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古诗词三首1本课将学习三首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相关资料
4.字词精讲
5.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6.课文解读
7.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8.课文结构
9.课文主旨
10.课堂拓展
11.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2.当堂检测
13.课后作业布置1.我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三首古诗词,还会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3.我会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难点)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诗仙”之称,和杜甫合称“李杜”。其诗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石头城》等。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等。洞庭湖
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
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
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
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古代曾号称
“八百里洞庭”,是历史上重要的战
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高飞尽( ) 相和( ) 旧曾谙( )半包围结构: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潭、螺、谙庭亭jìnhéānjìn(尽力 尽头)
jǐn(尽管 尽快)厌:
和:这里指满足。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这三首古诗词分別描绘哪里的自然风光?它们美在何处?
串珠问题:
1.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表现方法上,三首古诗词有哪些不同之处?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② ,孤云③独去闲④ 。
相看两不厌⑤ ,只有敬亭山。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尽:完。诗中指无影无踪。
③孤云:一片云。
④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⑤厌:满足。译文: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没有了踪迹;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不肯停留,越飘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两句诗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两句诗写眼前之景:有鸟,却“高飞尽”;有云,却“独去闲”。“尽”“闲”二字,营造出静寂的境界。诗中“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积累:
1.你能写出两句描写山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②秋月③两相和④ ,潭面⑤无风镜未磨。
遥望⑥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⑦ 。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湖光:指明月照射下清澈明净的湖水。
③秋月:秋天皎洁的明月。
④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②秋月③两相和④ ,潭面⑤无风镜未磨。
遥望⑥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⑦ 。
⑤潭面:指湖面。
⑥遥望:远远望去。
⑦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月色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湖面平静无风,如一面没有被打磨的镜子。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白银盘里一青螺(luó)。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湖光和秋月才能互相协调。“镜未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在月光下宁静、柔和的朦胧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luó)。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作者把洞庭湖的湖面比做“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做一枚小小的“青螺”,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如此比喻,使湖中君山显得小巧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比喻的方法概念:比喻,就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打比方。
作用: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答题模式:将……(被比喻事物)比做……(比喻事物),表现(被比喻事物)……特点。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 4题。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旧:从前,指作者年轻时曾漫游江南。
③曾:曾经。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④谙:熟悉。
⑤红胜火:比火还要红。胜,超过,胜过。
⑥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译文: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怎能不让人回忆呢?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作者为什么觉得江南“旧曾谙”?
因为白居易曾在江南的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所以这样写。一个“江南好”,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赞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为什么说“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采用比喻的方法,说江花“红胜火”,赞美了鲜花的红艳;把江水比做蓝草,突出了水色的碧绿。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由于“红胜火”的江花反衬,所以江水显得更碧绿。积累:
2.请写出两句描写江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这三首古诗词分別描绘哪里的自然风光?它们美在何处?
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描绘的是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自然风光。《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云散鸟去、人山相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默之美;《望洞庭》勾勒出湖光、秋月、山色交融的图景,展示了一种宁静与柔和的朦胧之美;《忆江南》描写了春回大地、红日映照、百花红艳、江水碧绿的景象,彰显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花红水碧的色彩之美。1.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独坐敬亭山》写的是秋游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望洞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忆江南》回忆江南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与怀念之情。2.在表现方法上,三首古诗词有哪些不同之处?
《独坐敬亭山》写闲云飞鸟,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心灵的孤寂;同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相伴相知之情。《望洞庭》把湖水比做“白银盘”,将湖中君山比做“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山水风光。《忆江南》以回忆的方式,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又以“能不忆江南”的反问,表达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与怀念。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以动衬静
山人相依孤独寂寞以山为伴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湖月——相和
潭面——如镜宁静和谐
山水相称洞庭秋月洞庭山水望洞庭山水——青翠
君山——青螺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春意浓江南好旧曾谙忆江南自然之美
山河壮丽能不忆江南《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表达了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寻找安慰的心境。
《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忆江南》中所回忆的是作者曾经观光游览江南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如诗如画般的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江南深深的怀念之情。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主旨的方法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这种方法就是结合诗意通过想象画面,领悟诗中描写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比如以学习《独坐敬亭山》为例,想象当时的情境:鸟尽云去,独山静立无语,而诗人形单影只,与山相对而望,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和寻找安慰的心境。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的家,一路开着花,千朵花万朵花,缀满枝头向下压。留恋鲜花的彩蝶,时时舞翩跹(xiān);自由自在的黄莺,在嘹嘹呖呖地鸣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jí),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山水名胜楹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江南六大古镇】
周庄、同里、甪(lù)直、西塘、乌镇、南浔背诵略。
默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仰望天空,只见许多鸟儿向高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个青青的田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是:每当旭日东升,遍布江边的花特别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妖娆,春天来临,江水仿佛被蓝草浸染,一片碧绿。《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快乐选一选。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洞庭(tíng tín)
青螺(nuó luó)
潭面(tán táng)
风景旧曾谙(yīn ān)·√√√√···二、同音字辨得清。
停 亭 庭 谈 弹 潭
凉( ) ( )琴
家( ) ( )面
( )止 ( )话
安 谙
( )排 ( )熟亭弹庭潭停谈安谙三、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孤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单独的一朵云彩。曾经。熟悉。·····四、把诗句补充完整。
1. 相看两不厌,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两相和,_____________镜未磨。
3. 江南好,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风景旧曾谙课件26张PPT。1.我能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相看两不厌。( )
A.憎恨 B.满足 C.讨厌,不喜欢
(2)湖光秋月两相和。( )
A.平和,和缓 B.不分胜负 C.和谐
(3)能不忆江南?( )
A.记得 B.回想,思念 C.思考BCB﹒﹒﹒2.我能判断下面说法正确与否,对的画“√”,错的画“×”。
(1)“谙”,读作“ān”,在词中的意思是熟悉。( )
(2)《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诗词分别是白居易、刘禹锡、李白的佳作。( )
(3)唐代大诗人李白由于诗作风格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所以他被后人称为“诗仙”。(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从“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象,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展现了一种宁静、柔和的朦胧之美。
2.从诗中找出表现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翠 白 青秋月秋湖光秋月山水3.这首诗前面两句是从( )写的,而后面两句是从( )着笔,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图景。
A.整体 B.局部 C.近处 D.远处
4. 诗中“白银盘”指的是______________,“青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诗句采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之所以认为这种修辞方法用得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贴切形象,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AD洞庭湖湖中君山比喻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众鸟高飞尽(jìn jǐn)。
2.风景旧曾(cénɡ zēnɡ)谙(ān àn)。
3.湖光秋月两相和(hé huó),潭面无风镜未磨(mó mò)。﹒√﹒﹒﹒﹒√√√√二、读拼音写词语。
离开jìnɡ tínɡ ( )山,我来到了dònɡ tínɡ ( )湖。在月夜下,平静的tán miàn( )像一面镜子,湖中的君山像一枚qīnɡ luó( ), 这一切像画一样美。青螺敬亭洞庭潭面三、选字填空。
[谙 暗] ( )熟 黑( )
[挺 庭] ( )院 ( )立
[停 亭] ( )子 ( )下
[螺 累] 积( ) 海( )螺谙暗庭挺亭停累四、查字典填空。
1.“厌”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厌”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满足;②憎恶。“讨厌”中的“厌”应选第( )种解释;“贪得无厌”中的“厌”应选第( )种解释。
2.“谙”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 ,再查( )画。在“风景旧曾谙”中,“谙”的意思是( ),“谙”的形近字有( ) ,可组词为( ) 。Yyàn②①讠熟悉9暗黑暗《独坐敬亭山》—— 独处的孤寂
1.从诗题及写作背景体会孤寂
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其中“独”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首诗是诗人秋游宣州时所作。当时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他独坐____________时就有一种孤寂之感。敬亭山唐李白独自2.判断对错,体会孤寂。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长空下的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飘过来了。( )
(2)“尽”和“闲”二字把读者引入了一个“静寂”的境界,暗示了诗人独坐时孤寂的心情。( )√×3.山为伴
关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思是我静静地望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彼此总也看不够。此刻,我的心里只有敬亭山了。
B.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和敬亭山的相知之情,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B二、《望洞庭》—— 遥望的美景
1.理解“望”
“望”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探访,问候;②名望,声誉;③看,往远处看。在“望洞庭”中“望”应选______。《望洞庭》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遥望洞庭湖③唐刘禹锡2.湖光秋月
(1)理解词义。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潭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湖面(2)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理解,对的打“√”,错的打“×”。
①从“秋月”一词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的时间是秋天的夜晚。( )
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的潭面没有风,我还没有来得及打磨镜子。( )
③作者有意把浩渺的洞庭湖说成是小水潭,意味着作者广阔的胸怀。( )√√×3.洞庭山水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把洞庭湖比喻成__________,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______________。
4.望中的深情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______________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洞庭湖景色的______________之情。白银盘小小的青螺洞庭湖秋月喜爱和赞美三、《忆江南》—— 最美的江南
1.回忆最美
(1)《忆江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忆江南”是____________。《忆江南》是诗人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的,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和赞美。江南风光唐白居易词词牌(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旧”的意思是________,“曾”的意思是________。整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心中,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这样写:“能不忆江南?”运用________的句式,流露出对江南美景的赞叹和眷恋之情。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我对这里的
一切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从前曾经反问2.花水最美
(1)理解词义。
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如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得胜过火焰。绿得如蓝草一般。(2)关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B.作者选取了江南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江花和江水来写,对江南美景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展现了一幅花红水碧的江南春色图。
(3)读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我想到了描写江南春景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姹紫嫣红B一、延伸阅读
忆江南(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②枕上看潮头③。何日更重游?
注释:①“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 ②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③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1.解释词语的含义。
寻:________。 何日: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 正确的是( )
A.这首词是回忆像天堂一样美的杭州的美景。杭州美景很多,作者主要写了杭州西湖和灵隐寺的月中桂子的美景。
B.“郡亭枕上看潮头”描写了作者观赏气势雄伟的钱塘江大潮的情景,“何日更重游”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眷恋之情。
C.这首词描写了杭州春季的美景。﹒B寻找什么时候3.两首《忆江南》虽说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之情,我还知道一句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大自然的热爱二、百字练笔
春天多么美好,让我们饱览美丽的春光,写一个有关春景的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春天的到来,万物为之欣喜:大树挺直了他强健的身躯,花儿摆弄着她芳香的脸庞,小鸟卖弄着她动听的歌喉……再看,清晨的露珠一滴一滴地从青草上滑落,在朝阳的映衬下,使那原本生机勃勃的春草更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一阵微风轻盈地掠过,她不禁摇晃着身子跳起优美的舞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