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寓言两则(课件+朗读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寓言两则(课件+朗读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5 18:28:39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同学们,看了图片后,你们会想起一个什么寓言故事?(生答)故事中,慢腾腾的小乌龟战胜了飞毛腿小兔子,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不要骄傲。你喜欢这样讲道理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看看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吧。寓言两则9亡羊补牢南辕北辙1.学习目标
2.相关资料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重点)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难点)寓言故事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指含有讽
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篇
幅一般比较短小,多用借喻手法,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
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两则( )   缠( )绕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寓、窟、窿、盘则、狼、叼、劝、悔、缠、硬zéchán街quān(花圈 圆圈)
juàn(羊圈 猪圈)zuān(钻研)
zuàn(钻机)jiē(结实 结巴)
jié(结束 结尾)接受:
劝告:
把式:
盘缠: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本课指养羊人应听从街坊的劝说。用道理说服人,让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本课指邻居比养羊人把羊圈修好。①武术。②指专梢某种技 术的人。指路费。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 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这两则寓言各有什么寓意?
串珠问题:
1.两则寓言故事的起因分别是什么?
2.两则寓言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
3.这两则寓言中两个人物的结局怎样?
4.两则寓言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两则寓言中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羊被狼叼走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养羊人不听劝告,羊又被狼叼走了。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养羊人很后悔,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修补了羊圈,羊再也没丢过。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说明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修补羊圈于事无补,突出了养羊人对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修羊圈这件事不以为然的态度,为下文再次丢羊埋下了伏笔。阅读方法解密:反问句式的运用概念: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
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发人深思,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说服力。
窍门:一般,一些反问句中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怎能”等;句末有语气词,如“呢、吗”等;最后加上问号。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一)、3题。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结结实实”突出了养羊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非常认真地弥补和纠正了错误。“再也没丢过”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点明了知错就改,就不算晚的道理感悟:
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一个人坐着马车在路上飞跑。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朋友提醒他方向走反了,但是他找了许多理由说没关系,可以到达楚国。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坐车人与目的地背道而驰,是到不了楚国的,揭示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奇怪”是对朋友的心理描写,表明朋友的不理解, 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提醒”表明了朋友对他的关心。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摇摇头”表明朋友对他的做法不认同。句尾的感叹号表达了朋友对这个人的不听劝没有办法,感觉很无奈的情感。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五个“越……”的句式,强调了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是到不了楚国的,表明这个人的愚蠢、自以为是,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句话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行动和目的相反,是不会成功的。拓展:
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要再往北走了,往北走与楚国的方向相反,即使你具备的条件再好,也只能是离楚国越来越远。这两则寓言有什么寓意?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有些人的行动和目的相反,行动越努力会离目的越远。
1.两则寓言故事的起因分别是什么?
《亡羊补牢》的起因是羊圈破了,晚上,羊被狼叼走了一只。《南辕北辙》的起因是一个人坐着马车在路上飞跑。2.两则寓言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没有听取街坊的意见,也没有补羊圈,结果第二天羊被狼又叼走了一只。
《南辕北辙》中坐着马车的人不听朋友的劝告,朝着与楚国相反的方向跑去。3.这两则寓言中两个人物的结局怎样 ?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最后听取了街坊的意见,修补了羊圈,再也没丢过羊。
《南辕北辙》中坐马车的人离楚国越来越远,最终也到达不了楚国
4.两则语言中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知错就改。
《南辕北辙》中坐马车的人固执、自以为是、执迷不悟。亡羊补牢起因经过后悔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结果圈破丢羊再次丢羊不听劝告修补羊圈南辕北辙总起分析理由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总结盘缠多马快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去楚国,却向相反的方向走车夫本领高《亡羊补牢》讲述了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述的是一个人想到南边的楚国去,却驾车向北行,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故事。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相反,无论花多少力气,都无法达到目的。杨布打狗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lín)得落汤鸡似的跑到了朋友家。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他们越谈越投机,越聊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须臾(yú),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fèn)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 “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大意:谁能不犯错?犯了错能够及时改正,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弟子规》)【寓言】
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经典释文》中的解释是:“寓,寄也。以人不信已,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如,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斥 (yàn)笑鹏”的故事来表达他“皆有所待”的思想。《亡羊补牢》: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行动与目的相反,行动越卖力,离目标越远。略。一、我能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羊圈(quān juàn) 破了个窟窿。
2. 同学们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quān juàn )。
3.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zuān zuàn )进去,把羊叼走了。
4. 好大的一颗钻( zuān zuàn )石啊!√√√√....
二、比一比,再组词。
盘( )
盆( )
寓( ) 悔( )
遇( ) 梅( )叼叨( )( )寓意相遇后悔梅花盘子花盆叼着唠叨三、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丢羊人把羊圈修结实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改成 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羊圈被丢羊人修结实了。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羊被狼叼走了。四、课文精彩回放。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1.“_________”一词说明要去楚国的 人很固执,愚蠢。
2.要去楚国的这个人能到达目的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因为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只会离
楚国越来越远。硬要 3.《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B.做事情之前只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即使目标和方向相反,也没关系。
C.行动与目的相反,永远也达不到目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