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基本要素(五) 歌唱的艺术处理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歌唱的基本要素(五) 歌唱的艺术处理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12-17 13: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歌唱的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松花江上》,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境,能够感悟歌曲所富有的艺术魅力。
?2、声情并茂地进行演唱艺术处理,通过歌唱再现歌曲《松花江上》的艺术情境。
?3、从歌曲中怀想历史,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基础上选择“歌唱”模块的学习,多数学生具有基本的歌唱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的简谱识谱能力和音准能力较差;对于音乐学习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愿望,但是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经验不够丰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段,通过歌唱对歌曲进行艺术再现。
教学难点:歌曲的几处大跳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声音连贯,乐句完整。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体会、感悟歌曲的艺术魅力
1、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美丽的松花江》,通过音乐与画面,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感受松花江畔的美丽风光。
提问:通过刚才这些画面,她给你的印象怎样?
2、教师提出转折性问题并请学生欣赏视频资料--歌曲《松花江上》。
3、提问:两组镜头带给我们的是如此强烈的反差。欣赏了歌曲《松花江上》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4、了解歌曲《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历史背景:《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21教育网
2、作者简介:张寒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戏剧活动家。河北定县人。他的音乐创作以歌曲为主,共写有歌曲五十余首及几个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21cnjy.com
3、歌曲分析:为带尾声的二段体结构,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
活动3【活动】再现歌曲的艺术情境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松花江上》,先视唱曲谱,再填词唱曲。
2、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同时,引发学生从歌曲中怀想历史。
(1)、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 ? ?提问:这一段中的两句旋律有何特点?两句歌词所表现的情境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在歌声中该怎样表现?21·cn·jy·com
? ? ?从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得出:两句旋律基本相同。前后两句歌词的内容是有对比的,第一句描述的是美景,而第二句描述的是人,景是美的,然而对人的描述却隐含伤感。
?(2)、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 ? ?学生讨论:这一部分歌词内容和旋律的特点,设计歌曲艺术处理方案。
? ?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强弱变化、气息控制、速度变化等歌唱手段达到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歌曲第二部分的第5、6句,是两个句式相同的问话,它们分别隐含着什么意思呢?
? ? ? 学生分析:第一句隐含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憧憬,第二句隐含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力量。
? ? ??教师提问: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憧憬”之情和“坚定的决心”呢?(教师范唱)
?(3)、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第三部分。
? ? ? 提问:在几近呐喊的问话中,终于迎来了全曲的高潮。这是所有情感积累导致的最后的爆发,这种愤怒的情绪,这种震撼的力量,你该怎样从歌声中释放出来呢?www.21-cn-jy.com
? ? ?学生分析歌曲第三部分所表现的艺术情境。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部分歌曲表现方法和手段,并通过变化力度、速度等表现手段对歌曲进行艺术再现。2·1·c·n·j·y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
活动4【练习】唱一唱、练一练
1、让同学们自己练唱歌曲,处理歌曲难点。
2、分小组练习,设计表演唱。
活动5【测试】情感升华
1、歌曲独唱表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唱成果。
3、再次播放视频资料,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使学生思想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是歌曲艺术价值的体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能够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去演唱歌曲《松花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