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12-16 12: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
?????? 课题:《合唱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合唱:弥撒《哈利路亚》,新世纪曲风合唱曲《Adiemus》,中国通俗歌曲改编的合唱曲目《蓝蓝的夜蓝蓝的梦》,中国苗族合唱曲目《瑶山夜歌》四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作品,从感性和理性上提升高中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认识,了解合唱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知什么是合唱,合唱的起源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在风格、表演技巧上的特征,引导学生喜欢合唱,提高他们对合唱的欣赏水平。?? 2、合唱在中国和欧洲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欣赏 ??教具: 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 上课,礼式,师生问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导入新课
播放新世纪合唱曲目《Adiemus》,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新课?? 什么是合唱?合唱的由来是什么,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音乐知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音乐知识:合唱的起源。然后欣赏视频中老师给出的四首作品,结合讲解,请同学们将合唱这几首合唱发展的先后加以排序。 ?? 2、欣赏合唱曲目《哈利路亚》,《Adiemus》,《蓝蓝的夜蓝蓝的梦》,《瑶山夜歌》 ?? 同学们通过欣赏把歌曲简单地按类别分为两组。一组是中国作品, 分别是《蓝蓝的夜蓝蓝的梦》、《瑶山夜歌》;一组是国外作品《哈利路亚》、《Adiemus》。接下来我们就按同学们的分组分别来欣赏这几部作品。 ???? 《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是希伯来语,中文意思是赞美耶和华(英语"Praise?the?Lord")。"哈里路"在希伯来语中是"赞美"的意思,而"亚"是"耶和华"的简称。哈利路亚即为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注解:在犹太人由于有名讳的原因,哈利路亚意思是赞美耶和华,但一般情况下不直接翻译为赞美耶和华,而是翻译作赞美主。)当圣诞节来临的时候,你可以听到苍穹中回荡着动人的歌声,有的宁静安详,有的虔诚庄严,有的活泼欢愉……但最具震撼力的,莫如不朽的合唱《哈利路亚》(HALLELUJAH)。 《哈利路亚大合唱》选自亨德尔的神剧《弥赛亚》,属于清唱剧。是一首宗教音乐的合唱曲目,其歌词全部节选自《圣经》。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这是国内的一首通俗独唱曲目,原唱是1990年拿到全国青年歌唱大奖赛的张咪,是当时广州音乐人张全复和毕小世为张咪量身订做的,后来有很多歌手翻唱,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大陆传唱。蓝,这一种颜色,在心理学家里解释为:宁静、深邃、遥远、寒冷、忧郁、旷达。最后,在合其之意的话。总合表现的意思就是:宁静,忧郁的夜与遥远旷达的梦。 这就是这首歌曲所要表现的意境。近几年被很多编曲作家改变成合唱曲目,由于歌曲本身节奏活泼,旋律精致,本视频中是由高中女生合唱,突出女生音色的特点的同时,更能体现高中生青春的气息,别具特色。 《Adiemus》 合唱曲目《Adiemus》是一首新世纪曲风的合唱曲目,是英国作曲家卡尔赖金思的合唱作品,由于这个曲目的曲风特点,使其在新世纪音乐风格的同时,有具有了非洲土著族的风格,视频中的合唱曲,是由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演唱,加入了非洲鼓和打击乐器,还加入了中国古代吹奏乐器箫,使其又具有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曲调空旷神圣,宛如天籁,充满神秘。该曲也作为本学期高一年级训练实践曲目。 《瑶山夜歌》 作品原形是一首管弦乐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引子 (行板)?D小调,2/4拍子 以低音乐器(中阮、大阮、大胡、低胡)拨奏出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即将开始。乐曲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描绘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家中纷纷进入寨中的旷地的情景。逐渐带起第一部分。张维乾 第一部分(A段.行板) 由高胡奏出悠静委婉的主题,犹如一位窈窕少女翩翩起舞,然后管子、笙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姑娘们纷纷加入舞蹈的行列,情绪逐渐高涨。 主要描写美丽的瑶族姑娘婀娜多姿的舞步。音乐非常柔美轻缓,人们仿佛看到节日之夜长鼓奏响歌声轻起时,身着盛装的瑶家儿女聚集在银色的月光之下。乐队的弦乐器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宛如窈窕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轮美奂。随着主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姑娘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出活泼欢快的主题,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腾舞跃起来,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 第二部分(B段.中板) 转为D大调,改用3/4拍子 悠扬的旋律由笛子和笙奏出,恰似一对恋人正在边歌边舞,相互表达爱慕之情,共同品味着爱情的甜蜜 ,憧憬著美好的未来。旋律在安宁富有歌唱性中发展,时而又出现跳跃的节奏型。深情委婉又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独具韵味。 第三部分(A段再现.行板–热烈的快板) 再现部,浓缩第一段的内容,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人们纷纷加入舞列。欢跳着,旋转着,舞之,蹈之,气氛热烈,感情奔放。酣畅地展示了瑶族男女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乐曲在强烈的节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欢畅的情绪中结束。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