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巴西第一课时
学生特点分析
1.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久。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观察世界,而且带着好奇心探求知识。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达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佳效果。21·cn·jy·com
2.巴西是国家地理学习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学会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读图用图技能,具备了探究学习本课的能力。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巴西是认识拉丁美洲的自然、文化、经济等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拉丁美洲的缩影。所以教材把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2·1·c·n·j·y
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探究为形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www-2-1-cnjy-com
教学策略:教学中充分运用地理学科特有的教学工具—地图,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教学方法—以图为载体:利用地图、资料、辅助图片、投影、录像、等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形成地理思维,学会地理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探究、合作,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突出巴西的特色,巩固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设计: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一项活动—— “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及综合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组织学生利用不同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整合信息资料,编排短剧;制作幻灯片、录像片段;准备巴西地形图、农产、矿产和工业分布图;绘制巴西板图。21*cnjy*com
学生准备:1.预习巴西一课,绘图本——绘出巴西轮廓图(亚马孙河、赤道以及南回归线、大西洋)。2.组建巴西考察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民族文化组”、“自然环境组”、“经济城市组”。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3. 组建热带雨林考察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五个组,分别代表“热带雨林”、“林业部长”、“环保组织官员”、“当地农民”、“跨国公司开发商”。搜集相关资料后,课前活动短剧表演,站在角色的角度探究问题,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每组确定角色辩论的代表,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充分的准备。【来源:21cnj*y.co*m】
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观看录像、利用幻灯片总结巴西种族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通过观看录像和角色辩论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及全球环境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3.能用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生产特征,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幻灯片、录像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探究归纳独特的拉丁文化。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1。【出处:21教育名师】
2.采用“地理事物镶嵌法”探究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通过角色辩论:“雨林SOS”活动,探究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2。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利用巴西矿产农产图和资料分析,探究自然环境对巴西工农业发展、城市及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3。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3.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探究地理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
重点: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以及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的经验教训。
难点:如何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探究相应的保护措施。2-1-c-n-j-y
教学突破: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教师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给学生30分钟探究活动时间。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在探究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版权所有:21教育】
具体操作可分为四步进行。
一、激趣引题 自学探究 5分钟
二、解疑导拨 合作探究 5分钟
三、明理强化 实践探究 20分钟
四、知识迁移 引深探究 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一)激趣(2分钟)
播放与三个考察组活动相关的三段PPT照片,各40秒:
播放1.激情巴西
在花车上跳桑巴舞
巴西的狂欢节
世界一流的足球队
播放2.“热”情巴西
波澜壮阔的亚马孙河,沿岸
神奇的热带雨林伤痕累累
播放3.闲情的巴西
悠闲的城市:街道上奔跑着“酒气十足”的汽车,街头的七彩咖啡屋,弥漫着烤肉的香味,人们悠闲地品着各式茶点,闲谈着昨日的见闻。
(二)引题
视频后展示幻灯片
1. 瞧,这幸福的一家
(卞卡的一家,四个人种)
引题:民族?
2.热带雨林被毁
引题:雨林?
3.优美、闲适、现代的巴西与独立前巴西制糖作坊
引题:今非昔比?
二、解疑导拨
幻灯片展示导拨内容:
(一)“民族文化组”从人文特色、发展历史两个角度考察巴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自然环境组”从
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及水量、植被及雨林危机等五方面考察自然环境及保护。
(三)“经济城市组”
今昔对比考察:
1.独立前的经济?
2.读课本图9.22,认识巴西的现代经济?及城市分布?
三、明理强化
总结板书:
(一)“民族文化组”
人文特色
发展历史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激情巴西
总结板书:
(二)“自然环境组”
热带广大的自然环境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教师及时对成果展示指导订正,评价以鼓励为主。
学生的探究成果,言之成理即可,不做统一要求,培养发散思维,评价要多样化。
世界热点地区:雨林危机与保护——“热”情巴西
总结板书:
(三)“经济城市组”
独立前: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独立后: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教师小结:独立后的巴西,逐步从一个深受殖民统治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拥有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成为拉丁
美洲经济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
教师板图镶嵌:
首都——巴西利亚;
最大城市——圣保罗;
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四、知识迁移
(一)组织反馈,引导总结
通过今天对巴西的考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小得收获,谁来谈谈?
(二)知识迁移,引深探究
自学探究(3分钟)
1.“民族文化组”利用课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探究: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
2.“自然环境组”利用课本、图册及自己搜集的资料探究:热带雨林怎么了?为什么成了世界热点地区?
3.“城市经济组”利用课本、图册及自己搜集的资料探究:巴西的经济独立前后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组长执笔:整合知识信息
为下一环节的成果展示做好准备。
(一)“民族文化组”展示:
人文特色:桑巴舞、狂欢节、足球——不民族文化融合。
发展历史:玛雅文明—殖民统治—奴隶贸易—混血种人为主。
(二)“自然环境组”展示:
采用“地理事物镶嵌法”,
在巴西轮廓板图上镶嵌相关内容(其他同学参照板图完成自己的绘图作业):
位置(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地形(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河流(亚马孙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世界第二长河),植被(热带雨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角色辩论:“雨林SOS”活动
课前确定角色辩论代表:“热带雨林”、“林业部长”、“环保组织官员”、“当地农民”、“跨国公司开发商”21教育网
每代表30秒钟陈述观点,然后全班参与辩论,明确亚马孙流域的危机已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环境,探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保护“地球之肺”。
(三)“经济城市组”
投影展示:
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
独立前:依靠出口木材、咖啡、矿产等
独立后:1.利用湿热的气候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大;
2.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现代工业——钢铁、造船、飞机等;3.工业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交通便利,殖民者最先到达,黑种人在此采矿、种植。
其他学生:绘图本上填注
引深探究
(一)2——3名同学参考板书谈自己的考察收获,大家补充,反馈达标。
(二)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会意识到:中国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就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cnjy.com
五、结束、总结
让各组组长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加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