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从而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2.演唱合唱时做到声音和谐、统一,培养合唱能力。3.体验发声技巧的实践与应用。教学重、难点1.合唱时声部的和谐、统一。2.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教材分析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并有“”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知晓程度,导入新课教学。二.声乐及合唱基础知识复习????1.?起源: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歌曲2.?属性:负面:统治者麻痹民众思想的工具????????????正面:教化民众相互关爱互助平等3.?分类:????????????童声,女声,男生,混声。4.?形式:????????? ????????????有指挥,无指挥。有伴奏,无伴奏。5.?发声方法技巧:以声带为发声器官,配合腹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颅腔等体腔产生的共鸣,借助横膈膜的力量推动气流产生运动,从而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四个状态:上身保持直立状态???口腔保持含水状态下颌保持放松状态???体腔保持打开状态三、实践与练习简单发声练习: 1.母音练习:ma?me?mi?mo?mu? 2.和声练习: 1? 2? 3? 4? 5?1? 7? 1? 2? 3?四.歌曲练习:1.?聆听歌曲。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学生回答:这首歌曲优美、抒情,歌曲为中速。2.?复听歌曲。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听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中唱了“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等。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师:从这首歌深情的话语中,我们感到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3.?分段学习歌谱。(1)在分段学习歌谱中,先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以此来降低学习歌谱的难度。(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歌谱,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在相同旋律处用红颜色表示。) (2)视唱歌曲的第一声部,注意唱准八度大跳─6的九度音程和6─以及四拍时值。(3)视唱第二声部的旋律,注意唱准4─降3和5─音程以及结束句的八拍时值。(4)完整视唱歌谱。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和谐、统一。4.?学习歌词。(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全班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5.?学唱歌曲。(1)聆听范唱,小声哼唱歌曲。(2)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同一首歌》。(3)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6.?歌曲处理。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和音区上有所不同。(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的变化音,要唱得自然而流畅,歌曲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人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迎接新的辉煌。7.?设计演唱形式。(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8.?随《同一首歌》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五.课堂小结《同一首歌》这首歌曲,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和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同学们不仅用真挚的情感演唱了歌曲,而且还为歌曲设计了不同的演唱形式。“人间真情”这个主题是崇高的、永恒的。今后,希望同学们能珍视人世间的真情,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六.作业布置?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单声部的旋律演唱?撰写一篇500字的课后心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