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核心题点精练文档:第一章+专题二+古诗鉴赏+核心题点精练六+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核心题点精练文档:第一章+专题二+古诗鉴赏+核心题点精练六+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5 14: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核心题点精练六 把握古诗思想感情题的两个关键点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好其思想感情是命题和复习的重中之重。考生在答感情题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感情概括不准、不全;二是不会分析情感,或者分析空泛。问题的存在都指向了把握思想感情题最关键的两点。那么,如何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洪尊师不遇
刘长卿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1)首句“古木无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营造了僻远清幽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洪尊师道行高深,为下文描写“洪尊师”的居所做铺垫。
(2)①选景典型(“道书”“玉案”“仙帔”“青霞”“鹤”“梅”)。②层次清晰(“道书”“玉案”是俯视,“仙帔”“青霞”是仰观)。③虚实结合(“鹤老难知岁”是虚实结合,“梅寒未作花”是实写)。www.21-cn-jy.com
(3)对洪尊师的仰慕,寻而不遇的失落(惆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望乡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注 ①郢路:泛指楚地之路,孟浩然是襄阳人,襄阳属楚。②阳台:宋玉《神女赋》中楚襄王和神女相会之处。
(1)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点题,“落日”“乡思”扣题;开门见山,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愁”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哀愁的感情基调。www-2-1-cnjy-com
(2)人在旅途的思乡之情,前途迷茫的怅惘之情,有心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哀怨之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典抒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 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通过山林中的蒙蒙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2)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
朱敦儒[注]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 朱敦儒:宋代著名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1)上片写出了小园的哪些特点?由此可看出主人公是什么身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园特点:①面积小,②环境清幽(景色怡人),③设施简朴(简陋)。主人公身份:隐士(隐者)。21*cnjy*com
(2)①“胸中无事”:远离官场了无牵挂的惬意。②“风景争来趁游戏”:寄情山水、物我相适的愉悦。③“称心如意”:对晚年美好时光的珍爱。④“剩活人间几岁”:对去日无多的感伤。⑤“洞天谁道在,尘寰外”:退隐嘉禾、忘却尘世、超然物外的陶然。
一、准确、全面概括思想感情
(一)准确概括
1.整体感知、把握是根本前提
许多情感概括题只是选择一两句或一联或某片,是局部的。对局部的词、句、联、片的理解,必须把它放在整片、整首中去理解,绝不可孤立地看这个词、句、联、片。
2.打破思维定势,精读、细读所给文字
不要见到“独”就想到“孤单寂寞”,见到“酒”就是借酒浇愁,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从语言中来,必须深入到更细腻的语言肌理和层次之中。
3.紧抓住“情语”
(1)品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21cnjy.com
(2)品隐性情语。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
(二)全面概括
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命题者往往选择那些情感多样的语言片段来考查。答题时不要只知一点,而要仔细揣摩,看看字面,探探字里。瞻前顾后,看看是否还有什么情感。具体说来:
(1)所给的语言片段越大,情感往往就越丰富。如一联有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上片或下片,写了几句话,往往就有几层。这时,要会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切分、“断层”。除“字”“词”外,其余的句、联、片、篇均能理清层次,有几个层次往往对应着几个情感层次。
(2)托物言志的句子(联或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或片)往往是双层的:前者既关“物”情又关“志”情,后者既有典中情又有典外情。
二、善用“抓手”,具体分析
1.把握分析原则
(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1·c·n·j·y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2.善用三个“抓手”
(1)译句析
直接把所给材料的语句大意翻译一下,点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叫“译句析”。这个“抓手”分析运用较普遍,多用于对某联、某片或全篇的情感分析。运用“译句析”,不必像文言文翻译那样直译,只要译出大意即可。也不必句句皆“译”,只“译”出那些蕴含感情的句子即可。21教育网
(2)手法析
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表达技巧这座桥梁,因此在分析诗歌情感时,不能孤立起来,一要通过具体的语句来思考,二要结合表达技巧来思考。这样,答案才会完备。
(3)捕象析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古诗中的形象,尤其是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从形象,尤其从典型意象切入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这叫“捕象析”。此法多用于咏物诗或写人诗的情感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
李山甫
风烟放荡花披猖①,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
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②泥醉乡。
注 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②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
(1)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的明媚春景;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的欢快热闹的场景。21·cn·jy·com
(2)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①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 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向”,窗户。
(1)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萧杀秋景。②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③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相照应。21·世纪*教育网
(2)①借“落叶纷纷”“萧条环堵”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②“归无路”表达思乡难归的愁苦。③“病且贫”表达贫病交加的忧伤。④“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⑤“怜君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愤”)。2-1-c-n-j-y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月过行宫
李 贺
渠水红蘩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1)指出“风娇小叶学娥妆”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句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末两句叹宫女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之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拟人。“风娇小叶学娥妆”,写出春天红和蘩的新叶在风中摇曳,情状娇艳,好像在学宫女梳妆打扮。这句诗由景及人(由实而虚),引起下文;红、蘩新叶的娇艳明快之景与宫女寂寞老去的遭遇形成对比,有利于诗人感情的抒发。21*cnjy*com
(2)诗人以“几度”慨叹红颜易老,又以“千年”慨叹深锁宫中之长,两者对照(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宫女的不幸遭遇,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深切同情和对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愤慨(悲哀、无奈)。【来源:21cnj*y.co*m】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李光①
过桐江,经严濑②,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出处:21教育名师】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版权所有:21教育】
注 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②严濑:严光,与刘秀是同学,后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
(1)本词上片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文化含意?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慨叹吴楚兵乱、江汉凄凉,追思隐者严光,痛惜国土沦亡,萌生去意。
(2)兰亭:东晋王羲之和其他文人于兰亭修禊,感受自然的美好。湖光:文人归隐,有扁舟一叶,渔樵江渚的愿望。寄寓了词人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理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