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庄子〉故事两则》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下
导入新知
有一个人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变成蝴蝶的他觉得做一只蝴蝶很惬意,很欢快,完全忘了自己是谁。不过梦终究是要醒的,等他醒来的时候,竟然不知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一个梦让他进入到了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个人就是庄子。今天,我们要学习与他相关的另外两篇短文,一起来感受一下庄子的智慧。
听读感知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听读感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听读感知
1、读准下面蓝色字体的读音。
鹓雏(yuān chú) 醴(lǐ)泉
鸱(chī)鸟 濠(háo)梁
鯈(tiáo)鱼 吓我邪(yé)
夫鹓雏发于南海(fú)
听读感知
点拨:他听信别人的谗言,怕庄来夺了他梁国的相位。
1 第一节故事中,惠子为什么要搜捕庄子?
2 第二节故事中庄子和惠子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起的争执?
点拨:两个人是围绕庄子是不是真的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这么一个问题起了争执,并引出了一番讨论。
走近作者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作品介绍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他的作品被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疏通文意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做宰相
看望
有人
都城
它的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疏通文意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发语词
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从
休息
竹子的果实
抬头
表顺接
用、拿
通”耶”,句末语气词。
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怎么
疏通文意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本来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安全肯定
追溯
事物最初的样子
已经
一词多义
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威胁)
于:鹓雏发于南海(从)
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
古今异义
非梧桐不止(止:古义:栖息,今:停止)
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在这里;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邪:通“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课文精读
在这个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庄子讲这个故事,是要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1、庄子为什么要讲鹓雏的故事呢?
课文精读
点拨:本文的构思非常巧妙,故事的发展出人意料。对于惠子来说,自己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自己,这本该是令人欣喜的事,可惠子却听人谗言,对庄子趣了疑心,并全城搜捕,这就使全文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了。而庄子对此却泰然处之,他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的惠子,庄子没有破口大骂,而是以鹓雏的故事给予讽刺,最可笑的是,故事的结尾才让惠子明折,原来庄子是在骂他。
2、《惠子相梁》一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精读
点拨:庄子是想通过这么一个故事宣扬一个“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3、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作者借自己与惠子的辩论,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呢?
课文精读
点拨: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是相辅相成的,有时,环境会影响心情,有时,心情决定环境。所以,同样的环境,有人认为美,有人认为凄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母雷特。”对于庄子来说,与好友一起游濠水河上,这是一个快乐的事,所以,在他心里,周围的一切都是美的,当然也包括水里的小鱼儿。这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化,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课文精读
点拨:对比的写法。
庄子:诚心拜访,泰然处之,并且委婉相劝;
惠子:疑神疑鬼,心胸狭窄,并且利欲薰心。
通过对比,两个人的形象和品行都不言自明。
5、作者写庄子和惠子这两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写法?
课文精读
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惠子其人利欲熏心,对爵禄趋之若鹜,并且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6、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试作分析。
课文精读
这两篇短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彩之处在于,都使用了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在《惠子相梁》中,庄子讲的故事非常富有哲理性,语言简洁,却含意深远。特别是写鸱鸟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吓”字,写出了鸱贪恋腐鼠的丑态,体现了庄子语言简洁而深沉的特点。而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自己对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时,庄子却返回辩论的起点,借偷天换日的手段,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攻击化解。这场辩论可谓精神之极,体现了庄子能言善辩的特征。
7、这两篇短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精彩的地方?试举例说明。
拓展延伸
《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阅读下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拓展延伸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巩固提升
1、为下列句子中蓝色的字注音。
(1)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2)夫鹓雏发于南海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于是鸱得腐鼠
(yuān chú fú yé tiáo chī )
巩固提升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 秋水》 战国 道 )
巩固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蓝色的字。
(1)惠子相梁( )
(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1)做宰相 (2)恐吓 (3)这(4)怎么
巩固提升
4、 翻译下面句子。
(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课堂小结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课后板书
1、惠子相梁
惠子(鸱)—搜捕——唯利是图——贪图名利
庄子(鹓雏)—见 ——坦然相见——清高自守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惠子:子非鱼,不知鱼乐——追根究底
庄子:子非我—子问我,既知我知鱼乐—偷换概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课题 《〈庄子〉故事两则》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重点 体会文中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品味两则寓言故事的艺术特色。
难点 学习文章寓深奥的道理于浅显的故事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变成蝴蝶的他觉得做一只蝴蝶很惬意,很欢快,完全忘了自己是谁。不过梦终究是要醒的,等他醒来的时候,竟然不知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一个梦让他进入到了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个人就是庄子。今天,我们要学习与他相关的另外两篇短文,一起来感受一下庄子的智慧。 听,想。 用庄子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听读音,给文段划分节奏。(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听朗读,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鹓雏(yuān chú) 醴(lǐ)泉鸱(chī)鸟 濠(háo)梁鯈(tiáo)鱼 吓我邪(yé)夫鹓雏发于南海(fú)第一节故事中,惠子为什么要搜捕庄子? 点拨:他听信别人的谗言,怕庄来夺了他梁国的相位。 听,并交流看法。 从节奏的变化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作者介绍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第二节故事中,庄子和惠子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起的争执?点拨:两个人是围绕庄子是不是真的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这么一个问题起了争执,并引出了一番讨论。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作品介绍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 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笔记。 了解《庄子》一书。
疏通文意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惠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相:名词活用作动词,作宰相。见:拜见。或:有人。恐:感到害怕。国中:都城中。夫:句首助词,无义。吓:第一个“吓”是拟声词,鼻孔里发出的带恐吓的声音;第二个“吓”是动词,恐吓。邪:通“耶”,句末句气助词,相当于“啊”。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是鱼之乐:这是鱼的快乐呀。安:怎么,用于引出反疑问。固:本来,根本。全:完全确定。请循其本:请追溯一下我们开始时的话题。循,追寻;本,指事物开始时的样子。既:已经。3、翻译: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笔记。翻译课文 积累字词掌握课文翻译。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字 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威胁)于:鹓雏发于南海(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
古今异义字 非梧桐不止(止:古义:栖息,今:停止)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在这里;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邪:通“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课文精读 1、庄子为什么要讲鹓雏的故事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个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庄子讲这个故事,是要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惠子相梁》一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点拨:本文的构思非常巧妙,故事的发展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意料。对于惠子来说,自己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自己,这本该是令人欣喜的事,可惠子却听人谗言,对庄子趣了疑心,并全城搜捕,这就使全文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了。而庄子对此却泰然处之,他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的惠子,庄子没有破口大骂,而是以鹓雏的故事给予讽刺,最可笑的是,故事的结尾才让惠子明折,原来庄子是在骂他。3、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作者借自己与惠子的辩论,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呢?点拨:庄子是想通过这么一个故事宣扬一个“天人合一”的哲学观。4、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点拨: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是相辅相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时,环境会影响心情,有时,心情决定环境。所以,同样的环境,有人认为美,有人认为凄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母雷特。”对于庄子来说,与好友一起游濠水河上,这是一个快乐的事,所以,在他心里,周围的一切都是美的,当然也包括水里的小鱼儿。这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化,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5、作者写庄子和惠子这两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写法?点拨:对比的写法。庄子:诚心拜访,泰然处之,并且委婉相劝;惠子:疑神疑鬼,心胸狭窄,并且利欲薰心。通过对比,两个人的形象和品行都不言自明。6、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惠子其人利欲熏心,对爵禄趋之若鹜,并且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7、这两篇短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精彩的地方?试举例说明。这两篇短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彩之处在于,都使用了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在《惠子相梁》中,庄子讲的故事非常富有哲理性,语言简洁,却含意深远。特别是写鸱鸟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吓”字,写出了鸱贪恋腐鼠的丑态,体现了庄子语言简洁而深沉的特点。而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自己对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时,庄子却返回辩论的起点,借偷天换日的手段,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攻击化解。这场辩论可谓精神之极,体现了庄子能言善辩的特征。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分析文章中的形象。对比写法用其作用。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理解。学会比较阅读。体会短文的语言特征。
拓展延伸 《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阅读下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讨论交流。 对课问题的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 1、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2)夫鹓雏发于南海(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5)于是鸱得腐鼠(yuān chú fú yé tiáo chī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 秋水》 战国 道)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惠子相梁( )(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做宰相 (2)恐吓 (3)这(4)怎么 4、 翻译下面句子。(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一步了解庄子。
板书设计 1、惠子相梁惠子(鸱)—搜捕——唯利是图——贪图名利庄子(鹓雏)—见 ——坦然相见——清高自守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惠子:子非鱼,不知鱼乐——追根究底庄子:子非我—子问我,既知我知鱼乐—偷换概念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雏”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中,暗示出庄子心情愉悦的句子是: 。21cnjy.com
2、下面几副对联,与后面的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充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家;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A、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
B、①孔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
C、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俺 ④“三苏”
D、①庄子 ②刘备 ③王安石 ④“三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鹓雏发于南海 所欲有甚于生者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D、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面是:
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5、古诗词鉴赏。
天净沙 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请描绘“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 .
(2)比较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 秋》写景的异同。(3分)
答: .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c·n·j·y
(《庄子 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 )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3)东面而视( ) (4)而轻伯夷之义者( )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本选段主旨为:
答 。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答: 。
(2)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答: 。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志存高远之士(或:文中比喻庄子) 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或:文中比喻惠子) 功名利禄21教育网
2、B
3、C
4、B
(1)示例: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2)同:都描写了落日、老树、乌鸦等意象,都营造出秋天萧瑟、寂寥的气氛。异:马曲的氛围一直是萧瑟、悲凉的;白曲的氛围由凄凉变为明朗、清丽。21·cn·jy·com
二、阅读理解
(一)
1、(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2)认为(3)面朝东(4)轻视
2、C
3、(1)于是河伯非常高兴,他以为天下最美丽的景色都在他这里了。
(2)今天我看到了你的博大无边,如果不是我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你的门前(看到了你的博大),那我就危险了 www.21-cn-jy.com
4、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二)
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1)如果齐景公因为这匹死马而杀了人,让老百姓知道了,必定怨恨景公,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2)太宗迁怒于养马的宫人,想要杀掉他。
4、宽对即可。
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