扣题目,总领全文。】
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所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每天只花一份,就不会挨饿了。 【写“我”与母亲的矛盾激化,为下文感悟“一家人”做铺垫。】
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我还和姓毛的女生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食物,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了那种自由的快乐。 【写自己的满足和快乐,继续为感悟蓄势。】
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家人本来聚在饭桌旁有说有笑,一看到我进来就缄口不语了,三天,我身无分文了。我想问那女生借,但她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是冷冷地看着我。 【向母亲求助,结果“碰壁”。】
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了假,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 【描写了自己的惨状,继续为下文感悟“家”的温馨做铺垫。】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之前的坚持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块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准确而贴切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对“我”自我选择及独立人格的尊重。】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的那句话:“我们是一家人。”真叫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说明感悟,同时再次点题,呼应开头。】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度晚餐,与家人同心同德,就如同沐浴在阳光下,温馨而又幸福。家和家人永远都是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表达感悟,卒章显志。 】意见客 本文叙述自己误解了独立的意义,硬要和父母分家另过,结果很快陷入困境,最后在母亲的体贴关怀下,“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幼稚,懂得了“家和家人永远都是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这个道理。文章叙事完整,条理清晰,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过程一波三折,是一篇不错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