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将相和(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将相和(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7 09:50:07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你有过知错就改的经历吗?在本文中,大将廉颇由于心生嫉妒,一连几次要让蔺相如难堪,最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登门负荆请罪。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文,去看看将相和的佳话吧。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侮辱  渑池 上卿wǔmiǎnqīng相召集:
允诺:
推辞:
通知人们聚集起来。
造句:二中队队长召集全体队员开会。
应许。
造句:小方本以为自己的这个要求很过分,妈妈不会答应,没想到妈妈竟然欣然允诺了。
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本课指赵王不敢拒绝秦王的要求。
造句:小明非要送给我那本书,我不好推辞,就收下了。侮辱:
无价之宝:
左右为难:
理直气壮: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指极珍贵的东西。本课用来形容赵王得到的和氏璧极为珍贵。
造句:奶奶的这个玉镯可是无价之宝。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本课用来形容赵王碰到秦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换他的和氏璧这一要求不知该怎么做。
造句:这件事真的让阿姨左右为难了。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造句:他理直气壮地说对此事概不知情。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造句:趁明明不注意,我悄悄地把这本书“窃”回家细读一番,尽管三天后,我完璧归赵,并负荆请罪,但明明仍耿耿于怀。
团结一致,齐心合力。
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造句:大家都说这支部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天将神兵。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完璧归赵。写蔺相如用生命捍卫宝玉,完成“完璧归赵”的使命。
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渑池之会。写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蔺相如没让秦王占到便宜。
第三部分(第15-18自然段)负荆请罪。写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廉颇 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赵王秦王蔺相如主要讲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1.给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理屈(qū jū)    宾馆(bīn bīng)   渑池(miǎn shéng) 廉颇(bō pō)
上卿(qīng qīn) 诸位(zhě zhū)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负:①具有。②欠(钱)。③败,跟“胜”相对。④背。
(1)廉颇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
(2)甲乙两队经过三场激烈的角逐,仍不分胜负。(  )
(3)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久负盛名。(  )...④③①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走到秦王面前,说道:“请您为赵王击缶。”(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王不想上秦王的当。赵王怕秦王派兵来进攻。(用关联词语写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秦王我都不怕,更不怕廉将军。赵王既不想上秦王的当,又怕秦王派兵来进攻。4.下列句子分别体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把选项填在括号里。
A.顾大局、识大体。 B.机智。 C.勇敢、不畏强暴。
(1)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2)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
(3)“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国。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CBA课件32张PPT。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蔺相如看到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看透了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的心理,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所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探究(重点):蔺相如为什么要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了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都不留给秦王。思考(难点):蔺相如为什么要求举行个隆重的授璧典礼?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能保证和氏璧完好归赵。思考(重点):蔺相如是如何在典礼上以理服秦王的?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完璧归赵”的引号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课文中起强调作用。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引号的用法什么是引号?
引号是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一般什么情况下使用引号?
1.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如本课中蔺相如说的很多话。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起强调作用。如: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4.表示讽刺或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国。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探究(难点):如何理解蔺相如说的这段话?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思考(重点):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可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体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拓展:
廉颇负荆请罪会怎么说呢?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蔺大人,我是个粗人,只会带兵打仗,以前多有得罪之处,是您大人大量,以国家为重,没有和我计较。自己以前真是糊涂,冒犯之处请您不要放在心上。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蔺相如:具有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的政治远见。
廉颇:英勇善战,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蔺相如与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1.一读: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件事。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同时,这三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而全文的起因是“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串珠问题:2.二思: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渑池会上蔺相如又是如何斗争的?(1)因为蔺相如不畏强敌、有智有谋,看出秦王不想拿十五座城来换,就设法要回了和氏璧,偷偷地让人提前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2)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侮辱赵王,蔺相如大胆地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结果秦王被逼击缶。3.三演: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剧,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演一演。课本剧(略)。4.四悟:课文以“将相和”为题,为什么要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呢?因为,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在结构上是为直接写下文和进一步表现人物埋下伏笔,起到铺垫作用。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之所以能维护国家尊严,是廉颇配合蔺相如,一起与秦国作斗争的结果,突出了文章“和”的主题。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是整个故事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表现人物性格和说明“和”的重要性的部分。人物都在故事中出场,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忍让,使得计较个人得失、居功自傲的廉颇内疚自责。个人矛盾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解决。所以,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将相和”。将相和完璧归赵起因:秦王让赵王鼓瑟
经过:蔺相如逼秦王击缶
结果:维护尊严,封为上卿起因:秦王想得到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智胜秦王
结果:完璧归赵,封为上大夫起因:廉颇不服气蔺相如职位高
经过:蔺相如回避,廉颇负荆请罪
结果:将相和——齐心协力保卫赵国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将相和,则国家安
将相不和,则国家危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知错就改的品质。鸡鸣狗盗的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个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妃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扮,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不了他了。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子平安通过了函谷关,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和氏璧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和氏璧】本课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注意团结同学,以集体利益为重。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给每一件事加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小标题。教师点拨:给故事加题目,语言要精练,要概括,而且要反映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几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因果关系上来考虑。
参考答案:课文讲了三件事。三个故事的题目可以分别定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之间的联系是:“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产生的矛盾才有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前两件事是第三件事的原因,第三件事是结果。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用“_____”画出错误读音并改在横线上。
A.渑池miǎn  隆重lóng 上卿qīng 大臣chén _____
B.典礼diǎn 廉颇bō 抵御yù 赵王zhào  _____
C.鼓瑟sè 侮辱wū 请罪zuì 姓蔺lìn _____
D.击缶fǒu 诸位zhù 荆条jīng 理屈qū _____................Apōwǔzhū二、给多音字选音。
xiānɡ  xiànɡ
相片(   )    互相(   )
丞相(   ) 相互(   )
dū  dōu
首都(   ) 都有(   )
都城(   ) 都好(   )........xiànɡxiānɡxiànɡxiānɡdūdōudūdōu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璧(   ) 秦(   )
壁(  ) 奏(   )
廉(   ) 侮(   )
谦(   ) 悔(   )璧玉墙壁秦国弹奏廉洁谦虚侮辱后悔四、根据语境组词语并选是哪个意思。
【负】①享有;②背;③失败;④亏欠,拖欠。
1.金华火腿在全国________盛名。(   )
2.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上半场结束也未分出
________。(   )
3.廉颇到蔺相如门上_________。(   )
4.由于哥哥赌博,母亲生病,他家里早已__________累累。(   )久负①胜负③负荆请罪②负债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