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中国的土地 教学设计 (6)

文档属性

名称 啊!中国的土地 教学设计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12-16 12: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啊!中国的土地 教学设计
课题:《啊!中国的土地》 教学内容: 1、声乐技能训练(发声练习) 2、演唱歌曲《啊!中国的土地》 教学理念: 在《啊!中国的土地》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发声练习和对歌曲《啊!中国的土地》的艺术处理,让学生在优美激动的音乐中感受美、体验美,并能完整演唱,准确的表现美、创造美。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孙中明作词、陶思耀作曲的优秀声乐作品,它表现了人们甘愿像种子、百灵、杨柳、青松那样报效祖国的心情,旋律起伏跌宕,词曲紧密的结合,深沉而又细腻地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炽热而又深邃的情感。歌曲是降B大调,音域为九度(小字1组f—小字2组g),曲目为中等偏上难度,适合有一定声乐基础的男女各声部演唱。男声可借鉴廖昌永、霍勇、杨洪基的演唱版本,女声可借鉴殷秀梅、钟丽燕的演唱版本。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艺术高中二年级学生。高二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两年的声乐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与演唱能力,但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上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此外,该年龄段学生已渡过变声期,但歌唱中还需保护声带、正确发声。 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的气息、发声、共鸣协调配合,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运用声音的技巧,较完整且有感情地表达作品。???21教育网
2、在自然声区基础上不断扩宽音域,增大共鸣腔体的训练。?? ?
3、树立学生演唱作品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完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啊!中国的土地》,体验歌曲的思想感情及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声乐演唱的技术与音乐各要素的高度结合,完整表达歌唱作品,特别是该歌曲后起节奏的掌握、乐曲高潮“啊!中国的土地”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身体放松练习?? 2、气息练习(打嘟噜) 二、发声训练??1、练声曲 ①??5??4??3??2??︱1??—‖ ????o?????—?? ②??565??454?︱??343??232?︱?1??— ‖ ????mi???ma?????mi???ma????mi??— ③ 跳音练习 ???1??3??5??6???5??3??︱?1??3???5??6???5??3??︱?1??0??0??‖ mi????hi?????hi????????ma?????ha?????ha??????ha?2、训练要领:??? (1)吸气时保持两肋往外扩,o母音保持管状的畅通,哼鸣(hm)时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在位置唱高一点的同时往眉心靠,使鼻咽腔呈打开状。???(2)i母音集中靠前,带微笑状,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3)a母音唱在舌面以上,不在喉咙里(喉咽腔打开,扔花生米的感觉),高音圆润。???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3、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三、歌曲教学 《啊!中国的土地》???(1)分析作品:??? 该曲旋律优美、感情真挚。全区是二段式结构,第一乐段曲调委婉,句尾反向大跳、使该曲颇具感染力。第二乐段开始初曲调形成高潮,以离调形成新的色彩变化,表现人们甘像种子、百灵、杨柳、青松那样报效祖国,词曲和谐的结合,旋律起伏跌宕,深沉而又细腻的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炙热而深邃的情感。???(2)a母音唱全曲,注意呼吸与换气,以及歌曲的节奏难点(后半拍);??(3)提调朗读歌词,怎么念怎么唱;?? (4)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四、学生实践??? (1) 学生分段演唱,思考不同段落的情感,把握歌曲区别 ; (2) 自我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 (3) 教师作总结分析,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五、拓展活动?????? 结合钢琴正谱伴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作品,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歌唱家们对歌曲的细节处理。 六、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发声练习和对歌曲《啊!中国的土地》的演唱分析,不断巩固和积累曲目,不仅增强了演唱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演唱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展示的是一节声乐常规课,把练声与唱歌相结合。选择了三个元音“o”“i”“a“作为练声重点,为歌曲《啊,中国的土地》中难演唱准确的字作铺垫,如:你、做、泥、啊、属等。此次上课是第二次展示,课堂整体比较满意,能按时按量的完成本节课。通过第一次组内公开课的实践后,得到了文老师和潘老师的点评与指导,特别在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幽默性上稍有加强。在师生互动性上,除了学生按要求练声演唱、老师及时纠正点评示范外,学生自主地提问与思考的部分有所欠缺,没有及时解除学生的声乐理论困惑。在公开课过程中,有一位同 学因为没有公开课示范的经验,紧张到发抖,当时我没有及时给她放松情绪,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紧张情绪”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