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7 09:43:22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电影《话说长江》插曲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洋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洲际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邓dèng稼jià尿niào陌mò厢xiāng勾gōu袜wà辈bèi献xiàn奴nú隶lì勋 萍 撕 帜xūnpíngsīzhì癌症   相濡以沫zhèngrú弹恶元勋:
陶醉:
畅谈:
川流不息:
立大功的人。本课指邓稼先是为“两弹”立大功的人。
造句:朱德总司令可是开国元勋呢!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本课指邓稼先很满意地沉浸在观看天安门的乐趣中。
尽情地谈论。本课指邓稼先和“留美科协”的人尽情地谈论对新中国的向往。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本课用来形容人多。
造句: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朝思暮想:
相濡以沫:
形容时时刻刻都想念。本课用来形容邓稼先对父亲的思念。
造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乡。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枯了,鱼就吐沫来互相沾湿。比喻人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其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本课指邓稼先和妻子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其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造句: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夫妻俩总是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惊天动地:
尽忠报国: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本课指邓稼先的妻子感觉邓稼先在干一件意义极大的事。
造句: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本课指邓稼先的母亲知道邓稼先在报效国家。
造句:希望你能秉持家风,尽忠报国。 陶醉 沉醉都有“全身心地沉浸在某种事物之中”的意思。
“陶醉”指很满意地处在某种境界或遐想、回味等思想活动中,强调身心特别舒畅,什么也顾不上;“沉醉”指醉得很厉害,常比喻全身心地投入到某项活动中。
1.我陶醉在这美丽的夜色中。
2.大家都沉醉在节日的欢乐气氛里。 艰难 艰苦都有“困难”的意思。
“艰难”强调的是不容易,多形容行动吃力、生活环境艰苦等;“艰苦”强调的是环境差、条件差,多形容生活、岁月等。
1.那位老人走路十分艰难。
2.边防战士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场面描写。写面对医院的化验结果,张爱萍部长焦急颤抖、邓稼先微笑平静的场面。
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爱国情怀。写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国庆节那天去天安门广场的情景。1.接受使命
2.研究原子弹
3.研制氢弹文章中具体说到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哪些可贵的精神?身先士卒、勇于献身爱国、崇高的使命感敬业、作风严谨 邓稼先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他能坐公共汽车去天安门,回国能给父亲带尼龙袜,他有一颗平常心;可他确实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是“两弹元勋”和“中国原子弹之父”。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hēng gōu huà

wà zi zhǎng bèi         陌 生勾 画袜 子长 辈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流不息     (  )天动地    尽(  )报国 相濡以(  ) 情不自(  ) 朝思(  )想川惊忠沫禁暮3.选词填空。
希望  愿望  盼望
(1)我(   )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2)他多么(   )这只是误诊啊!
(3)能够见到光明,这是盲童多么美好的(   )啊!
寂静  平静  安静
(4)邓稼先却(   )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
(5)自习课上,大家都在埋头写作业,教室里很(   )。
(6)傍晚,江边的林荫道上非常(   )。盼望希望愿望平静安静寂静4.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稼先从远到近,从东到西,围着那杆国旗奔跑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人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奔跑。我们要经得起考验,还要永不停息地积极进取。课件35张PPT。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的方法。(重点)
2.通过阅读课文,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他走到邓稼先的床前,难过地问:“老邓,有什么要求吗?请尽管提出来。”因为化验结果震撼了张将军,他内心剧烈的波动无疑地表露在手上,他不能接受这个无情的事实,所以“颤抖了”。因为邓稼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他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献身祖国,在场的人怎能接受这样的噩耗?所以都哭了。阅读方法解密:品析衬托手法什么是衬托手法?
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本文用张爱萍的“焦急”“颤抖”和“众人哭”来衬托邓稼先面对死神时“微笑”“平静”的从容态度,衬托出了他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义无反顾的精神。
衬托有几种类型?
正衬和反衬。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wà)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hé)的知识。一件是要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尼龙袜代表了海外赤子对父亲的无限思念;脑中的原子核知识代表他对祖国的赤胆忠诚。相濡(rú)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这些词不但写出邓稼先远离挚爱亲人的孤寂,同时也反映了他为祖国的“两弹”事业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拓展:
1.根据第11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为一个丈夫,他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作为一个儿子,他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作为一个父亲,他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与相濡以沫的妻子日夜厮守奉养年事已高的母亲陪伴嗷嗷待哺的儿子这句话中的“震惊”不只是为原子弹爆炸成功而“震惊”,也是为中国科学家顽强的意志力和中国的迅速崛起而“震惊”。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罗布泊腾空升起了一朵蘑(mó)菇(gu)云,全世界都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所震惊。拓展:
2.假如你是撤走的苏联专家,假如你是妄图对中国实施核讹诈的美国人,听到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来没有我们支持,中国人照样能创造奇迹,真了不起!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作者抓住的细节是——邓稼先与国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奔跑”,“低唱”,“举手致意”把邓稼先的心表露无遗。为了祖国不再受屈辱,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甘愿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挚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从邓稼先的语言、动作,到那句轻唱起来的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我们明白了邓稼先的心!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他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他能坐公共汽车去天安门,回国能给父亲带尼龙袜,说明他有一颗平常心;但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精忠报国、甘于奉献,他是“两弹元勋”和“中国原子弹之父”。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1.一读: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哪些主要内容?邓稼先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时的表现以及他治疗期间在国庆节那天去天安门广场的情景。串珠问题:2.二思:久违的天安门广场,勾起了邓稼先对哪几件事的回忆?(1)学成归国的急迫;(2)准备送给祖国的丰厚礼物;(3)为研究原子弹远离挚爱亲人;(4)面对罕见困难的非凡勇气;(5)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3.三想: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不舍的是什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去了天安门广场,围着国旗“奔跑”“低唱”“举手致意”,说明邓稼先时刻心怀祖国,在自己的生命里祖国永远是第一位的。4.四探:插叙部分去掉行不行?课文如果直接按时间顺序写好不好?
(1)插叙去掉不行,如果去掉则不能让人了解邓稼先的曲折经历和卓越贡献。
(2)直接按时间顺序写比较平淡,不能凸显人物的高尚人格。文章开头是对国防部长焦急表情的描写,开篇以邓稼先面对确诊癌症的化验结果的平静,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位看淡生死的人,不禁产生情感激荡。这样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走进人物内心。“两弹元勋”邓稼先面对癌症场面坐公共汽车——亲切微笑
(插叙)忆往事
围着国旗——奔跑——低唱——举手致意张爱萍——焦急——颤抖
(对“两弹元勋”的惋惜)
邓稼先——微笑——平静
(对“生死判决”的从容)去天安门广场拳拳报国之心
甘于奉献之情畅谈理想——报效祖国
远离亲人——无私奉献
原子弹爆炸——震惊世界课文介绍的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邓稼先。通过描写邓稼先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来的平静,以及他坐公共汽车去观看北京天安门的感人情景。插叙了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所作出的贡献,赞扬了这位科学家甘愿奉献的爱国情怀和不计名利、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林则徐)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其二》戴叔伦)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精忠报国】 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将邓稼先同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甘愿奉献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表漏无遗。为了“值得”这两个字,邓稼先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在他的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让我们以邓稼先为榜样,勤奋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教师点拨:认真读课文,仔细体会,两处细节描写和插叙的内容都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阅等方式来丰富对邓稼先这个人物的了解。
参考答案:邓稼先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他能在去北京天安门时乘坐公共汽车,因为他能在回国的时候给父亲带几双尼龙袜,说明他有一颗平常心;但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具有精忠报国、甘于奉献的赤子情怀,因为他具有敢担风险、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他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核试验,是一个对工作极负责任的人;他是一个为了祖国不再受屈辱,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不愧为“两弹元勋”。教师点拨:先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读懂句子或段落意思的基础上,思考作者意在表现什么,突出什么,进而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邓稼先从远到近,从东到西,围着那杆国旗奔跑起来。那种喜悦之情,真像孩童一般。他轻声低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举手致意,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全部交给国旗。”这几句话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当时的那种喜悦、激动的心情。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什么会像孩童一样围着国旗奔跑、低唱、举手致意呢?透过人物的举动,我们不难看出,那是因为邓稼先看到祖国不再受屈辱,祖国日益富强而表现出来的自豪感,那是出自他对伟大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用“____”画出不正确的读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A.癌症(ái) 旗帜(zhì) 撤走(chè) ______
B.撕掉(shī) 氢弹(qīng) 浮萍(píng) ______
C.功勋(xún) 核能(hé) 相濡以沫(rú) ______.........Asīxūn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dèng jià(    )先回国时只带了几双尼龙wà(  )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他身患癌症后,想再去看看北京。在警卫员的陪同下,他身上挂着导niào(  )瓶,在拥挤的车xiāng(  )里,还向mò(  )生人微笑。
2.“起来,不愿做nú lì(    )的人们……”这熟悉的歌声gōu(  )起了我的遐想,眼前浮现出英雄先bèi(  )们浴血奋战、xiàn(  )身革命的豪壮场面。邓稼袜尿厢陌奴隶勾辈献三、选词填空。
虚弱 脆弱
1.谁能知道这位瘦削、(   )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
2.她是一个感情(    )的人。
希望 愿望
3.他多么(    )这只是误诊哪!
4.能够见到光明,这是盲童多么美好的(    )啊!虚弱脆弱希望愿望四、我给句子排排队。
(  )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
(  )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  )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
(  )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
(  )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2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