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基本要素(二) 共鸣与咬字,吐字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歌唱的基本要素(二) 共鸣与咬字,吐字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12-17 13: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歌唱的基本要素
【摘要】:以《遇见》为例,提出在通俗歌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唱技巧、演唱方式要因歌而异,因段而异,甚至因句而异,把歌唱的技巧化整为零,通过演唱情绪融入到歌曲中去。
【关键词】:呼吸、咬字、音色、控制、遇见
一、教学课题
感动生命——《遇见》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声乐基础和演唱技巧,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所学的演唱技巧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歌曲中去,最难做的还是控制情绪和驾驭技巧同时进行。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歌唱》
2)年级:
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校本课程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45分钟
1、教学目标:
1)、基本能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发声唱歌,注意呼吸的控制,共鸣的运用,咬字准确、演唱情绪到位。
2)、能够分析歌词含义并在演唱中把握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融入个人情感,做到声情并茂且有个性的演唱。
3)、通过演唱歌曲感知一个人的感情成长经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2)、难点:如何用化整为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遇见》最美的自己。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移动式音响设备、话筒等
五、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教学导入 1、交谈导入
大家好,我是魏徽,是你们的声乐老师,那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歌是《遇见》。这首歌是一首偏民谣的歌曲,简单的钢琴,轻声的吟唱,她很清新。
在流行歌曲当中,遇见这样的歌曲时,就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情绪,包括你的唱法、技巧等等,全部都要抛开,把自己化整为零来演绎这样的歌曲。
接下来,就由我来范唱这首《遇见》
2、老师范唱歌曲(幻灯片)
(二)、歌曲整体地学习
1、谈话
刚刚同学们都有认真的听,也有发现我在唱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把气息放在比较低的位置,唱的时候也很轻松,不会有那种很紧张的感觉。
现在就请大家跟着伴奏一起把刚刚老师唱的歌曲完整的学唱一遍。
2、互动环节——选择合适的方式演唱
我们刚才初步的体会到了歌曲的演唱情绪,歌曲一般分为主歌、副歌两部分。你们觉得《遇见》这首歌的主歌和副歌该用哪种方式来演唱才合适呢?
A、演唱者的情绪和声音的力度随乐句的拓展,逐渐逐步加强。
B、情绪上强烈的对比,烘托歌曲意境的一种处理方法。
C、在歌曲的高潮中尽情释放,有强烈的感染力,
D、把所有的技巧化整为零,融入到每个音符,形成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3、全班同学选择了正确的方式D演唱,并说出了原因。
师:同学们选择了把所有技巧化整为零,那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分段演唱,来听听怎样唱更符合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4、乐曲的基本演唱方式
师:试唱主歌第一段部分,演唱方法:使用轻松地气息,以不带任何技巧的方式来演唱旋律。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淡淡的歌,轻轻的唱。
师:对,就是这几个字,说得很好。这段主歌部分是靠什么唱呢?你们选择一下(A嗓子B气息C感情)
生:选择
师:对了,主要依靠气息和感情,气息的支持,感情的升华。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像说话一样唱歌。体会腰腹用力是什么感觉。
(稍微告诉同学用气息的感觉,一两句话即可)
师:试唱主歌第二段部分,演唱方法:做出每句字尾结束的语气感。
生:第三句“向左向右向前看”有点难,应该怎样唱呢?
师:这部分应该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来演唱,在后面的分各部分也会用到这个方法,那为什么不能用真声直接上去呢?(教师范唱,学生辨别)
生:不符合这首歌的整体情绪和气质。
师:接下来便是歌曲的副歌部分,演唱方法:与主歌保持同样的情绪(难点),并且找准气口“抢气”(重点)
生:应该忘掉演唱方法,以情带声。
师:最后是歌曲的尾段,也是歌词最美的部分,演唱方法:在高音部分使用真假声的结合转换。
(三)整首歌曲的学唱
1、全班同学演唱整首歌曲。
师:很好,同学们唱得不错,特别是对整首歌的情绪把握的比较到位了,至于一些小的细节部分就得靠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来慢慢揣摩了。
2、总结《遇见》中的技巧
A、使用轻松地气息,以不带任何技巧的方式来演唱旋律。
B、做出每句字尾结束的语气感。
C、与主歌保持同样的情绪,并且找准气口“抢气”。
D、在高音部分使用真假声的结合转换。
3、视频欣赏
(四)、课堂小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其实在生活中,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都是一件件经过仔细帮装的礼物,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通俗音乐《遇见》,总结其歌曲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通俗音乐。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主动探究,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分析交流,可以使学生保持独立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也避免了教师一味管灌输的“填鸭式”的教学。
2、巧设内容,扩大容量。
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分段欣赏音乐作品,引入深受学生喜爱的通俗音乐,摒弃只围绕教材施教的传统做法,采用一种开放的态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音乐的激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体验及各种音乐活动中来。
3、鉴赏评价,创造表现。
高中音乐歌唱课是活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在课的结尾中断和尾段处,设计了让学生参与到对通俗音乐的歌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活动,有趣地,开心地获得审美愉悦体验。
本节课也还有一些教学环节可以提高
1、在课前让学生首先预习歌曲《遇见》,搜集相关的信息,可提供学生在课堂上更多表达的机会。
2、在对比分段演唱时,学生的讨论交流还可以再热烈一些,可以再多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新的认识。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具体。
3、最后还能设计让几个同学表演,如果时间够,可以让他们说说有没有不同的改编方法。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参考书目:
《通俗歌曲演唱技巧》作者
李艳梅
出版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97617
通俗歌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兰晓梅
文章编号:1673-4629(2008)02-0052-03
通俗歌曲演唱教程 作者 杨士春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通俗歌曲唱法大全 作者 曾遂今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