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结构)
翠苑中学 徐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种子的主要结构。
掌握种子的两种分类方式: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方式。
3、情感目标:激发探究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分析:
重点:通过解剖种子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
难点:通过学生的对种子的探究,探究种子内的成分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图解法等
学法:图表识别、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小结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烧杯、滤纸、碘液、玉米种子、蚕豆种子、花生种子、西瓜子、南瓜子、开心果、小麦种子、水稻种子、解剖刀、面粉等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五节内容,主要介绍被子植物一生的主要阶段,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植物与动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种子生长主要取决于种子是否萌发,而种子的结构又是种子萌发的基础,所以学生学好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对后面的种子萌发以及植物的生命周期的熟练掌握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1、学生猜谜语通过实验引入植物的一生斯芬克斯之谜:(简介)什么动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二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2、展示一些植物的幼苗(水稻、小麦、绿豆、黄豆、西瓜子、花生种子萌发的幼苗) 猜谜语知道并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动物生命周期的相似性,以此说明生命周期是一切生物生命运动的共同轨迹,是生命的延续。观察 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出植物的生命周期。从谜语引入,从人(动物)的生命周期过渡到植物的生命周期。通过谜语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物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从什么地方开始?平时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植物的种子?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它们里面有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们的内部有哪些结构?不同类型的种子,结构是否相同? 在植物的一生中,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而种子的结构又是种子萌发的基础。学生实验:解剖植物种子(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完成实验报告(见附表1) 从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意义,并通过对植物中最重要的器官——种子结构学习,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萌发条件做好过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2、让学生说出实验的现象,并展示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并简单介绍一下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各个结构的作用。同时请学生比较两者结构中的异同点。 学生读图:和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并找出图片中各结构的实际位置所在。并指出两类种子的异同点。(单子叶和双子叶)学生讨论并小结:1、基本结构相同:胚和种皮(胚由四部分构成)2、可以将植物根据有无胚乳分: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又可以根据子叶数目不同分: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种子的结构。
3、请学生探讨实验中的差别,根据所得结论来判断教师所提供的各种种子的类别。教师适当点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只能看子叶数目,不能通过该种子有无胚乳来判断。(举例:柿子,双子叶植物,有胚乳;慈菇,单子叶植物,无胚乳)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汇报所得结果。(判断依据:有无胚乳、子叶数目是一片还是两片成为区分两类种子的分类标准。) 增加练习,通过观察,让学生来判断一些常见的植物,掌握种子的两种分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同学们知道了种子的结构,你能否说出种子中最宝贵的是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人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那么种子萌发是否也需要营养?营养贮存在哪里呢? 学生猜测、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得出结论:有胚乳种子,营养主要贮存在胚乳中,而无胚乳种子,营养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5、这些营养包括哪些物质?请学生探究种子的成分(营养物质)演示如何检验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水的实验。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一些特征实验,得出结论,小组评价,教师点评。完成实验报告(见附表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互相合作精神。
6、展示几种植物种子的成分(图片、实物)。 读图 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种子其各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
三、小结:种子中含有如此丰富的营养物质,请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种子食用较普遍?吃的是种子的哪个部分?并说明人体对它们的需求。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将课堂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结合实际。思想道德教育,补充各种营养,不挑食。
五、教学反思:
通过猜谜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注意。由人的生命周期过渡到植物的生命周期,学生比较能够接受。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上课带来,也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已萌发的种子,以供学生上课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学生们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合理设计,实际操作实验后,在实践中得到所学理论知识,然后再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的点评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渴望得到新知识,更能使学生加深对这部分新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时间把握成为这节课的关键,如果学生事先预习过该节内容,实验能够顺利进行,那么这节课就相当成功了。由于时间的限制,一些激烈的讨论难以继续深入。在做种子成分探究实验中,要让初一的学生自己设计这个实验的实验方案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例如怎样鉴定种子成分中含有淀粉,学生还是可以想到用碘液,但是其他物质的鉴定对初一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根据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对种子中所含的成分进行判别。
(附表1)
实验一 观察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用品:
实验步骤:
一、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以及种皮上的种脐和种孔。
2、剥去种皮,分开并合着的两片子叶。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能看到什么变化?
这说明什么?
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胚乳以及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实验结论:
1、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2、有哪些相同的结构?
(附表2)
实验二 探究种子的成分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用品:
实验步骤:
1、证明种子中含有水分
操作1: 步骤1: 实验现象和结果
1、取一些晒干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 在火上均匀加热,然后烘烤试管的底部。
2、证明种子中含有无机盐
操作2: 步骤2: 实验现象和结果
2、取一粒浸软的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在火上烧。一会儿,种子变黑了,随后就燃烧起来,最后剩下来的只是一些灰白色的灰。
3、证明种子中含有淀粉
操作3: 步骤3: 实验现象和结果
3、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在清水里用手揉挤。
再向往烧杯中加入几滴碘液
4、证明种子中含有蛋白质
操作4: 步骤4: 实验现象和结果
5、把纱布包内的淀粉挤净,包内剩下的物质颜色。
5、证明种子中含有脂肪
操作5: 步骤5: 实验现象和结果
6、烘烤小麦(或芝麻、花生)种子以后,切下胚,放在白纸上压挤。注意纸上的变化 。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