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海洋 教学设计 (7)

文档属性

名称 深深的海洋 教学设计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12-17 14: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深的海洋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针对零起点的高中生,本着重在参与、重在体验的理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声音质量的要求较低,重点体验合唱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均衡以及和声的美感;本节课对于学法的设计理念是:本着培养学生勇于尝试、自主探究能力的原则,大胆将排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排练、自评与他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我纠正,避免了传统教学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状态,力求实现主动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的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合唱及重唱的特征与区别。 (2)初步接触合唱声音训练,了解对合唱中音色统一、声部均衡的要求; (3)实践:排练二部合唱《深深的海洋》,深入体会声部音的和谐均衡效果,学习排练流程。 (4)在自评与互评中发现问题、自我提高与完善。 【重点】合唱二声部的实践操作。 【难点】二声部音准、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均衡。 【课时】1?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分组、确定声部长, 二、导入与认知建构:(大约5分钟) 1、播放《深深的海洋》重唱版进教室,师生问候。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深深的海洋》的主旋律,今天 我想请一位同学与我合作,我们也像刚才欣赏到的那样,进行一个二声部的演唱。谁来试一下? 2、请一位学生与教师配合重唱《深深的海洋》。 思考:什么演唱形式?从听觉感受上讲,它与独唱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生讨论交流):重唱——两个人分别演唱不同乐谱;音乐层次更丰富。 追问:与上节课欣赏过的合唱相比,重唱与合唱有什么共性和区别? (学生交流):合唱与重唱都是多声部音乐,区别:合唱人多,各声部都有若干人;重唱基本是一人担任一声部。 师:那么本节课,我想请同学们自己来排练这首《深深的海洋》的二部合唱,怎么样?大家敢不敢试一试? 3、出示本节目标:(大屏幕) 1)了解独唱、合唱及重唱的特征与区别。 2)初步接触合唱声音训练,了解合唱中音色统一、声部均衡的要求; 3)实践:排练二部合唱《深深的海洋》,深入体会声部音的和谐均衡效果,学习排练流程。 4)总结自评。 三、实践(一)合唱声音训练:(大约5分钟) 简介:合唱那么多人,需要和谐统一的音响效果,就需要合唱队所有的人掩藏个性,追求共性。也就是说,要求大家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演 唱状态。比如怎么张嘴,张到什么程度,都最好有统一的标准。 要求:音色统一:平稳流畅,既保持音量,又不要把自己的音色显露于集体之外; ????声部统一:二声部时边唱边听,边听边唱,找声部的和谐均衡感。 四、实践(二)分声部练习(大约3分钟) 1、击拍唱一声部,身体随音乐律动。注意弱起、强弱规律及3/4拍摇曳感觉。 2、击拍唱二声部,身体随音乐律动。注意弱起、强弱规律及3/4拍摇曳感觉。 五、实践(三)自主排练——双声部练习(重点解决) 1、分两组(每组分别包括一声部和二声部),各声部长带领自行排练整曲。完后展示、互评。师简评、鼓励并提出建议。(大约15分钟) 提示:1)音准:唱准自己的声部,别跟另一声部跑了。 ?????2)声部均衡:不要使劲喊,边唱边听,使两声部的音量均衡适中,尽可能地追求和声美感。 ?????3)音色:保持统一歌唱状态,含蓄内敛,不突显自己的声音。 2、两组同学融合起来。(站位:一声部在左,二声部在右)(大约两遍4分钟) 要求:(1)看指挥手势,注意弱起。 ?????(2)音色统一。 (3)边唱边听,音量和谐均衡。 (4)“内在、深沉、忧郁”的感情处理、3/4拍圆舞曲的律动感与强弱规律。 六、成果展示:(带相机录音)。(大约两遍5分钟) 七、总结自评:(大约5分钟) 1、听录音效果,找学生起来谈谈:你的感受是?你认为在哪方面需要改进? 2、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3、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热情高涨,很好地完成了自主排练的任务,领略了合唱艺术团结、和谐的魅力。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能把对合唱的兴趣与热爱延续下去,把合唱艺术“团结和谐”精髓在你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下去。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再见! 八、出示作业、下课:(大屏幕) (1)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完整排练《深深的海洋》三段歌词的合唱; (2)搜索印尼歌曲《星星索》、爱尔兰歌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的音视频及相关介绍,下节课展示学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