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3.抒发对“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对幸福21cnjy.com
2学情分析
歌曲《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王莘,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歌曲是D大调,四二拍。采用三段体——ABA的结构形式。
3重点难点
1.通过在课堂上学唱《歌唱祖国》达到会背唱的目的;2.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
4教学过程
4.1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给学生讲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分两首作品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给学生讲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二、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1.播放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进行曲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钢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三、欣赏乐曲《红旗颂》 1.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乐曲,初步了解乐曲。 2.分段欣赏乐曲。 (1)欣赏并分析《红旗颂》主题旋律。 教师:听主题旋律,说出乐曲的节拍、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2)学生跟随乐曲主题哼唱唱名。 (3)聆听引子部分。 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乐曲开头运用了哪种乐器来演奏?同时又采用哪种歌曲的音调? 学生:小号,《国歌》。 (4)聆听乐曲“第一乐段”。 教师:聆听过“第一乐段”,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音乐主旋律出现过几次? 学生回答。 (5)聆听乐曲“第二乐段”。 教师:主题旋律在本段中再次出现了吗?与第一乐段在演奏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6)聆听歌曲“第三乐段”。 3.完整欣赏乐曲。 4.总结乐曲结构。 第一乐段:再现开国大典,宽广、辉煌。 第二乐段:回忆战争时期,坚定、豪迈。 第三乐段:饱含胜利喜悦,深情、歌颂。 5.欣赏完乐曲,请同学们分辨乐曲中颂歌主题共出现几次并谈谈乐曲对自己的启示。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及欣赏了乐曲《红旗颂》,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