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踏雪寻梅》简易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声部合唱,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和意境,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和美感。
2、在聆听、比较、表现等活动中掌握歌曲休止符、连音与顿音、强弱对比的演唱。3、能辨认作曲家黄自的肖像,对他的创作成就列举一二。
【教学重点】
基本准确、完整地演唱各声部的旋律。
【教学难点】
1、歌曲休止符、力度记号、顿音记号的正确演唱。
2、高、低声部的融合,音乐情绪的表达。
【教具使用】多媒体、梅花、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碰铃等)。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全班演唱《铃儿响叮当》,聆听叮当声,在老师引导下拍手打节奏。
二、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1、了解歌曲时代背景和曲作家黄自。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意境,找出歌词中不认识的字。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解释歌词中“霁”是雪后放晴,“灞”指有扶手的桥。
4、欣赏《踏雪寻梅》视频,加深印象。
5、仔细聆听歌曲中的铃铛声有几处?引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一)低声部学唱
1、出示乐谱,划分乐句。教师用木鱼敲出节奏,引导学生得出这是驴儿行走步伐的声音。
2、全班用食指敲击课桌练习节奏,掌握规律。
3、教师用钢琴教唱,并指出第二乐句第三小节音符的变化。
4、出示顿音记号,强调每个音要唱得短促跳跃,与之前的对比。
5、力度怎样处理?由p到mf作渐强处理,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教师用琴带学生唱出强弱的对比。
(二)高声部学唱
1、聆听歌曲,学生轻声演唱高声部。
2、让学生说出哪些地方较难。一、三乐句较容易,二、四较难。
3、第一乐句,旋律线起伏仿佛是两座小山坡,由强到弱,四分休止符休止一拍。
4、第二乐句“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一开始有0xx前半拍休止,跟节奏念歌词,加上勒缰绳的动作。骑字一带而过,长音落在驴字上,这力度也是由弱到强。“响叮”有附点节奏,可以加上摇头动作。
5、第三乐句为四个“响叮当”,唱唱乐谱,注意顿音记号,力度渐强。
6、第四乐句“好花采得瓶供养”掌握0x前半拍休止,用吸气、闻花香的动作,按节奏念歌词,并唱出兴奋愉快的心情。
7、演唱全曲,感受歌曲第一、二、四乐句连贯、抒情与第三乐句活泼、跳动的对比区别。
(三)二声部合唱
1、全班分高、低声部,引导学生看谱,低声部先唱2小节后,高声部从第3小节加入。1、2乐句合唱,3、4乐句齐唱。
2、听歌曲,高、低声部仔细聆听各自的声部。
3、选出低声部队长,用双响筒带领大家演唱低声部。
4、选出高声部队长,在高声部4个响“响叮当”时用碰铃演奏。
5、全班分为高、低两个声部,教师指挥练习合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在图画中欣赏了梅花的高洁,在歌曲中演唱了梅花的活泼,在黄自身上寻找了梅花的坚强,在诗词中体会了梅花的乐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