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2-17 09: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节课时一 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能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知道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并初步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
5.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蜡烛燃烧的探究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外焰温度最高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活动提示〗怎样观察?反应前反应时反应后反应物的色味态光焰色、烟雾气,反应条件生成物的色味态要了解化学家是怎样研究物质的,我们先分析一个简单的问题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火焰内外颜色相同吗?温度相同吗?〖观察思考〗你观察到石蜡由固→液→固→汽的变化吗?石蜡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怎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表达与交流〗〖结论与解释〗物理变化你知道吗?1、石蜡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化学变化2、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什么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1.水蒸发 2.粉笔折断
3.水结成冰 4.纸张燃烧
5.食物腐败 6.瓷器破碎
7.木条折断 8.葡萄酿酒
9.光合作用 10.潮湿的衣服晾晒后变干
11.汽油挥发 12.木材制成桌椅
13.铁铸成锅 14.蜡烛熔化
15.人的呼吸作用 16.蜡烛燃烧
17.酒精燃烧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化学主要是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将帮助人们更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为了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就要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和特征.仔细观察下列实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煤油燃烧产生的火焰和黑烟两瓶无色的气体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在无色溶液(碘化钾)中加入另一种无色溶液(硝酸银),产生黄色沉淀物质的变
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常伴随的现象:3.判断依据:发光、放热、冒烟、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释放或吸收能量。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依据现象去判断) 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在这两种情况下,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金刚石硬度很大,把它加工成钻石十分困难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两点”、“两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刚石发生了什么变化?具有什么性质?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酒精挥发酒精易挥发思考你能分辩清楚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吗?性质与变化容易混淆,如何区别?1.变化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等。2.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多用能够、可以、易、会、是等词语描述。如:蜡烛能燃烧、铁易生锈、铜是紫红色的固体等。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石蜡熔化
石蜡易熔化
石蜡燃烧
石蜡能燃烧连一连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如:
石蜡、酒精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能量。
如:
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许许多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A.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B.吹灭蜡烛的瞬间产生白烟,白烟能够被点燃
C.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生成的CO2和H2O,可以借助小烧杯和石灰水去检验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C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
A、蒸发水 B、干冰升华
C、水变成冰 D、煤炭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3、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下列属于对物质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味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
D、石蕊试液遇盐酸变成红色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该物质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石灰石制生石灰
C、用一氧化碳冶炼生铁
D、用干冰人工降雨 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节 课时二1.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步骤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2、燃烧停止,冷却后 打开止水夹,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P O2 P2O5五氧化二磷点燃(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1)实验原理:红磷 + 氧气 利用在密闭的容器里红磷和空气中氧
气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让容器内压强减小,使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水的体积,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水?5. 瓶中吸入约占容积1/5的水,说明了什么?6.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7.点燃的红磷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
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8.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讨论:进入的水小于容积的1/5,可能原因是什么?1.红磷的量不足进入的水大于容积的1/5,可能原因是什么?2.止水夹没有夹紧2.装置漏气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1.插入燃烧匙太慢空气的成分氮气 78%(体积分数)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  他 0.03%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空气由很多种物质组成空气成分的发现史1.最早制得氧气的科学家是谁?
2 .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谁?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曾被称为惰性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和物质发生反应。物质混合物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稀有气体
纯净物是:
混合物是:空气澄清的石灰水稀有气体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氧气、铁等),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碳铵等)。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会发生变化。思考为什么水不能变成油,铁不能变成金?现象:说明:葡萄糖、砂糖、面粉灼烧都得到炭或炭黑说明它们的组成上都含有碳元素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金刚石晶体 氯化钠晶体 水分子 看一看饭烧糊、木材烧焦有相同的现象吗?说明了什么?。你知道吗?你的回答:都会有黑烟冒出。说明饭和木材中都含有碳元素。 金刚石、石墨的内部结构图 ·谈一谈你对金刚石 、石墨的认识;有何启发例如石墨、金刚石:
组成: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结构:它们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连接的方式不同。 就是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目前发现的元素约有112种。(第3章学习) 就是物质是由哪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这种微粒又是如何相互连接的。(第3章学习) 物质组成
和结构组成:结构:A.加热面粉、葡萄糖后,都得到黑色残渣,说明它们的组成里都含有碳元素。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由1种元素组成,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
C.酒精、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一样(都是C、H、O),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一样。
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性质相差很大(如硬度),这是它们的结构不同造成的。做一做下面选择1个错误的说法( )C1.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
(2)夏天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_ 2.小伟同学在探究空气组成实验时做了如下实验,在注射器内放入一块白磷(常温下白磷可以自燃),然后,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如图所示位置,再把注射器的注入端密封,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试回答问题 :
(1)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
(2) 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__2.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
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
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D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目前人类已经制造或提取了4千多万种物质.
今后人类攻克环境污染、治愈疑难杂症、构建新型材料等还需要一些新的物质.因此,研究物质的制法已成为化学家最重要的任务。19世纪末诺贝尔制出了安全炸药,他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他拿出920万美元设立了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
从此,很多化学家因为制出了重要的物质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黑格(美)、马克迪尔米德(美)、白川英树(日) 因为制出了导电塑料,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5年中国化学家合成出结晶牛胰岛素,197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提名……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