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美化班级课程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美化班级课程表》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美化班级课程表》一课内容处于表格的创建与完善之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是经过辛勤劳动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张精美表格的关键,是对表格创建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本课安排了3个知识点:设置文字格式、设置表格边框、填充底纹效果。其中的设置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在以前介绍过,本课介绍就相对简单一些,这里仅补充介绍了扁形文字的设置方法。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更感兴趣,积极性高,理解力及创造力均较强。《美化班级课程表》一课,是在学生较为熟练Windows?XP以及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用搜狗拼音输入法正确录入汉字的基础之上的深入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原先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熟练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的使用,理解它们的作用,从而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一定的修饰。2? (2)掌握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表格底纹的填充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和操作,熟练掌握设置表格的文字格式、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填充底纹颜色效果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感受美、鉴赏美,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2)培养学生团结、积极向上的品质。教学重点:(1)设置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格式。(2)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3)填充底纹效果。教学难点:(1)根据需要,选中并设置不同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2)根据需要,选中并填充不同单元格的底纹效果。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找茬游戏,上节课制作的课程表和本节课美化后的课程表,不同的表格背景素材。二、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3? 游戏:我们一起来找茬。(1)出示两幅图,让学生“找茬”;(2)出示两张课程表(一张有内容,并作过修饰;另一张有内容,但没有修饰)继续找茬,说说两张张课程表中哪些地方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修饰文字、设置边框、填充底纹2、揭示课题你更喜欢哪一张课程表?为什么?第二张课程表既实用又美观,在前面的课程中实用性做到了,至于美观方面,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兴趣。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教师板书,增强理性认识,将知识点系统化。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积极投入学习。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修饰文字1、怎么样修饰文字呢?请同学们回忆在上一单元学习的“美化计划文字”的内容,并结合我们刚才展示的课程表,说一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文字进行修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板书:文字格式→字体、字形、字号、颜色)2、请同学们自学书中P57~58内容,在自己的电脑中自主完成修饰文字的任务提醒:4? 当你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有三种求助方式:从书本中找答案,书本是我们的最好学习伙伴;向旁边的同学求助;举手向老师询问。3、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展示一位同学的作品,并请他上台来给大家演示讲解。4、补充讲解“字符缩放”的功能:设置扁体字、竖长字。(二)设置边框1、向学生展示“表格与边框”工具栏,可通过选择“表格”→“绘制表格”命令调出来。2、教师演示,重点介绍该工具栏中的几个常用按钮的名称及功能。3、提醒学生注意:设置表格或单元格边框之前,都必须先选定要设置的对象。4、学生操练,完成第二个任务,教师巡视辅导。5、指名演示,提示可以有其他方法完成任务。(三)填充底纹1、启发学生,通过刚才设置表格边框的操作,请同学们自己探索设置表格底纹的方法。提示:在“格式”“边框和底纹”里设置自己喜欢的底纹。2、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填充底纹的任务。提醒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设计意图:5? 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间相互协作,让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乐在其中。四、小结延伸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拓展练习,任选素材里的表格进行美化,注意美化不要过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