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亲人 教学设计 (8)

文档属性

名称 故乡的亲人 教学设计 (8)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12-17 15: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乡的亲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这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文化。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以情感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共同的思乡情感,并引导学生从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单元采用了演唱、聆听、朗诵、表演、创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风格、特点的思乡作品,用描述、比较、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歌曲《故乡的亲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 2、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的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在体验思乡歌曲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激发兴趣??播放《哦,苏珊娜》?? 师: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思考:歌曲的名字叫什么?音乐情绪怎样? 生:《奥,苏珊娜》;欢快、活泼、诙谐、乐观。 师:《奥,苏珊娜》创作于1848年,由福斯特创作,当时,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很快传遍了世界,可以说是一首世界性的流行歌曲。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福斯特另一首杰出的歌曲《故乡的亲人》。请打开书翻到40页,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曲作者福斯特。 1、作者简介 福斯特(1826—1864)美国歌曲作家,被称为“美国歌曲之王”。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史蒂芬”。他非常爱好音乐,6岁时,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友谊地久天长》)的口哨,模仿军乐队队员在路上走。他一生他写了近200多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其中有160余首已出版,而且几乎全是自己创作歌词。这些歌曲结构简单、节奏平稳、音域不宽、材料精练,多以欧洲赞美诗和黑人民歌为素材,感情真挚,略带感伤色彩,表达了他对自身生活的感受和对黑人命运的同情,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噢苏珊娜》、《尼德叔叔》、《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德基故乡》、《老黑奴》等。1864年1月13日病逝于纽约,年仅37岁。 《故乡的亲人》被定为佛罗里达州州歌,《我的故乡肯塔基》被定为肯塔基州州歌。此外还有《奥,苏珊娜!》、《老黑奴》 、《美丽的梦神》和《金发的珍妮》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2、创作背景 1851年,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时,感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借以寄托思乡之情,本曲的歌词也是作者自己填写的。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赞美歌风格,于真挚纯朴中含感伤色彩。 2? 过度:美国的音乐评论家曾说:福斯特的歌曲你听上一遍就会喜欢,听上二、三遍就会唱了,那就让我们试试看。 3、聆听并分析作品 问题设计:(1)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情绪怎样? 作品分析:歌曲为大调、4/4拍,其中有两小节的重复,在整首作品中出现了三次。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理解乐句的重复和两个乐段对比的创作手法)。 第一部分:旋律:平稳、柔顺、连贯 第二部分:旋律:明亮、开朗。大跳表示音乐情绪起了剧变,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思乡之情更加激越,表达的是抑制不住的激动,恨不得马上飞回故乡,尽情享受乡土的芬芳和亲人的抚爱。音乐高潮(情感升华)之后,又回到深沉的感情之中。 过度:这首歌的音乐情绪委婉哀伤,旋律深沉感人,堪称思乡歌曲中的经典,让我们一起来学唱福斯特这首《故乡的亲人》。 4、学唱歌曲 过度: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要有优美动听的旋律,还要有诗意的歌词。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歌词。 (1)朗诵歌词:看大屏幕,女生朗读第一段,男女生齐读第二段,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 (2)唱歌谱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一起唱谱、析谱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3)填词,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提示:坐姿、正确发声、不喊叫、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 演唱提示:气息连贯,旋律线条流畅;情感随音乐起伏,音色柔美,以情带声;注意两乐段间音乐情绪形成对比(A段平稳B段明亮);歌曲结束句要渐慢、音量轻,音乐把人们带入遐想的空间;歌曲用中速演唱;注意切分节奏。 5、音乐知识 (1)、合唱队的编制 合唱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声部。每一声部是由相同或相似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的人组合而成。各声部有它们本身的特性。 第一女高音声部:明朗、轻盈而柔和。 第二女高音声部:较第一女高音声部有力、宽广而圆润。 第一女低音声部:坚实而圆润。 第二女低音声部:浓厚而温和。 第一男高音声部:明朗而清晰。 第二男高音声部:充沛而坚实。 第一男低音声部:刚健而饱满。 第二男低音声部:有力而宽厚。 每个声部的人数不定,由数人至几十人,具体由合唱团队的规模及所演唱的曲目需要而定。 (2)、歌唱的基本要素 声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歌唱者是以自己身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的艺术家。 3? 声带、咽喉是非常娇嫩的器官,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可以增强它们的抵抗力。 注意饮食,吃过多冷饮以及过多食入辛辣食物,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都会影响嗓音。另外,烟酒是嗓音大敌。 避免在恶劣的环境里过度用嗓,如:天气炎热、干燥、空气不流通、灰尘飞扬的环境。 特殊时期用嗓要谨慎。感冒发烧、变声时期、女孩在生理期等都要十分谨慎小心,避免过度用嗓。因为在这些时期里,人的声带本身已充血,如果疲劳过度易发生声带小节,产生“倒嗓”等。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嗓音健康也极为重要。烦躁、发怒、沮丧的心情,容易使声带、咽喉疲劳,免疫力降低产生病变。 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尽量避免用蛮劲嘶喊,要用气息作为动力,在自然的状态下发声。总之,使用自己的嗓子,原则上不要过度,用嗓后自己要感到不累,否则表明用嗓已超过负荷或方法不当。 6、歌曲小结 刚才我们学唱了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撰写福斯特传记的作者写过这样一段话:“福斯特在人类感情的音阶里,只触及了一个和旋,但它发出了非同凡响的音调,怀乡感是不受时间限制的,这是构成世界上很大一部分诗歌的主题,而只要人类的心灵在追求爱和向往幸福,这一主题便永远存在。”这也可以说是福斯特的许多歌曲能经久不衰,永远在人们心头激起回想的情理所致吧! 三、布臵作业: 1、搜集朗诵关于思乡的诗词(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人的情感世界的理解) 2、从混声合唱《故乡的亲人》的丰满和声中,你感受到美国人黑人的心声了吗?查找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谈谈你对美国社会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按照:聆听——表现——创造——音乐和相关文化设计的,教学效果显著,尤其是英文歌曲教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最后同学们唱的也不错。教学设计创新意识较强。不足的地方是:唱《故乡的亲人》中文时赞美诗风格体现的不够,合唱教学时,音色的和谐性还不够。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