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第3课时 除法的意义
——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五 表内除法(一)JJ 二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认识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将这些糖分成4份吗?请你来分一分。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快来看看吧。6 ÷ 2 = 3用除法算式表示:41.先圈一圈,再填空。
(1)
有15支铅笔,每3支分给一个小朋友,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15÷3=( )(个)55(2)
有( )只手套,每2只配成一副,可以配成( )副。如果有12只手套,可以配成( )副。
( )÷2=( )(副)
12÷2=( )(副)105610562.写出下面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4 ÷ 4 = 6
? ? ?
( ) ( ) ( )被除数除数商3.写出下列算式。
(1) 被除数是8,除数是4,商是2。
( )÷( )=( )
(2) 6除以3等于2。
( )÷( )=( )
(3) 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 )÷( )=( )84263215534.摆一摆,填一填。
(1) 12根小棒,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可以摆( )个正方形。
算式是:
(2) 12根小棒,每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 )个三角形。
算式是:312÷4=3(个)412÷3=4(个) (3) 12根小棒,每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摆( )个长方形。
算式是:212÷6=2(个)5.分香蕉。
(1)上面一共有( )根香蕉,如果每个学生分3根,可以分给( )个学生。
算式是:
(2)如果平均分给6个学生,每个学生分( )根。
算式是:18618÷3=6(个)318÷6=3(根)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是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用除法计算。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商。归纳总结:读出下面的算式,并说出各数的名称。读作:24除以4等于6。
24是被除数,4是除数,
6是商。24÷4=66×4=24读作:6乘4等于24。
6和4都是乘数,24是积。2. 20支铅笔,每个笔筒放4支,需要( )个笔筒。520 4 53. 15本书,每个书包装5本,需要( )个书包。315 5 34. 有18根骨头,够( )只小狗食用。618 ÷ 3 6(1)最少去掉几支,就能正好平
均分给5名小朋友?
(1)2支。 (2)1支。(1)最少去掉几支,就能正好平
均分给5名小朋友?
(2)最少增加几支,就可以平均
分给6名小朋友?(1)用列举法解决平均分问题
(2)自主灵活地解决平均分的问题6.12个玉米。
(1)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除法算式:
(2)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除法算式:612÷2=6(袋)412÷3=4(袋)(3)每4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除法算式:
(4)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除法算式:312÷4=3(袋)212÷6=2(袋)7.圈一圈、填一填。
(1)15个梨子,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2)15个梨子,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圈图略。538.看图写算式。
(1)
(2) 93310259.李老师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支,还剩下1支。有几位小朋友?10-1=9(支) 9÷3=3(位) 答:有3位小朋友。 Thank you! 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①出示: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6÷3=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6除以3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分桃子
(1)出示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
(5)问:“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能分成几盘?”
2.分足球
(1)出示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2)提问:“每只筐里装5个,”是什么意思? (每5个放一筐,就是说每份是5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桃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4)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20个足球,每5个放一筐,放了4盘.
(5)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20÷5=4(盘)
(6)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7)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20个,每5个分一份,分成了4份.
3.对比感悟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
(2)问: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
(2)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第二种含义,要让学生知道2种情况下都要列除法算式。要让学生们记住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同时复习其它三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个别学生对除法的2种含义掌握的不好,需再深入的讲解并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