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渭城曲(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1.渭城曲(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7 11: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渭城曲》说课稿
【教材分析】
《渭城曲》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www.21-cn-jy.com
【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民族这独特的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21cnjy.com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路】
1.理解诗词句,边悟情。
2.“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酒”、“阳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二〉能力目标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三〉情感目标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简介、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
1.欣赏音乐《送别》,生谈听后感受。
2.师导:老师听后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伤别离的惆怅之感。人生自古重离别,人生自古又伤离别。因为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年难以相见,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诗也就成了诗人呤诵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渭城曲》(师别板书生边书空)
3.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对于作者王维你们了解多少?(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王维的了解)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作者。21教育网
师总结:王维会作诗、会画画、精通音乐和佛学,称“诗佛”,可谓多才多艺!
4.解题:《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师介绍:渭城是秦代的都城咸阳,在汉朝叫渭城。
5.解题:如何理解“使”?出使到哪?安西是个什么地方?简介元二。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观课件,看注释,用一句话说一说本诗描写的是一件什么事?要求叙述完整。边反馈边板书。
王维送元二
二、解字词,明诗意。
1.怎样送别?现在就上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唐朝,来到渭城,重温他们送别的感人场面。
2.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注音读准字音,找出不懂的词可以采取查字典,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学交流等方法来解决。www-2-1-cnjy-com
3.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4.反馈: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大胆地说一说。
5.同学们自学通力可真强,基本知晓诗意,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图,想像画面,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2-1-c-n-j-y
6.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自己读一读。
三、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出示渭城图)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2·1·c·n·j·y
(出示古诗一二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评价,指导美读。
2.请问:这么美的景色王维和元二有没有心情欣赏呢?为什么?
3.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过渡: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想到好友即将远行,王维多以舍不得啊,他多希望时间通过得慢些、再慢些,多希望安西离得近些、再近些,同学们,你们知道安西有多远吗?(出示课件:地图,通过课件使学生了解此去之路既遥远又艰难)21*cnjy*com
4.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观看阳关以西的茫茫大戈壁)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困难,感受路途遥远,艰险。
5.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
6.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21*cnjy*com
7.师创设情境: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9.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回答(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维在劝吗?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深厚的感情,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
10.师生角色表演当时的情景。(指名几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11.师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版权所有:21教育】
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师:就这么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尽一杯酒吧!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1·世纪*教育网
四、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过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疆,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王维百感交集,对朋友的深挚情谊都浸透在了这浓浓的酒之中,所以他又劝元二(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课件出示最后两句)【来源:21cnj*y.co*m】
2.请端起酒杯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
3.顺势引导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通过点拨,导读,让学生融入诗情中:
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离别的酒)
师:既然是离别的酒,喝一杯够不够?那么王维又劝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又是一杯怎样的酒?(生:友谊的酒)
师:友谊的酒就更应该多喝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祝福的酒)
师:祝福的话儿太多了,知心的朋友,再喝一杯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怎样的酒?(生:浇愁的酒。)
师:离别的愁说了说不完,远行的人,喝了这杯浇愁的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1·cn·jy·com
相机板书:依依惜别深情厚谊
4.感情朗读醉诗境
过渡: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渭城曲》……(课件出示古诗,并配音乐《阳关三叠》)(全班读)【出处:21教育名师】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
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五、拓展诗文,升华情感
1.过渡:其实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词呢?
2.学生背诵其他送别诗。
六、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七、作业: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由于年代久远,之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所了解的,补全这封信吗?
八、让我们在儿童版《渭城曲》中结束这节课吧!