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6 15:55: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导入1
2017年2月8日,英国议会下院以494票支持、122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表决,支持“脱欧”法案。英国议会上院2月20日就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展开为期两天的辩论。首相特雷莎·梅当天呼吁议员尊重人民意愿,不要试图阻止“脱欧”进程。在法律程序上,经议会下院投票通过后,英国政府正式获准启动“脱欧”只剩议会上院投票这一道程序。
英国首相与议会及其上下院之间有何关系?这种关系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
2017年2月1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开启了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这一组织自2016年10月创立以来为英国成功抵御了188次网络攻击,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家网络安全中心是由同在一栋建筑里的三家网络安全组织合并而成的,并成立了一个紧急事件反应小组,以应对任何成功的网络攻击。NCSC仍从属于英国的第一大网络防御机构——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
英国女王开启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能说明她掌握国家权力吗?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目标
标准要求
学法建议
素养达成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光荣革命
了解
掌握光荣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认识到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独学、对学)



议会权力
的确立
分析比较、
归纳概括
客观地评价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比较同时期中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分析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本质区别。(研学、展学等)





责任制内
阁的形成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以英国议会的权力变化为切入点,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的发展;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研学、展学、点拨等)




重点:《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内阁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职权。
一、光荣革命
1.背景:(1)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2)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3)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后查理二世复辟,其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反攻倒算直接导致光荣革命的爆发。
2.爆发: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共同执政,发动了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建立: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①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②     ”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3.议会选举改革:③    年,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④          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增强了其在议会中的实力。?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责任制内阁的建立:⑤    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⑥    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2.责任制内阁的特点:首相是⑦    的首脑,是下院⑧    的领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⑨   权,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内阁实际上对⑩   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与首相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3.政党制:为了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展开斗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答案】 ①权利法案 ②统而不治 ③1832 ④工业资产阶级 ⑤1721 ⑥沃尔波尔 ⑦内阁 ⑧多数党 ⑨立法
⑩议会
①作为国家元首,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象征。
②在英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③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权力至高无上,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创新的开始。
1.英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
                  
A.英国颁布《大宪章》后
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C.1688年“光荣革命”后
D.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
【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通过法律可以有效地限制王权,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D项。
【答案】 D
2.辉格党领袖格雷曾在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把社会的中间阶层联合到上层中来,共同热爱并支持国家的制度和政府,这件事具有头等重要性。”材料中的“社会的中间阶层”指的是(  )。
A.工人 B.贫民
C.工业资产阶级 D.农业贵族
【解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而改革的结果是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治地位。
【答案】 C
3.19世纪一位英国政治家评论说:“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下院独断专行,控制了英国政坛
B.下院权力过大,几乎不受制约
C.英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英国议会的权力较大,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解析】 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内阁需要对议会负责,如果没有议会下院多数支持,内阁将无法执政。英国君主立宪制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A、B、C三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互动探究一 “光荣革命”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鉴于当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教训,议会在授予威廉和玛丽王冠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议会此举要求国王的活动须遵从(  )。
甲方:国家法律
乙方:历史传统
丙方:政府决策
丁方:自身实力
戊方:议会规定
己方:内阁首相
……
【思路引领】 1689年,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要求国王的权力必须受法律的制约,故甲方说法正确;国王的活动遵从历史传统与《权利法案》不符,故乙方说法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仍然把握行政大权,故丙方说法错误;英国国王的权力呈逐渐减弱趋势,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丁方说法错误;《权利法案》只是用法律条文限制王权,并没有规定国王必须服从议会规定,故戊方说法错误;内阁首相在18世纪才出现,与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不符,所以己方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 甲方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
互动探究二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①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②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③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学会读史】
[注释]①枢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贵的枢密院)是英国君主的咨询机构,它在以往具有十分大的权力,但今日只具有礼节性质。枢密院拥有不同的委员会,当中,英国内阁拥有其绝大部分的权力。枢密院亦具有司法职能,并主要由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行使。
[注释]②说明内阁是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
[注释]③说明内阁演变为公开、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1)英国内阁的首脑是    ,他掌握国家的    权,又通过议会掌握国家的    权。?
(2)根据材料,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思路引领】 第(1)问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纳;第②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逐渐摆脱君主控制走向独立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1)首相;行政;立法。
(2)趋势: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原因: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逐渐摆脱君主控制走向独立。
  【规律方法】 英国内阁的运行机制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
1.“光荣革命”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吗?
【答案】 不是。“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2.中国明朝的内阁等同于近代英国的内阁吗?
【答案】 不等同。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英国的内阁是由国王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提名内阁成员进行组阁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内阁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中国和英国在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区别。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权力中心
皇权至高无上,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
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政府机构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对皇帝负责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历史影响
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中国历史发展,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光荣革命后,“君主主权原先是上帝赐予的,现在则被认为是人民授予的”。从法律上确认君权是“人民授予的”的是(  )。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王位继承法》 D.内阁制形成
【解析】 光荣革命后所颁布的《权利法案》从法律上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因而是从法律上确认了“君权”是“人民授予的”。
【答案】 B
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 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削弱了旧贵族的权力,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
【答案】 D
3.(选做)1649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利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享有最高的权力。”这一决议表明英国(  )。
A.建立了立宪政体 B.实现了稳定发展
C.维护了人民权利 D.否定了君主专制
【解析】 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与材料时间“1649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议会的权力,没有表明其作用,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并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权利,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享有最高的权力”可知这一决议打破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4.(选做)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解析】 英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是政府首脑,首相及其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题干材料中提到的首相收入公开以及定期接受下院质询都反映了首相及其内阁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监督。故C项正确。
【答案】 C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的?影响如何?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
?
?
?
?
?
素养分类
题号
水平分层
题号
唯物史观
7
基础达标
1、2、3
时空观念
1、2、3、4、5、6、7
史料实证
1、2、3、4、5、6、7
基本技能
4、5、6
历史解释
4、5、6、7
家国情怀
7
技能拓展
7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 1688年之后,英国通过渐进式的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C项。
【答案】 C
2.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为解决“其专在上”的弊端,英国创新的一种政治体制是(  )。
A.三权分立体制 B.民主共和体制
C.内阁制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其专在上”即君主专制政体。英国与之相对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3.“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指的是(  )。
A.议会至上 B.和平渐进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解析】 明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7世纪”以及“英国”可以判断材料讲的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代议制的核心是议会至上。
【答案】 A
4.据记载,1698年,英王威廉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签订反法联盟条约,此事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和政府所知晓。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国王(  )。
A.仍然厉行独裁专制统治
B.对外权力不受议会约束
C.仍拥有很大的外事权力
D.经常违背与议会的协定
【解析】 国王不经议会的同意而能代表英国签订对外条约,说明当时英国国王仍有很大的外事权力,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5.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D.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
【解析】 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故A、B两项表述有误;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反映出内阁对议会的制约,是对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进一步完善。
【答案】 C
6.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阁意见一致是内阁的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的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解析】 题干材料“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说明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均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作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够久……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三,判断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
【解析】 第(1)问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实质来理解“沿袭”与“变革”的含义。第(2)问,实际上要求回答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过程。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第(4)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英国政治变革的渐进性、和平性等特点,政治变革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答案】 (1)“沿袭传统”指的是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指的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实现民主法治。
(2)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
(3)判断:不可信。理由:文学家、思想家的作品和言论往往带有主观臆断性,根据自己的好恶褒贬时政,存在一些与事实相悖之处。(如:“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这一说法就不符合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社会现实)
判断:可信。理由:君主立宪制建立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最终建立起法制社会;随着英国代议制的逐步完善,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不断完善。
(任选一种观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改革是实现政治变革的一种途径;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变革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的实现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导入1
2017年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反恐为由暂时禁止7个穆斯林国家的公民入境。结果,这一“禁穆令”签署之后引发轩然大波,很多国家对此进行抨击谴责,不少美国人民也看不下去了。美国一名联邦法官日前裁决,“禁穆令”违宪,必须暂停。对此,特朗普怒批这一判决荒谬,并提起上诉。就在特朗普和法官斗法的时候,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将暂停执行“禁穆令”,上述国家公民仍可前往美国。
为什么总统令抵不过法院一纸判决?总统与法院权力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在历史上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
2017年2月20日是美国“总统日”,数万名美国民众走上街头游行,抗议特朗普,要求国会弹劾他,民众高呼着“not my Presidents' Day”(“不是我的总统日”)口号,向总统特朗普发出抗议。
美国国会可以弹劾总统吗?国会与总统权力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在历史上是如何确立起来的?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目标
标准要求
学法建议
素养达成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独立之初的
严峻形势
了解、理解
运用史料,论从史出;了解邦联制的弊端,理解1787年宪法制定的必要性。(独学、对学)




1787年宪
法的颁布
分析比较、
演绎归纳
结合图表,掌握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分权与制衡;客观评价1787年宪法;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研学、展学等)




两党制的形
成和发展
探究总结
了解美国两党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历程,正确分析两党制的本质;探究英美两国政体的异同。(研学、展学、点拨等)





重点:1787年宪法的内容、评价。
难点:1787年宪法制定的必要性;对“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美国的诞生和独立:1776年,美国诞生;1783年,美国获得独立。
2.邦联政府的缺陷: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很大;社会混乱;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资产阶级的愿望:华盛顿等人深受①     的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②    国家。?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宪法。
2.联邦与州的关系:规定美国是③    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3.权力分配及关系:美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④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⑤    ;⑥    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体现了⑦     原则。?
4.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
(1)积极方面: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⑧      ;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后来,以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加以修补。(2)消极方面: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5.总统选举: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⑨   党和⑩   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大政党不仅控制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答案】 ①启蒙思想 ②共和制 ③联邦制 ④立法权
⑤行政大权 ⑥最高法院 ⑦三权分立 ⑧资产阶级宪法 ⑨民主 ⑩共和
①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②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共和体制,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前者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而后者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划分各权力主体的职权及相互制约关系。
③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整政策来适应民众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的人才,从而推动政治的清明。但两党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两党竞争、互相诽谤等弊端。
④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美国联邦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构成,都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里。联邦参议院现在共有100名参议员,不论面积大小或人口多少,每州两名,各州共同讨论联邦立法事务。”材料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
A.自由   B.平等   C.共和   D.制衡
【解析】 材料表明,参众两院同在国会大厦办公;各州不论面积大小或人口多少,参议员名额相同,这便于各州平等地讨论联邦立法事务。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D.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解析】 法官终身任职,主要是为了防止其受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的干预,可以保证司法公正、独立,从而有效地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答案】 C
3.“在邦联时期,国内……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这一段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 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 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解析】 材料中“邦联”“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等信息,显示了邦联制下美国的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故选D项。A、B、C三项都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互动探究一 美国政体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  )。
甲方:协调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乙方: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
丙方: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权制衡
丁方: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戊方: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己方:联邦政府的权力大于地方各州的权力
……
【思路引领】 1787年宪法第十款反映的是中央集权,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反映的是地方分权,“协调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只是表面现象,故甲方说法错误;“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只能反映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的内容,是片面的,故乙方说法错误;两项规定分别提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说明了中央和地方的分权与制衡,故丙方说法正确;“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只能反映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的内容,是片面的,故丁方说法错误;“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反映的是联邦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与材料中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不符,所以戊方说法错误;己方说法只反映了1787年宪法第十款的规定,不能反映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的规定,所以己方说法过于片面。
【参考答案】 丙方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
互动探究二 1787年宪法的制定
材料 ①18世纪70~80年代,美国以②杰斐逊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家提出了双重分权学说。……即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实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同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之间的分权,由此把分权制的③国家政体形式与联邦制的④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防止中央政府走向专制。这种把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三大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有机结合的分权,称为双重分权。
——王寿林《分权制衡理论评析》
【学会读史】
[注释]①该时间即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和联邦政府建立的时期。
[注释]②托马斯·杰斐逊,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1809年)。是在北美大陆进行启蒙思想宣传的思想家,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和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
[注释]③国家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注释]④国家结构指的是特定的国家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划分国家内部组成以及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材料中的“三权”指的是    权、    权和    权。?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双重分权学说提出的背景,并指出其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体现。
【思路引领】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时间“18世纪70~80年代”可以分析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第②小问结合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根据材料中“双重分权”的含义,可以得出主要是联邦制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答出1787年宪法的具体内容即可。
【参考答案】 (1)立法、行政、司法。
(2)背景: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原有的邦联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体现: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但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将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属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者互相制约。
【对比分析】 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制的区别
三省六部制
三权分立制
设置目的
加强皇权
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分权内容
决策、审议、执行
立法、行政、司法
分权部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实质
主权在君
主权在民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
1.美国的联邦制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吗?
【答案】 不类似。两者具有根本性的区别:一方面,美国的联邦制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看,美国联邦制强有力地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地方各州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促进各州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地方没有自主权。
2.美国的政体是联邦制吗?
【答案】 不是。美国的政体是共和制或总统制。联邦制与邦联制是相对的,它属于国家结构。
试从理论原则与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司法等方面比较英美政体的相同点,从政体、政府首脑、权力中心、政府产生方式等方面比较二者的不同点。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理论原则与经济基础
制约与平衡;生产资料私有制
国家性质(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
司法
独立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任期制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总揽行政权、军权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选举产生
总统任命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政府(内阁)、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与监督
1.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总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指的是美国实行(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三权分立
【解析】 题干信息“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反映了美国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点。故选B项。
【答案】 B
2.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 注意题干设问信息“防止走向暴政”,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专制暴政的出现。
【答案】 C
3.(选做)1785年,一位美国牧师在布道演讲时说:“美国的繁荣和幸福面临若干严重的威胁……人们不尊重自己选择的政府,也不遵守法律。”材料说明(  )。
A.美国民众缺乏法律意识
B.人民希望自己选择政府
C.邦联制使美国陷入困境
D.三权分立致使政府软弱
【解析】 材料中的“政府”指邦联政府,而人们“不尊重自己选择的政府”说明政府陷入危机,C项正确;不遵守法律不等于没有法律意识,只能说明法律缺乏权威,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的“自己选择的政府”不符;三权分立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后实行的,D项错误。
【答案】 C
4.(选做)美国国会议员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这体现了(  )。
A.联邦与民主相统一 B.共和与联邦相统一
C.分权与制衡相统一 D.集权与分权相统一
【解析】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反映出各州具有一定的独立权力,是联邦制的体现;“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体现出民主选举色彩。 故A项正确。共和指的是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产生方式都属于共和体制,不能体现材料中参议员与众议员之间的差别,故B项错误。分权与制衡指的是美国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并且互相制约,材料中没有体现参议员与众议员权力不同且互相制约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仅表述了参议员和众议员产生方式的不同,体现不出集权与分权的统一,故D项错误。
【答案】 A
美国联邦政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
?
?
?
?
?
素养分类
题号
水平分层
题号
唯物史观
7
基础达标
1、2、3、4
时空观念
1、2、3、4、5、6、7
史料实证
1、2、3、4、5、6、7
基本技能
5、6
历史解释
5、6、7
家国情怀
7
技能拓展
7
一、选择题
1.英国首相威廉·格拉德斯通曾评论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时刻,由人的大脑和使命合成的最美妙的作品”。材料中的“使命”主要指的是(  )。
                  
A.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
B.建立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C.确立美国的共和政治体制
D.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解析】 据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可知,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在于结束软弱的邦联政府而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B项正确;A项错误,美国独立后就是民主国家;C项错误,美国一开始就实行共和政体;D项虽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但不是制定宪法的主要目的。
【答案】 B
2.潘恩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第一任国王是由选举产生的,那也同样给下一任做出先例;要是第一批的选民不仅选举一个国王,而且选举一个世袭的王族,从而抛弃一切后代的权利。”依据材料推断,潘恩主张在美国应推行(  )。
A.君主专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解析】 共和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它完全符合材料中潘恩反对世袭制度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选举、反对世袭,A项明显与题意不符;分权制是针对集权而言的,联邦制是针对邦联而言的,B、D两项与材料主旨均没有直接的关联。
【答案】 C
3.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
A.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原则
C.邦联体制 D.民主共和政体
【解析】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故A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政府权力在构建中相互制约与平衡,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邦联体制是美国独立之初的体制,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政体主要体现在总统通过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4.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重视分权制衡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建立了责任内阁
【解析】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涉及了中央和地方之间,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体现不出猜疑,故A项错误;猜疑体现了分权制衡,故B项正确;C、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错误。
【答案】 B
5.美国制宪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来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B.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C.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解析】 “政府有能力控制”要求政府有力量,是一个联系密切的、中央权力高于地方的政府,这与中央集权(或联邦制)原则一致;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要求对政府实行有效监督,这与三权分立原则一致,故应选A项。民主共和原则主要体现在总统和议员的产生方式和任期上,故B项错误。C项错在“邦联制”,D项的两个原则都与材料不符。
【答案】 A
6.右面是一幅有关美国政治体制的漫画。漫画中一只三头鹰的三个头上分别写着行政、立法和司法。此漫画旨在说明美国(  )。
A.政治体制是个怪物
B.实行政党独裁统治
C.政府出现严重分裂
D.实行三权分立政治
【解析】 同一个鹰身而有三个头,且三个头的大小一样,再结合三个头所代表的三个政治机构,很明显地反映出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政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制衡”。政治制度的“制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制衡”的?这种“制衡”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三图片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央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结合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回答。第(3)问根据图片材料“黑人总统”的信息,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分析说明。
【答案】 (1)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目的:保障民主(防止专制)。
(2)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3)不能。因为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不承认妇女、黑人享有同白人男子相同的权利。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导入1
现在的法国是一个多党制国家。目前法国的国家体制是戴高乐于1958年创立的第五共和国体制。这一体制是一种具有法国特色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共和政体,总统有极大的权力。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和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等特权。总统根据国会的政党议席情况委任多数党或联盟多数党出任总理。
当今的法国共和国体制与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政体有何不同?法国共和政体是如何确立的?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
普鲁士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以“铁血政策”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获胜,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登基为德意志皇帝,柏林成为首都。
俾斯麦出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权倾朝野。
1888年,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年少气盛的皇帝显然不甘受制于73岁高龄的俾斯麦,两年后,俾斯麦推辞了皇帝新册封的“劳恩堡公爵”和陆军元帅外加海军上将的称号而下野。他到威廉一世的墓地献了3朵玫瑰,拜见了腓特烈三世的遗孀,领着全家老少,在成千上万柏林市民的簇拥下,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乘坐火车离开了他奋斗了整整28年的柏林。
为什么功勋卓越、权倾朝野的首相俾斯麦最终被迫下野?首相的权力究竟有多大?这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体制有何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目标
标准要求
学法建议
素养达成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艰难的法
兰西共和
国之路
了解、理解
了解普法战争、德国统一和巴黎公社的事实,将法国宪法的制定置于特定的政治事件的背景之下,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巨性。(独学、对学)



法国共和政
体的确立
归纳总结
既要注意宪法的材料引文,又要抓住特征,以便理解欧美代议制的发展;参照英美的政治体制分析法国共和制的特点。(研学、展学等)




德意志帝
国的君主
立宪制
合作探究
将德国宪法的制定置于特定的政治事件的背景之下;可以组织角色辩论,甲方是法国共和制的拥护者,乙方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拥戴者,让他们各自陈述权力构成和制度利弊,进行两种制度的比较;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研学、展学、点拨等)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影响。
难点: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巨性;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封建贵族和教会竭力维护君主专
制统治,资产阶级的反抗日趋激烈,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号召和宣传。
2.共和的历程:178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的七十多年间,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都没有结束。直到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起①            。?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确立:1875年通过了②           ,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2.内容: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③    ,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④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3.作用:资产阶级⑤    的最终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前提:德国统一大业的完成。(1)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2.确立:1871年颁布⑥        ,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3.内容:(1)⑦    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2)⑧    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3)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4.影响
(1)积极影响:国家统一和⑨     政体的确立,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2)消极影响(特点):保留了德意志的专制传统,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⑩      。?
【答案】 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③议会 ④总统 ⑤共和政体 ⑥德意志帝国宪法
⑦皇帝 ⑧宰相 ⑨君主立宪 ⑩保守和不彻底
①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过程充满了长期性、曲折性,但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③资产阶级在其建立、发展政治制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用法律的形式把革命、改革的成果巩固下来,法律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
1.“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    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是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上的是(  )。?
A.法国1875年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英国《权利法案》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 法国1875年宪法以微弱的优势建立了共和政体,A项与材料相符,故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经过4年多的斗争和妥协,故B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不符,且《权利法案》不是宪法,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保留了君主很大的权力,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解析】 从“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可以看出,法国内阁在一定程度上与总统分权,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对议会负责。故选D项。
【答案】 D
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1875年后的法国共和制作为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两者有不少共同的地方。”以下属于“共同的地方”的是(  )。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C.政府首脑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国家元首可以解散两院
【解析】 英国议会和法国议会都完全行使立法权,故A项正确。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无权任命内阁成员和解散两院,英国首相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故B、C、D三项表述均错误。
【答案】 A
   互动探究一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旦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
甲方:脱离了法国国情
乙方: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丙方:不能维持长久
丁方: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戊方:共和制可以转变为君主制
己方: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
【思路引领】 根据材料可知1875年宪法不是脱离了法国的国情而是根据法国国情而通过的,故甲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又被称为“一票定共和”,所以1875年宪法并没有得到两派的竭力支持,故乙方说法错误;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1875年宪法不能维持长久,故丙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对共和派而言……而对君主派来说……”可知,两派都接受宪法,说明该部宪法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丁方说法正确;戊方说法反映的是君主派的意图,不能体现共和派的意图,所以戊方说法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说明法国实行的不是总统制共和制,所以己方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 丁方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
互动探究二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材料 第四条 下列事务属于帝国的监督与立法权范围之内:……2)制定海关与贸易的立法,及关于帝国所需赋税立法;3)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
第六条 ①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②其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
第十一条 ③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二十条 ④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德意志帝国宪法》
【学会读史】
[注释]①说明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
[注释]②说明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据绝对优势。
[注释]③说明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制,专制主义色彩浓厚,也说明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据绝对优势。
[注释]④说明德意志帝国实行民主制。
(1)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机构是    ,它由    议会和    议会组成。?
(2)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架构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思路引领】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①小问从材料信息中提炼概括;第②小问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时间,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 (1)议会;联邦;帝国。
(2)特点: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据绝对优势;君主制、联邦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特征: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关键词为“民族”“民主”或“代议制”“法制”“工业时代”等,不拘泥于文字)
【归纳概括】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权力极大,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3)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
(4)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议会没有实权。
【创新点评】 有学生提出:德意志帝国保留的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会阻碍德国资本主义民主的进程,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对提出这种创新观点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他的正确观点。德意志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的,德意志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对后来德国发动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
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以来,法国共和制与帝制(君主制)的斗争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吗?
【答案】 不是。共和制与帝制(君主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其斗争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就法国实行何种政体的斗争。
2.法国的共和制和美国的共和制相同吗?
【答案】 不同。法国和美国虽然同为共和制国家,但二者有很大区别:①两种政体的差别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代表,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代表。②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国民议会负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而政府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
1.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其运作模式如何?有何影响?
背景
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
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思想上
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模式
议会权力
议会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运行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权力制衡原则
政党政治
在执政期间推行本党意志和政策
续表
影响
政治上
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促进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上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2.英德两国政体有何异同?
项目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
政体相同,都是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
国王,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和议会、
政府的关系
宰相主持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无实权)是立法机构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
1.“她”跌跌撞撞,蹒跚而来,但却取得了胜利,并走进了近代欧洲大陆代议制民主的行列,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这里的“她”所属的国籍应是(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 法国共和派历经曲折,最终战胜封建势力,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符合试题中“她”的特征,故选A项。英国不是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是美洲国家,排除B、D两项;德国政治近代化由封建统治者主导完成,不存在复辟问题,排除C项。
【答案】 A
2.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邦国领导完成的,因而有人认为“是普鲁士的色彩黯淡了德国民主与和平的光环”。所谓的“普鲁士的色彩”指的是(  )。
A.联邦制 B.民主共和制
C.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解析】 普鲁士通过“铁血政策”完成了德意志统一,也把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保守和不彻底。A项是德国的国家结构形式;B项与德国无关;C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
【答案】 D
3.(选做)1871年2月12日国民议会建立之初,共和派议员人数不足君主派的2/5,但到当年7月2日举行的议会补选中,共和派却在114席中占据了99席。此现象说明法国(  )。
A.政治斗争激烈 B.复辟势力强大
C.民主力量壮大 D.共和制度确立
【解析】 共和派席位的迅速增多,说明支持共和制的力量壮大,也就是民主力量壮大。
【答案】 C
4.(选做)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这反映了(  )。
A.普鲁士享有一票否决权
B.联邦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C.德国即将实现国家统一
D.德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解析】 依据材料“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可以看出普鲁士具有绝对优势,享有一票否决权,故A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87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当时已经实现了统一,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皇帝的权利,不能体现“德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故D项错误。
【答案】 A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的情况如何?近代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哪种民主政体?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
?
?
?
?
?
素养分类
题号
水平分层
题号
唯物史观
5、7
基础达标
1、2
时空观念
1、2、3、4、5、6、7
史料实证
1、2、3、4、5、6、7
基本技能
3、4、5、6
历史解释
2、3、4、5、6、7
家国情怀
7
技能拓展
7
一、选择题
1.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 温和的君主立宪派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共和国,温和的共和派认为共和国与他们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可见各派斗争非常激烈。《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基本符合共和派的宪政计划,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仅以一票的优势通过,是专制与共和长期斗争的产物,符合材料所述,故D项正确。
【答案】 D
2. 下面为近代西方某国政治体制结构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皇帝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
B.议会受皇帝主宰,故无立法权
C.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D.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解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享有绝对权力,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议会受到君主制约,立法权力相当有限,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故D项错误。
【答案】 C
3.右面是1879年美国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名为《德国的议会大师俾斯麦》的漫画。漫画中俾斯麦被画成了驯狗师。此漫画的寓意在于(  )。
A.赞扬俾斯麦对德国宪政的贡献
B.讽刺德国议会民主制度的虚假
C.揭露俾斯麦欲独裁德国的野心
D.批评美国民主制度落后于德国
【解析】 漫画讽喻了时任宰相的俾斯麦在当时德国政体中处于主导地位,议会成员都被俾斯麦训练得只会服从,这自然也就无法发挥议会作为立法权力机构的作用,所以是讽刺了德国议会民主制度的虚假。
【答案】 B
4.“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被一个绝顶聪明、敢想敢干的大地主,在封建主义本能的驱使下,靠着不抱任何成见的智慧实现了。这实在是一种反常现象。”下列符合以上描述的相关史实是(  )。
A.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 B.德意志的统一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是指结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统一。“大地主”是指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国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
【答案】 B
5.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解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故A项错误;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故B项正确;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而不是决议,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共和政体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而不是共和派和民主派,故D项错误。
【答案】 B
6. 法德两国是“一战”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国。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需要经过的合法程序是(  )。
A.德国:首相经皇帝同意后宣战。 法国:议会提出法案,总统同意后宣战
B.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 法国:总统提出法案,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宣战
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 法国:总统经议会同意后宣战
【解析】 德国首相没有对外宣战权,法国需总统提出法案,故A项错误。德国皇帝掌握对外宣战权,无须经议会同意,故B项错误。在德国,对外宣战权属于皇帝,皇帝掌握着国家的对外媾和和宣战的权利;在法国,对外宣战必须是总统提出议案,经各部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方可宣战,故C项正确。法国总统对外宣战的法案需经各部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方可宣战,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共和国宪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包容。……第三共和国宪法……所彰显的协商民主和求同存异的精神为第三共和国历届政府的施政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法国宪政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发展成熟的。……1875年宪法使法国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实现了共和国的繁荣,法国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法国宪政形成演变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2)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概括出法国宪法具有包容性,体现民情,所以1875年宪法的历史作用是目前任何一部法国宪法无法取代的。“影响”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第(2)问要联系德国1871年宪法的局限性来回答。第(3)问,不论英德的君主立宪制还是美法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因国情的不同,各国的民主政治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多样性。
【答案】 (1)特点: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彰显了协商民主和求同存异的精神,在斗争和妥协中产生,体现了法国的民情。
影响:促进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2)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德意志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3)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单元复习课
(教师用书独有)
历史时段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17~18世纪)
(1)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巩固发展了君主立宪制;(2)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
(1)资本主义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近代资产阶级典型的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英国从革命到立法的过程曲折反复;议会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3)美国联邦共和政体体现了权力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法德)的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
(1)爆发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共和派与保皇派经过反复斗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最终确立议会制共和政体;(2)1871年德意志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历史的主流;(2)法国政体反复演变,共和制的道路漫长曲折;(3)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第7课
①英国政府组织结构图(英国内阁、议会、国王和首相的相互关系如何?)
  ②英国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英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之间是如何相互制衡的?)
  ?第8课
①美国1787年宪法(请用“一、两、三、三”简要描述美国1787年宪法。)
②美国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之间是如何分权制衡的?)
③美国两党制(美国的两党制是怎样形成的?)
?第9课
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的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如何进行权力分配的?)
②德国君主立宪制(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
  ③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与雅典民主制的区别与联系(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与雅典民主制有何区别和联系?)
④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代议制的统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呈现出怎样的多样性?)
  请用图示的方式简要列出近代西方代议制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确立发展的过程。
(教师用书独有)
1.轻巧识记《权利法案》对王权的一系列限制
(1)国王无权废止法律——立法权。
(2)国王不经过议会同意不能随意征税——征税权。
(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军事权。
(4)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权。
(5)未按法律程序,国王不得拘捕臣民——司法权。
(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议会集会权。
2.英国的制度创新可归纳为“一、两、三、四”
一条主线: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发展。
两大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四个阶段: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法律基础——《权利法案》;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3.运用顺口溜记忆英国君主立宪制
君权神授行专制,资产新贵限王权。
光荣革命局面定,《权利法案》议会颁。
王权自此日削弱,议会中心地位坚。
责任内阁有首相,两党对立搞竞选。
4.运用图示法理解英国内阁、议会、国王的关系
5.美国新政体可归纳为“一、两、两、三、三、三”
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
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
两个分权:一是联邦政府的内部分权(即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一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分权(即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总统行使行政权。
三项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
三大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6.巧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两、三”
(1)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政体。
(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4)本质:资产阶级力图通过立法限制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并以此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尽管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7.运用图示法记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
8.运用顺口溜记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诸邦分裂阻发展,统一俾相来承担。
核心力量普鲁士,统一完成方立宪。
议会民主是其表,君主大权仍独揽。
专制军国气象浓,民主道路仍漫漫。
(教师用书独有)
一、正确分析英国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地位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1.革命前:英国议会自1265年诞生以来,无权直接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干涉,议员只能讨论国王所颁布的命令;传统上,国王要征收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国王随意解散议会,甚至实行无议会统治,因此有“议会是国王的议会”之说。
2.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国王只是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王权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只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君主。因此有“国王是议会的国王”之说。
3.变化原因:(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英国王党势力;(2)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获得统治权;(3)《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4)从根本上说,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二、英王退居二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英国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一般认为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但这并不能说明英王已丧失了所有权力,这时的英王仍然拥有较大的实权。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之后,英王才真正退出行政权力的舞台,完全退居二线,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三、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辉格”一词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马贼”;“托利”一词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最初,这些不雅的称呼均出自对立派之口。后来,这些称呼沿用下来,但已失去原意。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辉格党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和新贵族的利益,托利党代表贵族地主、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这是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19世纪中期,辉格党发展为自由党,托利党发展为保守党。20世纪初工党兴起,迅速取代了自由党在议会中的地位,形成工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的局面。
四、英国国王与法官的故事
公元1608年的一天,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闲来无聊,想去皇家法院审审案子,解解闷。
他来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爱德华·柯克热情接待了国王陛下。但令国王詹姆士一世吃惊的是,柯克大法官竟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国王感到不悦,觉得很没面子,于是质问原因。柯克大法官据理力争,说道:“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于大不列颠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财产、继承,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还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这段话看似平常,却载入了英国的法制史,成为职业法官垄断司法权力的标志。
【解读】 材料反映的国王与法官的故事尽管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的事情,但对后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尤其对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成为当代英国司法独立的一个历史渊源。
五、美国共和政体体现的政治理念
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六、美国总统选举流程
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的程序分为预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和“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5个阶段进行,整个程序需耗费近一年的时间。
预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艾奥瓦州那样,由各党从基层选区开始,自下而上逐级选出出席县、州和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另一种是像新罕布什尔州那样,由各党的选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秘密投票,分别选举各自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然后根据各候选人的得票比例确定该州参加各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第二种方式比较正规,绝大部分州都采用这一方式。
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在7、8月份举行,主要任务是确定该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通过党的竞选纲领。此后,总统竞选便正式展开,各党的总统候选人开始疯狂拉票,这一过程一般持续8~9周。全国选民投票是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这天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实际上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人”。真正的总统选举,在选举年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届时,各州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最终选出新总统,当选总统将在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七、从美国高官的产生看美国的权力制约
美国高级官员,除总统与副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之外,其他高级官员均由总统提名任命,但需要由国会审核通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的用人权,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制约关系。它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防止总统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从而大大减少在选官问题上的腐败现象。这也说明美国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程度较高,堪称资本主义世界的楷模。
八、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而政府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九、拿破仑与“白兰地”
法国市场上的“拿破仑白兰地”酒很受欢迎。可是为什么白兰地酒也取名“拿破仑”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拿破仑执政时期,有一位名叫艾马尼格尔的酿酒商是拿破仑的好友。有一次,他送给拿破仑一瓶优质的白兰地酒。拿破仑喝了之后赞不绝口。这位酿酒商见此情景灵机一动,索性用“拿破仑”作了自己酒品的商标。过了一段时间,拿破仑的另一位至交——同为酿酒商的古鲁巴吉也用拿破仑的画像作为自己的酒的商标。这样一来,法国众多的酿酒商纷纷效仿,都用起了“拿破仑”商标。针对这种情况,当时法国的酒法不得不做出一些限制性决定:只有法国康克尼地区的酿酒商所酿制的白兰地酒,而且贮存期至少在五年以上的才可以被称为“拿破仑”。尽管酒法这样规定,但后来法国的“拿破仑白兰地”酒还是越来越多。面对这种鱼目混珠的现象,法国人便将正宗的“拿破仑白兰地”称为“常胜将军”,而将冒牌的、质量差的称为“常败将军”。
十、近代法国的宪法
在近代世界各国中,法国是制定宪法最多的国家。1789年的法国仅有一些封建专制的典章制度,没有近代意义的宪法。1789年“三级会议”前,三个等级一致强烈要求制定宪法,以限制王权。1789年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陆续制定过许多部宪法,包括: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1799年宪法(共和第八年宪法)、1801年宪法(共和第十年宪法)、1803年宪法(《共和第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1814年宪章、1830年的七月王朝宪法、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1875年宪法、1946年宪法和1958年宪法。
【解读】 上述材料反映出法国宪法的数量之多。随着法国阶级斗争的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其内容,如有关政体、立法机关、国家元首、公民权利的规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十一、俾斯麦1862年在国会的“铁与血”演说词
……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亚、符登堡和巴登——愿意浸沉于自由主义之中,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人愿把普鲁士应充当的角色派给他们!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用铁与血。
——译自《德国史文献》(蒋相泽译,端木正校)
【解读】 上面的演说词是俾斯麦在1862年9月议会中答复资产阶级自由派想建立立宪君主制的要求。俾斯麦的这番话充满对软弱怯懦的资产阶级的蔑视,表明他要用“铁和血”来推行容克地主阶级的一切对内对外的反动政策,包括统一德国。
十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演变
1.英国
(1)13世纪出现内阁。(2)1649年,在内战结束后,宣布建立共和国。(3)1660~1688年恢复君主制。(4)1688年光荣革命后,用一系列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5)18世纪初形成内阁制。这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结果。
2.法国
(1)1791年制定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2)1792年又成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3)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又重新推行君主专制,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复辟,但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保存下来。(5)1830年“七月革命”后的七月王朝又重新推行君主立宪制政体。(6)1848年“二月革命”后重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7)1852年拿破仑三世称帝并建立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8)1870年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9)此后,君主制和共和制进行了较量,但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3.美国
(1)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建立松散的邦联国家。(2)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实行联邦制,其突出特点是实行三权分立,启蒙思想的国家学说开始付诸政治实践。(3)1789年华盛顿就职美国第一任总统,建立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4)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扩展到南方。
4.德国
(1)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普鲁士政府与资产阶级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2)1871年统一完成后,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1918年十一月革命中建立了共和国。(3)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4)1949年,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人民民主共和国。(5)1990年,德国统一,只保留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5.俄国
(1)1861年改革后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沙皇专制君主政体。(2)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后,实行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3)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苏维埃政府。(5)1991年,放弃社会主义,恢复资本主义。
6.洋为中用——近代中国对西方民主的借鉴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效仿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并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十三、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1)公民民主,实行普选制,人们对政策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主动参与意识较强,人权得到较充分的尊重;(2)实行政党政治,该制度的优势在于将竞争机制引进政治生活;(3)健全议会民主制度,议会成为真正的立法机构,在自由竞选的原则下,各党派和个人充分发表见解,靠公民的选票来决定。
素养分类
题号
水平分层
题号
唯物史观
6、13、14
基础达标
1、2、3、4、5、6、7、9、10
时空观念
1、2、3、4、5、6、7、9、10、11、12、13
史料实证
1、2、3、4、5、6、7、8、9、10、11、12、13、14
基本技能
8、11、12
历史解释
8、11、12、13、14
家国情怀
13、14
技能拓展
13、14
一、选择题
1.“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虽然仍是名义上的国家主权者,但事实上已是国家主权的潜在拥有者和监管人。”此观点主要是依据(  )。
                  
A.光荣革命使国王成为“虚君”
B.《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议会拥有选择国王的权力
D.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仅限于立法权
【解析】 材料中的“名义上的国家主权者”,说明英王只是形式上拥有国家主权,同时事实上是国家主权的“监管人”,也说明英王形式上拥有国家主权,体现了议会主权原则下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这是从《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原则开始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有很大的权力;C项不能完全说明题意;D项错误,光荣革命后首先剥夺的是国王的立法权。
【答案】 B
2.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解析】 在英国的政治体制中,内阁承担实际的行政职责,而内阁由立法机构议会下院中的多数党组成,因此内阁成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故C项正确。
【答案】 C
3.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着活力。”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邦联条例》
C.《联邦宪法》 D.《1875年宪法》
【解析】 1927减去140是1787,很明显文件指的是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故选C项。A项出现于1689年,B项出现于美国独立之初,D项出现于1875年,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某个国家“对现代国家的特点有四大贡献:成文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司法审查制度和联邦制”。这体现了哪个国家的政治创新?(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解析】 英国的《权利法案》并不具有宪法性质,故A项错误;德国体现的是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中“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不符,故B项错误;法国不属于联邦制,故C项错误;美国颁布的1787年宪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使公民的权利得到保障,且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共和政体,故D项正确。
【答案】 D
5.有学者认为:“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其“山寨”性表现在(  )。
A.效仿英国的政党政治 B.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解析】 美国早于法德两国建立起近代政治制度,排除B、C两项;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是进行了创新,实行总统共和制,D项错误;美国的两党制效仿了英国的政党政治,所以选A项。
【答案】 A
6.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法国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法国君主制的传统十分浓厚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法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但题干反映的是总统权力较大,但又受限制,如总统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C项正确。
【答案】 C
7.下图为某书目录局部,此部分涉及的内容是(  ) 。
A.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B.美国两党制形成和发展
C.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D.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
【解析】 俾斯麦是普鲁士王国的宰相,领导了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材料内容与英国、美国、法国无关,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8.“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国王“统而不治”
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三权分立制确立
【解析】 材料信息“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说明此时国王还有一定的权力,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美国政体的特点。
【答案】 A
9.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何去何从?亚当斯说:“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据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
A.专制制度 B.民主共和
C.联邦体制 D.分权制衡
【解析】 材料“‘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说明专制导致国家灭亡,可见他反对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亚当斯选择民主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他选择联邦体制,故C项错误;专制导致国家灭亡,为此他主张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不来梅和汉堡”等邦(  )。
A.拥有独立的海军舰队
B.可以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
C.享有一些自治权
D.有权任命联邦议会的主席
【解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
【答案】 C
11.俾斯麦设想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1871年帝国宪法加以定型,最终形成德意志新体制。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解析】 专制与民主是两种不能融合的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表明相对普鲁士而言,统一后德国的专制色彩会淡化,故B项错误;材料“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表明新体制是适应国情的,故C项正确;由于容克阶级政治优势的存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不能得到全面保障,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有人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不是制宪会议或者国民议会的成果,而是一系列战争胜利的产物……它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俾斯麦的意志”。由此可见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A.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特色
B.使国民议会掌握了立法权
C.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解析】 俾斯麦是德国统一时期著名的“铁血宰相”,他以强有力的军事强制手段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体现了高度的集权性和专制性,所以“俾斯麦的意志”实际上指的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专制性,C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7月30日,议会两党的7位政治要人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领军队前来英国,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威廉乘“新教之风”登陆英国后,詹姆士二世逃走。英国仅以换了一个国王的代价完成了革命。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出自什么重要的文献?依据材料二说明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3)依据材料三,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第(1)问结合“1688年”“威廉”这些关键词可推断出此历史事件是光荣革命。第(2)问可从材料中获得答案,也可进行知识迁移,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3)问要注意从议会、内阁、君主等方面总结特点。
【答案】 (1)光荣革命。
(2)文献:《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财政权)。
(3)特点:①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④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14.英法确立资本主义代议政体都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法国媒体每当提到总统的时候从来不用“法国总统”这个称号,更不会说“我国总统”或“国家总统”,而总是要不厌其烦地说“共和国总统”(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每次共和国总统对国民发表正式讲话,在结尾的时候必定要喊两句口号,一句是“法兰西万岁”(Vive la France),另外一句就是“共和国万岁”(Vive la République),把共和国政体与法兰西民族等量齐观。法国人珍惜共和国的观念,是因为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请回答:
(1)英法代议制确立的标志各是什么?
(2)有人说法国政治制度优于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从英法确立代议制的艰难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本题以英法代议制的确立为主题,考查比较分析和论证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革命的胜利及法律的确立来回答。第(2)问从两国国情及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来分析。第(3)问上升到新旧事物斗争的哲学理论来回答。
【答案】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该说法不准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是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的妥协,但从当时的情况看,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法国确立共和制后,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政局来看,不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因此要从国情的差异认识两国的政体差异,孰优孰劣的关键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评判标准。
(3)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说明了历史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新制度必然取代旧制度,因为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将其斗争成果制度化和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