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池上”即池塘上。瞧!那一朵朵、一簇簇亭亭玉立、翩翩起舞的荷花,争奇斗艳!还有一个个新鲜清香的莲蓬呢,真诱人啊!荷叶下,小鱼、小虾在欢快地嬉戏。小娃撑着小船在做什么呢? 他如此自得、高兴,究竟池塘上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池上》去看个究竟吧!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 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重点)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初与元稹并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倡导者,后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
主要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长恨歌》《琵琶行》 《 钱塘湖春行》等。艇tǐng偷tōu莲lián踪zōnɡ迹jì浮fú萍píng撑chēng小艇tǐng解藏不解:
踪迹:
浮萍:不懂。
行动所留的痕迹。
造句:顺着敌人留下的踪迹就一定可以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根须,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造句:池塘里有很多绿色的浮萍。 点击
听朗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小艇: 轻便的小船。一个小娃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家。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娃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踪,船行水面,荡开浮萍,留下一条清晰的水道。不解: 不懂。踪迹: 行动所留的痕迹。浮萍:一种水生物。一道开:诗中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痕迹。不解藏踪迹。说一说这首诗中哪句是刻画小娃心理的?初读古诗,说一说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撑船(chēng cēng) 珍藏(cáng cháng)
白莲(lián lán) 浮萍(fòu fú)﹒﹒﹒﹒√√√√2.看拼音写词语。
lián huā zōng jì
piāo fú chēng kāi 莲 花踪 迹漂 浮撑 开3.理解下列词语。
一道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踪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一条痕迹。轻便的小船。行动所留的痕迹。4.辨字组词。
偷( ) 艇( ) 踪( )
愉( ) 船( ) 棕( )偷盗愉快汽艇小船行踪棕色5.选字填空。
连 莲 联
红( ) ( )系 ( )贯 ( )子 ( )续
萍 平 评 苹
( )常 浮( ) ( )论 ( )果 ( )静莲联连莲连平萍评 苹平6.根据古诗写诗意。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小娃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家。课件28张PPT。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中的童趣,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情感。(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小娃撑小艇”中的两个“小”字,使诗句呈现出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产生疑问: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下一句中的“偷”字解开了这一悬念。“偷”字用得极其传神。因为是“小娃”,所以“偷采白莲”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使人感到了小娃的调皮及其行为的可爱。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偷采白莲,却不知道掩饰,小孩那天真幼稚、淳朴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是后两句的铺垫。积累:
把描写儿童的古诗《所见》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忽然闭口立牧童骑黄牛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本诗主要写了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家。他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踪,船行水面,荡开浮萍,留下一条清晰的水道。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一读:通读全诗,想一想小娃乘坐着什么?他要去干什么?小娃乘坐着轻便的小船,要去偷采美丽的白莲。串珠问题:2.二思:小娃偷偷地行动,会不会有人发现呢?为什么?小娃偷偷地行动,会被别人发现。因为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船行水面,荡开浮萍,留下一条清晰的水道,这些会将他的行为暴露。3.三品:这个小娃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小娃是一个调皮、天真幼稚而又淘气可爱的 孩子。4.四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小娃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池上撑艇偷采莲小事写童趣天真无邪
淳朴可爱不藏浮萍开细节显童真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小娃“偷采白莲回”的情景,将一个调皮、天真幼稚而又淘气可爱的孩子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春日偶成
程颢(hào)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有关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民歌《西洲曲》本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教师点拨:首先要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人物形象和景色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诗的层次,抓住重点词“撑、偷、藏、开”进行背诵。教师点拨:本题是对生字扩词的训练,读这些词语时要注意每个词语与原生字的联系,如,“浮”字所组的两个词语“漂浮、浮力”都与水有关系。“踪”字所组的词语“跟踪、无影无踪”都与踪影有关系,另外还要注意读准字音。教师点拨: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先熟读每句诗,想一想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如,读到“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时,在我们眼前会出现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艇,偷偷采莲的情景。再细读每一句诗,抓住每句诗中的关键字词,如,“撑”是“用篙使船前进”的意思,“偷”是“偷偷”的意思。在理解字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思考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意。一、读拼音写词语。
xiǎo tǐng lián huā zōng jì
xiǎo tōu fú píng
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小 艇莲 花踪 迹小 偷浮 萍二、选字组词。
[偷 愉 榆] [宗 综 踪] [苹 评 萍]
( )快 ( )合 ( )价
( )树 ( )旨 浮( )
( )盗 行( ) ( )果愉榆偷综宗踪评萍苹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小孩 ( )踪迹
( )的小艇 ( )小艇
( )的白莲 ( )白莲可爱藏小巧撑盛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