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魏洛 阳蜀成都吴建业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学习目标自学提纲思考: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农民起义,军阀割据袁 绍曹 操 官渡之战前的形势 官 渡 之 战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
——翦伯赞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时 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 果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十万人三四 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动脑经: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4)人才的使用上,曹操任人纳谏;
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5)人心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曹操官渡之战后的形势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不已。
--曹操《龟虽寿》壮心曹操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曹军赤壁之战 二十万五万以少胜多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1.兵多将广,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团结抗敌,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正确。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赤壁
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曹丕 220年 洛阳刘备 221年 成都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孙权 222年 建业
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魏: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
回复和发展
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吴:造船发达,加强了内地和
台湾的联系(夷州) 从吴国开发夷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鼎立魏
洛阳吴
建业蜀
成都 (pī)
曹丕
220年刘备
221年孙权
222年三国鼎立示意图快速抢答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评价曹操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BD、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A、官渡之战当堂训练识图: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吴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