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祖国的风光,有人作画、有人作诗。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人笔下描绘的是哪里的美景,又是用的什么方式呢?望天门山1.会写4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4.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 国山河的感情。(难点)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 点击
听朗读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中 断 楚 江
孤 独 帆 船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gū dúfān chuán 结构:左右组词:中断 源源不断造句:咦,手机信号怎么突然中断了?音序:D 部首:斤书写指导:左宽右窄。“斤”竖长而直。断duàn书写指导:“林”要写紧凑,下部撇短捺长。结构:上下组词:楚国 楚楚可怜造句:楚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音序:C 部首:木楚chǔ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第二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些。结构:左右组词:孤单 孤独造句:我看见一只孤单的大雁在天空慢慢地飞过。音序:G 部首:子 孤ɡū书写指导:左右大小相当,“凡”的竖弯钩要写舒展些 。结构:左右组词:帆船 风帆造句:一只帆船正缓缓地离开码头。音序:F 部首:巾帆fān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至此回:至:到。此:这里,天门山附近。回:回旋。因东西梁山夹江对峙,江水流经这里激起回旋。译文:似乎是浩荡东流的长江把天门山冲断,形成东西梁山,碧绿的江水流经这里,激起回旋,波涛汹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两岸隔着江水对峙的青山渐渐变得清晰。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向天门山。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突出,出现。核心问题:
诗人是怎样在诗中体现景物的“美和奇”的?
串珠问题:
1.《望天门山》一诗写了哪些景物?
2.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3.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整体感知《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似乎天门山本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水。而长江怒涛的冲击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梁山。“断”“开”两个字将天门山夹江对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描绘了出来,写出了长江冲破天门山的壮阔气势。“回”字则描绘出长江受到天门山阻挡而激起回旋的景象,衬托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个“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也有了动态的美,逼真地展现了孤舟顺流而下的过程中,天门山的身姿愈来愈清晰。“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舟中人的喜悦之情。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美丽景色,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突出天门山的雄奇美丽。诗人是怎样在诗中体现景物的“美和奇”的?1.《望天门山》一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天门山、楚江、孤帆等。串珠问题:2. 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3.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山险水涌帆来山出——山水相映——以动写静望天门山雄奇美丽《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美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jiàn)中。 (《鸟鸣涧》王维)
1.在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亦是(yí yì) 妆容(zhuāng zhuàng)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gū fān chǔ hé zhōng duàn孤 帆楚 河中 断3.我会选出下列斜体字词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水光潋滟晴方好( )
①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艳丽、美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
①奇怪 ②奇妙
4.我会把下面的诗的作者及其朝代、内容补充完整。
望天门山
______________
天门____________________,碧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出,________一片__________。 ① ②唐·李白中断楚江开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孤帆日边来课件30张PPT。《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今天,我们再去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笔下的西湖美景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吧。饮湖上初晴后雨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4.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 国山河的感情。(难点)
苏轼: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非常高的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核心问题:
诗人是怎样在诗中体现景物的“美和奇”的?
串珠问题:
1.《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描绘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怎样的景色?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诗人把西湖比喻成了什么?
3. 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击
听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潋 滟 亦
淡 妆 浓 抹 liàn yàn yì dàn zhuāng nóng mǒ潋 滟 亦 淡 妆
浓 抹 liàn yànyìdànzhuāngnóngm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译文:水面波光粼粼,晴天的西湖景色多么美好。雨幕笼罩下,群山迷迷茫茫,景色也很奇妙。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若是把西湖比作绝色佳人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总是合适的。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相宜:合适。课文整体感知《饮湖上初晴后雨》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晴天波光闪动,雨天山色迷茫。“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现西湖之美。西子就是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美丽无比,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风景总是美妙动人。这比喻奇妙而贴切,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湖、山呈现的不同风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西湖的美丽、奇妙。诗人是怎样在诗中体现景物的“美和奇”的?1.《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描绘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怎 样的景色?晴天时水面波光粼粼,景色十分美好;雨天时群山迷迷茫茫,景色也很奇妙。串珠问题: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诗人把西湖比喻成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子(西施)。3.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晴方好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山色——西子淡妆浓抹《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西湖漫笔
宗璞
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推荐阅读然而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芬奇的名画《永恒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淙铮,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
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我们整个的国家,不是也可以说是神奇的么?我这次来领略到的另一个字,就是“变”。和全国任何地方一样,隔些时候去,总会看到变化,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都锦生织锦厂在我印象中,是一个狭窄的旧式的厂子。这次去,走进一个花木葱茏的大院子,我还以为找错了地方。技术上,管理上的改进和发展,就不用说了。我看到织就的西湖风景,当然羡慕其织工精细,但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想来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吟诗问禅之余,当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希腊画家亚拍尔曾把自己的画放在街上,自己躲在画后,听取意见。有个鞋匠说人物的鞋子画得不对,他马上改了。这鞋匠又批评别的部分,他忍不住从画后跑出来说,你还是只谈鞋子好了。因为对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议论,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会怪唐突吧?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三潭印月2.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象一下这些是具备描写的画面(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两岸隔着江水相对峙的青 山渐渐变得清晰,一叶孤舟从水天相接处的远方驶向天门山,好像来自天边。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3.我还知道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我要读给大家听。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欲望(yù yǜ) 淡妆(zhuānɡ zhānɡ)
相宜(yí yì) 潋滟(làn liàn)
二、给加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天门中断楚江开( )
A.断开 B.戒除 C.判定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A.波光闪动的样子 B.艳丽,美好
3.山色空蒙雨亦奇( )
A.奇妙 B.奇特 C.奇怪
√√√√A AA三、字典显神通。
“楚”按部首查字法要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画,它的第十笔是________。“楚”在字典里的解释主要有:①痛苦。②清晰,整齐。③国名。请用这三种解释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疋 8丨苦楚清楚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