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5 15:08:02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提出了奇怪的问题: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下,而不向天上飞呢?于是他发现了地球爷爷的手——万有引力。这篇文章中也有个小孩对一块石头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他都提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 点击
听朗读地域dì yù 域yù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结构:上下组词:著名 名著造句: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音序:Z 部首:艹书写指导:上扁下长;下部撇陡而长,“日”与上部对正。著zhù书写指导:“一”横略长;“戈”斜钩带弯势。结构:上下组词:捉迷藏 暗藏造句:小朋友最喜欢玩捉迷藏。音序:C 部首:艹藏cá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忄”左点大,右点小,右点紧靠竖写。结构:左右组词:静悄悄 悄悄话造句:小区里静悄悄的,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音序:Q 部首:忄悄qiāo书写指导:“门”的点要突出;“人”的捺变点,大小适度。结构:半包围组词:闪让 闪烁造句:路上车辆多的时候,我们要及时闪让。音序:S 部首:门闪shǎn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撇带弯势,横折弯钩舒展。结构:左右组词:水坑 火坑造句:由于下雨,地面上有许多水坑。音序:K 部首:土坑kēng书写指导:左短宽,右窄长;右部竖略长,点大小适度。结构:左右组词:卧室 仰卧造句:我把自己的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音序:W 部首:臣卧wò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四横均匀。结构:左右组词:推车 推出造句:上学路上,我帮助一位老爷爷推车。音序:T 部首:扌推tuī书写指导:左窄短右宽长,右部“レ”要稳住重心。结构:左右音序:L 部首:方造句:这个暑假,我们一家出去旅游了。组词:旅游 旅行旅lǚ书写指导:撇取斜势,竖折折钩要稳住重心。结构:左右组词:考察 考试造句: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音序:K 部首:耂考kǎo书写指导:上部三横间距要均匀,撇捺舒展。结构:上下组词:秦岭 秦腔造句:秦岭一带的风光十分壮观。音序:Q 部首:? 秦qín书写指导:左右结构要紧凑,右部竖弯钩要展开。结构:左右组词:第四纪 纪律造句:长江流域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音序:J 部首:纟纪jì书写指导:“口”略扁;“辶”平捺柔和伸展。结构:半包围组词:遗留 遗迹造句:这是老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保存好。音序:Y 部首:辶遗yí书写指导:上部点居中,下撇要自然,不宜过长。结构:上下组词:研究 追究造句:科学家正在进行科学研究。音序:J 部首:穴究jiū书写指导:上扁下长,下部撇与捺舒展。结构:上下组词:震惊 震动造句:他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世界。音序:Z 部首:雨震zhèn藏悄转躲闪:
突兀:
迅速使身体避开。本课指李四光在大石头后面躲避着小伙伴
造句:夏天里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热的让人无处躲闪。
①高耸的样子。②突然,出乎意料。
造句:这里的山路很陡峭,到处都是突兀的岩石。推动:
旅行:
使事物前进。
造句:手机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通讯事业的发展。
远行;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办事或游览 。本课指冰川推动石头走了很远的路程。
造句:我和爸爸一起去旅行。考察:
遗迹:
震惊: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
造句:他不远千里,到边疆去考察。
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本课指第四纪冰川活动留下的遗迹。
造句:长城是中国的历史遗迹。
使大吃一惊。
造句:当他知道这个事实后,他震惊了。著名 闻名都是形容词,都可以表示“名声大,别人都知道”的意思。
“著名”经常修饰出名的人或事物;“闻名”经常是带上时间或地点名词一起修饰出名的人或事物。
1.如果你多留几天,我就把你介绍给那位著名的音乐家。
2.秦兵马俑闻名中外,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恐怕 大概这两个词都表示对事物的估计或对情况的推测。
“恐怕”指对情况的猜测和估计,带有担心或商量的意味;“大概”表示对情况等的推测、估计,肯定的成分多一些。
1.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2.这件好事大概是李明做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李四光地质学家的身份。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四光与小伙伴玩捉迷藏时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
第三部分(第3-9自然段)写李四光为了弄清奇怪的大石头的真正来历,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李四光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的可贵精神。
1.在带点的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陨石(yǔn yùn)   震惊(zèn zhèn)   流域(huò yù)
突兀(wù è) 恐怕(ɡǒnɡ kǒnɡ) 大坑(kànɡ kēnɡ)
√√√√√√..........2.根据拼音写词语。
kǎo chá zhù míng yán jiū yí jì 考 察著 名研 究遗 迹3.辨字组词。
旅 秦 推
族   奏 堆
遗 悄
遣 消
4.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转来转去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旅游)(秦国) (民族)(推动) (遗产)(奏乐) (土堆) (派遣)(悄悄)(消化)跑来跑去明明白白日日夜夜红红火火走来走去跳来跳去5.选词填空。
考察 观察
(1)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    )了这块大石头。
(2)经过仔细(    ),小松鼠终于明白是谁偷走了地里的花生。观察考察6.按要求写句子。
(1)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它不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发现遗迹。同学们一听到上课铃声,就急忙跑进教室。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课件33张PPT。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李四光的什么品质?
串珠问题:
1.李四光是怎样对奇怪的大石头产生兴趣的?
2.他对奇怪的大石头提出了哪些疑问?
3.他是如何解开疑团的?
4.通过对大石头的研究他最终发现了什么?
听录音回顾课文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一词说明巨石是独立的,突出了石头的奇怪,为下文李四光提出疑问作了铺垫。仿写:
照样子写词语。
孤零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灿灿 白花花 黑乎乎 绿油油 黄澄澄“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yǔn)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kēng)。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第4-7段是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描写。李四光第二次提出问题,问题更进一步。“听说”“也许”都表示老师也不确定巨石到底是怎么来的。李四光对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第三次提出了问题。他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他认为重石从天而降,力量一定非常大,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的大坑,但巨石却没有卧进土里去,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问题。这里可看出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对老师的话不轻信、不盲从。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对话描写概念:对话描写就是对人物之间的谈话进行的描写。
作用:可以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
描写形式:①提示语在前;②提示语在后;③提示语在中间 ;④没有提示语经过进一步 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yù)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yí)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zhèn)惊了全世界。“震惊”一词突出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全世界的影响之大,赞扬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精神。李四光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探索的人。拓展:
李四光对一块巨石的由来产生疑问,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轻信,不盲从,要有执著探索的精神。我想对李四光爷爷说:“李四光爷爷您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离不开您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精神。我也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将来也要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核心问题: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后来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李四光的什么品质? 1.李四光是怎样对奇怪的大石头产生兴趣的?李四光小时候与小伙伴玩捉迷藏时,总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天长日久,他对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串珠问题:2.他对奇怪的大石头提出了哪些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3.他是如何解开疑团的?李四光先跑去问老师,老师回答不上来;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他一直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并确定这块大石头就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这才解开了疑团。4.通过对大石头的研究他最终发现了什么?他通过对大石头的研究最终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执着探索
善于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多方探索石头是从哪来的爸爸出国留学发现冰川活动的遗迹感到奇怪著名的地质学家产生疑问老师明白石头来自于秦岭解决疑问善于动脑答不上来说不清楚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石旅行专门考察震惊世界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我踞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吴像是-个微型的天堂。
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
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罩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一一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题王晋卿画后》苏轼)
然世界之大,宇宙之广,岁月之无穷,天下陨石非人力所能穷也。 ——《左氏传》《青石》
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中国四大奇石:“东坡肉形石”“岁月”“中华鹰”“小鸡出壳”。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希望你们遇事也能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1.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我要多读几遍。教师点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想,李四光是怎样发现问题的?产生疑问之后是怎样做的?最后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我们要明白遇到问题时,要像李四光那样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执著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2.读了课文后,我有一些感想,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读了课文,我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像李四光那样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执著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对于别人的解答,我们要有不轻信、不盲从,要有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执著精神。3.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一定非常大,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一、比一比,组词语。
纪 秦 旅 悄
记   奏 族 梢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紧密,没有一点空隙。(     )
2.非常有名。(    )
3.非常吃惊。(    )    (纪念)(秦岭) (记者)(旅行) (悄悄)(演奏) (民族) (树梢)震惊严严实实著名三、选词填空。
闻名 著名
1.李四光是(    )世界的地质学家。
2.李四光是我国(    )的地质学家。闻名著名四、句子练习。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老师的话,很受鼓舞。(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这块大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冰川把这块大石头带到这里来的。难道李四光不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吗?示例:听了老师的话, 很受鼓舞。 点拨:缺少主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